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2019,創業者的空前挑戰

”寒冬已至,我們應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面對?2018年可能是讓很多人難忘的一年,而2019有可能是某一種新時代開啟的一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從鄉鎮企業、承包土地開始到進城務工,從1992以後所謂下海創業到WTO、外貿再到後來的移動互聯網,每一撥都趕上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機遇。

在本文中,你可能會關心這些問題:“到底該怎麼度過寒冬?”“寒冬到底是兩三個月還是幾年,只是一個微型反彈嗎?”“曾經不懈談論的管理,今天如何面對?””寒冬已至,我們應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面對?”我對這些問題都做了些思考,以下希望啟發你。

新的一年剛剛開始,相比往些年的春意昂昂,今年不管是輿論還是創業者自身,我們依然深切感受到冬天的那股寒意。2018年可能是讓很多人難忘的一年,而2019有可能是某一種新時代開啟的一年。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從鄉鎮企業、承包土地開始到進城務工,從1992以後所謂下海創業到WTO、外貿再到後來的移動互聯網,每一撥都趕上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機遇。雖然在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們是一路昂揚向上的。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講,第一段創業是1994年,上一段創業是2010年,可以說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幾個週期都經歷了,特別是在上一段創業中,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創業週期,經歷了智能手機越獄下app、沒有3G的時代,經歷了史上最瘋狂的O2O補貼大戰,可從未像2018年這樣對預期產生過變化。

所以,我自己有一個特別强烈的訊號就是2018年及之前的世界以一種我們過去未曾預料到的管道正式結束了,我們迎來了四十年來第一個下行週期,我們要先度過的是一個新的週期。

■從“泡沫時代”回歸“務實週期”

在過去,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是估值論,要融更多的錢、要最快的速度上市。僅僅在2010年,赴美赴港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還不到10家,而2018年9月份就已經有29家在境外上市,超過了此前最高紀錄2014年的21家(資料來源自21數據新聞實驗室)。像拼多多這樣35個月就完成幾百億的上市公司,更成為無數創業者追逐的神話。拋開今年創業公司紮堆兒上市的一大原因--擔心錯過這次上市時機趕上新的資本寒冬,速度、燒錢、融資、估值、風口正是移動互聯網這十年來創業者最信仰的東西,我把這個時代稱為“泡沫時代”。若干年後,可能一提到“泡沫時代”,我們就會想起這些熱詞,就像回憶起美國30年代大蕭條之前的“鍍金時代”,想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浮華畫面。

大家說接下來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可寒冬是幾個月、半年、還是最多一年?是一個V型反彈,只要忍過去,就可以繼續按照上一個時代的生存管道繼續高歌猛進嗎?這可能只是一種妄念,那個時代確確實實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它開啟的是一個新的時代。

雖然我現在不敢定義這個新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我想至少可以把它稱之為一個“務實週期”的開始,意味著再也不能瞎燒錢,不用再嚮往那些浮誇而虛無的事情,而是回歸商業的本質,創造用戶價值。以前用工成本的泡沫很大,現在降低成本、做好產品、提高效率才是一個企業的本分。

如果你還在拿過去的套路忽悠投資人,估計沒多大可能性成功說服你的金主了。現在最好把過去的套路放下,說一點這個時代該說的話。以前的創業者總是向外去抓新的機會,所以大家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哪兒的機會比較多,別人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機會在縮減,“抖機靈”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週期了。

《創業時代》|現在應該是反套路,回歸商業的本質

囙此,現在的創業者就不要把眼睛繼續放在外面,張望著捕捉風口。科技行業最不缺的就是熱詞,每年都有新的風口和所謂的機會。一年以前,大家還在沖頂大會答題,現在人們已經忘卻了這件事,甚至你都要懷疑一下,那僅僅是一年前發生的事嗎?2018年上半年還有很多人關注小程式,研究它會不會是一個新的風口,可現在還有人提嗎?所以,我覺得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最好把風口這件事情徹底忘掉,不要追逐那些新概念,而是好好地想一想,誰才是你真正的用戶,你又能對他創造什麼價值。

我們都是科技的信仰者,你也可以好好想想用什麼科技手段能够創造更加卓越的產品,更加高效地解决問題。過去我們完全不關注效率。回憶一下,你可能對這個場景很熟悉:“不管燒多少錢,先買到客戶,買到規模再說。”燒錢是什麼?負面意思就是不注重效率,速度、成長才是第一位。

另外一點,我發現互聯網人還耻於談管理,覺得管理是上一個時代的事情,科技界是去找最大的變數和增量,而不是在存量裡面想問題,怎麼會還需要談管理呢?這樣的結果是所有的科技企業正在為過去粗放式的管理補交學費,因為很多科技企業習慣用沒有KPI、組織扁平化這些時髦的口號忽悠自己,不經意間成長為幾千人、幾萬人的龐然大物,卻不知道怎麼下手去管理。說白了,這就是不管理嘛,好像我們相信人性的善,科技界都是那些可以自我管理、自我驅動的,現在打開冰柜看,放眼望去全是過期食品。

管理本身有其內在的價值和意義,但很多時候創業者把它异化了,以為抱著傳統的東西(效率、成本、管理)做互聯網就會失去機遇和速度,於是把太多心思和眼光向外求索,關注新概念,卻很少和自己的團隊、產品、用戶在一起。“務實週期”更應該是向內去反思學習,少出一點差,少趕一點會,少刷一點文章,真正回到內部,把更多時間放到公司、團隊、用戶、產品、管理上,跟全體團隊進行透明的溝通。

所以在“務實週期”,並不是說有一個務實的心態就可以,我們最好誠實面對企業的問題,這是解决問題的開始。如果連問題都不敢面對,就像鴕鳥一樣,選擇逃避問題,假裝問題不存在,問題只會越來越大。過去有錢,你還可以繼續混一混;現在你是不是感覺兜裡沒有那麼寬裕了呢?所以只能選擇面對,面對自己,面對問題。

■新時期的三心:耐心虛心敬畏之心

强執行力、强競爭、狼性是我們曾經對成功創業者的定義。大家強調的首先是把握機會,不管是社交電商、區塊鏈、小程式,反正只要是某一個機會的風口,就全情撲上去,以為團隊可靠、有執行力,事情就差不多了。什麼是執行力?最直觀的表現是幹活玩命,996工作制已經成了中國創業者的標配;什麼是狼性?這點尤其表現在面對競爭的時候,要有必勝的决心要把對手摁在地上打死,不管有沒有底線,反正以戰勝對手、取得全域的勝利為目標。

《再創世紀》|反思“狼性”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應該會發生變化。第一,有一點佛系。創業者會對某一個產業進行深刻的理解,“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熱鬧,我也要心無旁鶩地紮下去,一門心思把自己這件事情做好。”G7公司的翟學魂二十年就做一個產業。中國光幹線物流的車就有2000萬臺,去年他做到70萬臺,今年聽說做到了90萬,投資人相信只有老翟有機會做產業綜合者,因為其他家可能只有幾百臺、幾千臺。大家給你足够長的時間,比如再在這個領域紮根十年。這樣下去,當你對產業本身有足够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只有你能看穿某一個垂直領域,這是你新的資本。我想這會是一個新的特質。

過去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太浮躁了,認為創新就只是一個點。現在我反思創新是一個過程,比如華米的黃汪剛進入數據健康領域,你不應該問他明年有什麼變化,而是問他未來五年、十年會不會發生一個變化。在這個新的週期,我們的時間感也應該和上一個時代不一樣,上一個時代的時間感可能是兩個月、三個月幹一件事情,我覺得未來應該是五年、十年,是一個長週期。這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虛心,耐心就是時間感,你的時間感要足够强。如果真的把一件事情放在一個長的週期裏,我認為行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行程發生的概率會增大很多。

除了耐心和虛心,創業者還要有敬畏之心。拿造車來講,我搞過車,也造過車,2014年就和奇瑞成立了合資公司,但是後來放弃了。一方面是覺得自己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當時我跑了很多趟德國,跟很多車廠有深入的接觸。可越去德國就越心虛,他們的產業太深厚了,覺得人家拍一塊磚就把我做的事情砸死了,那時的我不是虛心,簡直是心虛。我們總是有妄念,覺得好像做一個大屏、車聯網就可以了,其實遠遠不是。

雷總曾經在我新書《重新理解創業》的序言裏形容創業就如同在風沙中穿過沙漠去尋找水源,只有你從所有痛苦和掙扎中走出來之後,忘記了所受的折磨,回憶著種種痛苦銘心的經歷,創業才是美好的,但即時成功,創業也並無定式。所以,我們更不能看著別人的創業神話,就低估創業的複雜度和成功概率。

■面對空前挑戰

絕望才是通往新生的開始

很多人說可能現在的情况跟2008年遇到的情况一樣吧,你細想一下,2008年根本就不是不好的一年。所謂的金融海嘯到我們出臺4萬億,兩個月不到,那個週期就過去了;2003年SARS,整個都市雖然像是鬼城,可也只有兩三個月就過去了;1999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另說,那時候中國還不够全面開放,那次危機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來說是沒有體感的。你想一想,誰真正經歷過一個漫長的冷週期,一個下降通道?所以,這個新的週期是對我們整個中國一代人的空前挑戰。

《東方華爾街》| everyone loses

面對這個新的週期和空前的挑戰,我的建議是主動選擇絕望,對“泡沫時代”的生存法則徹底絕望,不再心存僥倖,不要覺得只要我們忍過這個冬天,就可以繼續按照過去的生存法則繼續生存,就會活下去。

不對那些東西徹底絕望,就不可能放下過去,擁抱真正的未來。絕望,才是通往新生的開始。過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而寒冬將無比地漫長,我們更不知道新時代的春天什麼時候抵達,我們面臨的情况像是“下坡路就像懸崖,上坡路連看都看不見”,所以最好主動選擇絕望,用一種向死而生的態度迎接空前挑戰。我想挺過去,你會跨越空前的挑戰,度過寒冬。

資料標籤: 創業 周航 移動互聯網
本文標題: 周航:2019,創業者的空前挑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50284547502
相关資料
91歲褚時健逝世:我這一生,對得起做過的事,也對得起處過的人
2019年3月5日,褚柳丁創始人褚時健,在玉溪市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1歲。這位被譽為中國煙草大王、中國柳丁王、“影響了中國企業家”的企業家,很少有人不佩服。對褚時健而言,“做”就是宗教,老老實實地做,往精裏做。11年後,王石第二次來看褚時健
標籤: 褚時健 褚柳丁 周樺
羅永浩:不需要同情,但現在需要錢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這是羅永浩的金句。錘子手機自然是羅永浩最驕傲的產品,“做智慧時代的工匠”是羅永浩真實的情懷,他也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約伯斯衣缽的唯一繼承人。
標籤: 老羅 錘子 微商 雷軍
從矽谷到北京,這個90後創業者認准招聘市場,要做中國最好的SaaS
“我在美國感到很焦慮,意識到當前中國市場一定很火熱,雖然在舊金山一切都還不錯,但中國是不是會有更多的機會?”2015年,他回到中國與斯坦福大學畢業的李國興一起創立了Moka。Moka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的HRSaaS初創企業,他們開發了一款新
標籤: 創業 創投 矽谷公司
斜杠青年朱芸的傳奇經歷,用一套人脈管理方法玩轉多個行業
斜杠青年是一個比較潮的新詞彙,最早源自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朱芸就是一個斜杠青年,她的經歷也非常傳奇
標籤: 人脈 朱芸 銷售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