史上最倒楣的成功創業者――Uber創始人

Uber模式,本質其實是C2C、共亯經濟的產物。它打造的不是一家擁有車輛與司機的世界跨國公司,而是一家沒有一輛車與實際的世界跨國公司,並且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用車公司“平臺”。王石的一句話,讓Uber這家公司再次站上風口浪尖。

Uber模式,本質其實是C2C、共亯經濟的產物。它為傳統行業加入了互聯網思維、金融思維,顛覆性的衝擊了原有行業,更高效的利用社會閒置資源。它打造的不是一家擁有車輛與司機的世界跨國公司,而是一家沒有一輛車與實際的世界跨國公司,並且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用車公司“平臺”。

“大家想一想,哪個綠色行動能比Uber的概念更大,效果更好?Uber應該頒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王石的一句話,讓Uber這家公司再次站上風口浪尖。

穀歌改變了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亞馬遜改變了人們購物的管道,Facebook改變了人們溝通的管道,Airbnb改變了人們旅行的管道,叫車鼻祖Uber改變了人們出行的管道……新經濟、新商業、新模式,一個個巨頭正在革傳統行業的命。

提到Uber,有無數的問題亟待解答:Uber僅僅用5年時間,便成為出行領域“神一般的存在”——這個過程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在中國市場,“攪局者”已經成為Uber的代名詞,它如何使出渾身解數,打破壟斷者的商業壁壘?說到底,讓Uber獨特的原因是什麼?此外,在它的快速擴張背後,有哪些風險和隱憂?它在中國這個競爭慘烈的市場,如何尋求突破?

“共亯經濟”浪潮來勢洶洶,金融行業、資產管理行業將受到什麼樣的衝擊?裂岩之下,哪些新的商業模式正在醞釀?從今天起,同安千禧沙龍將陸續推出系列研究報告,剖析“共亯經濟”對人們的衣、食、住、行乃至金融、資管領域的革新。這個系列的第一部研究報告,我們將多個角度剖析Uber。本系列報告分為三篇:《最失敗的成功創業者》、《燒錢的娛樂營銷巨人》、《Uber中國化:攪局者如何破局》,節選文章將分三次在“同安千禧沙龍”發佈。本報告全文僅對少數讀者開放,歡迎在微信後臺留言向我們索取全文報告。

史上最倒楣的成功創業者——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

“我是一個激情企業家,有時我喜歡地獄般的磨難。”卡拉尼克說。

他出生於洛杉磯,小學六年級就會編寫程式,是個典型的矽谷小孩。1998年,他大四時,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工程系輟學,與同學合作創辦了Scour網站,讓網友交換音樂、影片。可想而知,與美國Napster等音樂交換網站一樣,他創立的首家公司遭到了30多家大型電影、音樂公司的侵權指控,要求賠償2500億美元損失。最後,他與同學被迫賣掉公司,償付賠償並宣告破產。2001年他再接再厲,與朋友合作創立了RedSwoosh公司,採用類似的科技為內容提供者降低網路流量負擔。在此期間,他曾付不起房子、多次賠到一文不名,直到公司漸漸有所起色。2007年,卡拉尼克以1700萬美元賣掉RedSwoosh,那年他31歲,成為了千萬富翁。

2009年,他因苦於打不到計程車而萌生了開發手機打車軟件的念頭,Uber公司就這樣誕生了。創立初期的Uber並未將自己定位為中高端私家車租賃應用,而是以UberCab為公司名稱對閒置計程車資源進行綜合,向消費者提供租車服務。直到2011年5月,Uber被美國運管部門以沒有相關計程車公司執照為名處以20000美元罰款,才將公司名稱由UberCab正式改為Uber,並專注於中高端租車市場。(無計程車運營執照對Uber在中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這將在之後的文章中具體論述)

通過梳理,我們總結出了Uber的發展歷程:

病毒式擴張,Uber的全球化佈局

截至目前,Uber已經在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310個都市開展打車服務,司機數量超過100萬名(所有為Uber公司工作過的司機數量總和,當前活躍司機不足100萬)。Uber總裁卡蘭尼克曾公開表示,到2015年底,將會再有100萬名新司機加入公司計畫,覆蓋全球超過450個都市。除此之外,Uber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同的運營業務。

除了UberX,UberBlack之外,Uber還提供UberSUV、UberLux(美國)等高端產品,以及UberPop(歐洲)、UberAuto(印度)、人民優步(中國)等本土化低價產品。此外,2014年8月起,Uber相繼在舊金山、巴黎、紐約、洛杉磯、多倫多等地上線了UberPool拼車服務,通過拼車共亯進一步降出行價格和費用。

地球人已無法封锁Uber崛起,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之一

自2010年10月起,Uber經歷了多輪融資,其估值從天使輪約400萬美元躍升至如今的約51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此前,只有Facebook在上市之前估值曾達500億美元。在2015年初的E輪融資中,Uber最終獲得了28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40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富達、TPG等多家公司,其中百度戰略投資6億美元,與Uber合作開發中國市場。2015年F輪融資中,Uber再次完成輪融資接近1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的融資總額超過50億美元。

在一輪輪巨額融資的背後,其財務資料也值得關注。2014年8月5日,美國Gawker網站披露了獲取的Uber財務資料,其中一份檔案顯示Uber的虧損正在擴大。雖然Uber的收入呈增長趨勢,但Uber在2012年虧損2040萬美元,2013年虧損5600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Uber的虧損增長至1.6億美元,另一份檔案顯示,從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中,Uber的季度虧損也在翻倍增長,由原先的350萬美元增長至810萬美元。Uber中國區企業傳播部相關負責人對上述財務資料的真實性未予評估。

看完上述內容,不知道讀者諸君有沒有產生好奇:一家處在虧損狀態下的企業,依靠一輪又一輪不斷融資飛速擴張……是什麼原因,讓全世界的投資大佬都在給虧損的Uber提供燒錢彈藥?

據Uber的統計,2014年刨去給司機的分成,淨收入4.13億美元,年增長率295.9%,虧損4.65億美元,而Uber自己的預計,2015年其淨收入將達到19.77億美元,虧損减少至2.61億美元。2016年Uber將實現全年盈利。2015年前3個月份,Uber淨收入增長迅速,達到2.32億美元。投資大佬之所以對Uber趨之若鶩,正是由於對Uber未來大幅盈利的强烈預期。

燒錢為王,進擊的娛樂行銷巨人

Uber模式,本質其實是C2C、共亯經濟的產物。它為傳統行業加入了互聯網思維、金融思維,顛覆性的衝擊了原有行業,更高效的利用社會閒置資源。它打造的不是一家擁有車輛與司機的世界跨國公司,而是一家沒有一輛車與實際的世界跨國公司,並且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用車公司“平臺”。

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用車公司,Uber也是出行領域燒錢最為嚴重的公司之一。在中國市場,Uber的燒錢速度尤為兇猛,國內出行市場的大戰已經不僅是車輛大戰、互聯網大戰,甚至已經成為金融大戰。中國是Uber全球化戰畧中重要的一站,自Uber進入中國以來,就大力補貼乘客,以價格戰在國內站穩了脚跟。海量補貼,自然需要大量的資金。一邊是國內巨頭滴滴快的,一邊是美國巨頭Uber,兩邊都有資金雄厚的股東做支持,雙方的“狼性”燒錢大戰,已經進入“停不下來”的節奏——正如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

此外,除了不同傳統的行業服務綜合,Uber的娛樂行銷也是其燒錢大戰的一大特色,沒有在各大廣告媒體上海量投放廣告,卻讓自己的品牌資訊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了,這點作者也不得不佩服,後續的分析文章中還將簡略描述幾個實際的Uber案例,讓讀者可以形象感受到Uber娛樂行銷的魅力。

龍爭虎鬥:攪局者如何破局

自Uber進入中國市場也有一年有餘,在中國的發展是不是如同Uber所預期的發展順利呢?作者收集了打車軟件在中國的發展,發現在過去的時間中,Uber在中國似乎也像其他大多數國家發展一樣受到了各式各樣的困擾,其中除了本國的法律法規外,還有眾多同行業競爭者的圍追堵截。

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這句話充分描述了現時Uber在中國的現狀——Uber如何面對政策的枷鎖、它如何與中國本土企業爭鬥,作者在後續的報告中將會逐步分析,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報告,也許你也能從Uber在中國的發展中獲取些意想不到的靈感。

本文標題: 史上最倒楣的成功創業者――Uber創始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51141961616
相关資料
周鴻t寶馬自燃自我安慰:是上天給我暗示麼?
8月26日消息,據奇虎360董事長周鴻t微博自曝,昨日在看完360手機發佈會現場回家途中,其“坐騎”寶馬730開始自然。但有意思的是,第一時間周鴻t並沒有報警,而是開始手機直播。
標籤: 360手機
他曾經從中國賺了幾百億,馬雲曾給他打過工
尤裏·米爾納,DST,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一個低調的富豪,一個低調的投資人,他專攻互聯網業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內現時的這些互聯網巨頭,科技巨頭多多少少都曾為其打過工,其中包括現在的阿裡巴巴老大馬雲,京東老大劉東强,以及小米的
標籤: 米爾納 馬雲
微信估值5千億創始人當年差點投了雷軍!
微信的創始人叫張小龍,英文名字Allen。他1969年12月生於湖南,Foxmail創始人,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曾開發國產電子郵件用戶端——Foxmail,加盟騰訊公司後開發騰訊
標籤: 雷軍 張小龍 移動互聯網
拉裡佩奇23條箴言幫你度過創業低谷
或許你不知道拉裏·佩奇,但一定知道穀歌。他說“你可能覺得穀歌很好用,但我仍覺得它爛透了。”你永遠不會相信,就是這個人,一手締造了穀歌帝國。這不只是23句話,讀到最後,你肯定還會想起點什麼。我在這裡為大家分析一下拉裏·佩奇在過去十年中關於“數
標籤: 拉裏·佩奇 穀歌 百度穀歌 穀歌美國 創業 專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