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角落的一方天地:公益創業

在歷史長河中,生命自有其法,而商業也自有其法。在中國創業1.0時代,當時中國市場經濟蕭條,商業模式落後且不成熟,90%創業者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

在歷史長河中,生命自有其法,而商業也自有其法。在中國創業1.0時代,當時中國市場經濟蕭條,商業模式落後且不成熟,90%創業者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但隨著互聯網崛起,在以BAT為代表的商業勢力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動向後,所有的商業演化變得像流水一樣,最開始沖掉最大的障礙物,然後淹沒和填滿每一個細節,市場相繼出現大量成熟的投資,也有相對完善的支持體系,此時中國創業成功的先決條件變了。

如今只有那些能够做出改變,能够解决社會問題的創業模式才有機會在巨頭勢力的壁壘中破土而出,這種前提讓更多的創業者們為了改變和價值去創業,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更多地集中在商業創業領域,很多人遺忘了還有這樣一個創業形態值得社會投注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公益創業。

公益和商業化運作並不衝突,公益創業在等待一個時機


其實,2017年發生了很多起商業企業組織的公益事件,比如“99公益日”期間的“一元買畫”為自閉症兒童籌款項目,雖然其一度成為媒體和福斯輿論的焦點,但是這不影響騰訊慈善和社會對他們的幫助,從本質來看,這是屬於一種組織對於公益事業的貢獻。

當然,一些像網易京東等企業正在運用商業化的模式去扶貧,包括網易公益頻道已經是中國最大公益性網路媒體及公益活動合作平臺,而京東創建跑步雞模式幫助農民養殖銷售,也達到了精准扶貧的效應,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商業化和公益其實並不衝突,反而從這些資金募集、善款使用到後續的效果追跡上我們看到,高度成熟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已經逐漸成為公益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社會公益不再只是販賣同情和吆喝。

然而,在這種現象下,我們還需要看到中國公益的另一面,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萬人中擁有社會組織5個左右,而德國是133.3個,美國是67.8個,日本是38.5個,差距相當明顯。即在巨頭們及許多商業企業做了扶貧的項目後,仍然有如此大的空間沒有被填滿,我國底層貧困根基仍然大幅存在,這恰恰是時代給予公益創業的一個趨勢:要說商業公益的根基是商業,它用資本和科技從外到裏向困難群體延伸,那麼公益創業的根基便是公益,它是從裏到外的一種突破性模式,它既可以在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擴大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又能以公益為起點,創造永續、又可以多方受益的項目,可以說公益創業擁有爆發的潜力。

但它仍在等待一個時機,紅杉資本沈南鵬曾談到一個投資觀點,即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會在合適的時點自然長出來,比如共亯單車,本質上就是移動支付和IOT的基礎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產品形態,不是A公司不是B公司,也會有C公司長出來。囙此土壤成熟了,產品就會找到它的路徑破土而出,而如今看來公益創業便如同這個產品。

然土壤要成熟,需要養分的滋養


現在的公益創業者活的怎麼樣呢?其實並不怎麼樣。要知道公益創業的本質是公益,但卻需要用創業的手段去實現它,囙此公益創業者也需要同商業創業者一般在拼速度、拼能力、拼模式、拼資源、拼資本的道路上奔命向前沖,而且步步驚心,稍微的晃神或決策失誤就可能帶來市場的遺失甚至是項目的失敗。同時公益創業項目由於擁有公益内容,其在短期甚至可見的範圍內都難以見到直接的經濟回報,囙此其能够獲得投資者青睞的難度是更大的,太公益化導致融資難是公益創業的一個生存難點。

現時公益創業項目一般是去向政府,企業和基金會申請投資資金,但也有通過開發產品或者服務來解决和推動社會變革的公益模式,這種產品或者服務由於本身是可以營利,囙此它拿資助的管道很多,商業領域的投資,社會領域的公益資金都可以兼顧,不過還是受限於福斯需求,公益創業在整體規模和融資金額方面都處於較低的水平線。

以公益眾籌平臺為例,公益眾籌基本上是靠傭金和基於流量的廣告盈利,若沒有流量,平臺就容易陷入生存困境。這些年來誕生了許多公益眾籌創業創新平臺,包括眾籌之家、京東眾籌、騰訊樂捐、眾籌網、淘寶眾籌等許多背靠巨頭企業資源背書的平臺,但即便如此,也不免有像萬慧眾這般對集團貢獻有限而被捨棄的角色,今後或許還會有更多平臺會面臨同樣的境遇。

還有資料顯示,在2016年,有10695個公益型眾籌項目成功完成眾籌,成功項目已籌金額在區間1萬元以內的項目數最多,共計5543個,占比高達51.83%。說明一般公益眾籌項目的融資金額不大,超過一半的項目已籌金額都在1萬元以內。從整體數據來看,公益眾籌項目的融資額普遍偏低,集中於五萬以下。到了2017年,由於公益眾籌擠進更多的玩家,這個細分場景顯得更加艱難,以致於某些平臺開始背離了公益的初衷,大病救助一類的眾籌項目不再像以前一樣反響熱烈,出現疲軟的態勢。

公益創業走著走著,容易淪為以商業項目為目標的公益項目,而以商業的手段做公益,便容易將裡外顛倒,這反映了做公益創業需要考慮的第一重養分——可持續性。

再看一個例子,網絡保險互助平臺抗癌公社本是為公益而生,它是最早的眾保模式平臺,“眾保模式是一種社群互助與互聯網結合,利用互聯網的資訊撮合功能,會員之間通過協定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為了避免了個體負擔過重,約定單次互助金不超過若干元(抗癌公社不超過3元)”,網上定義如是說。其創始人張馬丁早先也確是為了創建一個線上愛心互保社區而建立這樣一個平臺,這種以更低成本解决社會問題的方案可以稱之為公益創業。

然而根據張馬丁對外表示的三大原則,“公社堅持不預收費,社員分攤的錢交給基金會再撥付給受助人,公社不碰錢、受助人要經過協力廠商調查公司的稽核後公示”可以看到,眾保模式有潜在的風險,即成員的牟利性會影響到組織的發展,沒有强力風控平臺顯然走不長遠,因為出現資金池的概率會大大提高。據悉現時該公社的運營經費主要來源於創投融資、基金出資,其自身造血能力不够的,規則漏洞問題極大的影響了公社的發展,其融資情况不容樂觀。

相對來說,具有相似模式的輕鬆籌平臺利用區塊鏈科技誕生出新的理賠模式反而較為健全,可以看到公益創業在運營時需要兼顧組織營利與公共利益,否則還未解决當下問題有可能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因為現有條件下公益創業的支持體系是遠不如商業領域完整的,這反映了公益創業土壤需要的第二重養分——科技和資本力量。

第三重養分,則需要單獨詳談了,這是公益創業的根基,是公益創業最不能缺乏的生命力。

青年公益創業,中國時代印記


無意間筆者發現了一個公益創業項目感受頗深,今年1月6日,在2017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成果發佈會中,有50個項目從300多所高校1443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而其中便有這麼一個公益創業項目“兩個盒子”。

創始人劉佳穎創造出“兩個盒子”,都市一個,鄉村一個。結合互聯網時代大背景,現在每一個人、每件事和每一個時間都可以成為一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創造價值。囙此從微小市場切入創業活動,像一根針一樣找准一個痛點,再把這個痛點連接到最廣大人群、最廣大領域,便有足够的發展空間和公益内容。在該項目中,都市的盒子是以一個集裝箱建築為載體的公益主題空間,用於傳播公益教育的價值;而鄉村的盒子代表建設集裝箱公益校舍、多媒體圖書館等,兩個盒子用互聯網科技相連,都市“盒子”的消費收益轉化成捐贈,反哺到公益内容的鄉村“盒子”。

這種模式其實在收益方面有待商榷,但從公益的角度來說,它強調了一種我國慈善總是缺乏的平等關係,其實都市與鄉村是一個共同體,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與給予幫助的人即便是物質轉移的對立面,但我們需要無限追求和表達這種平等。

不僅是兩個盒子,我國的公益創業行業其實有許多青少年在默默奮鬥者,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印記,而公益創業因為有了這樣的養分,才有能力汲取其它,囙此在時機成熟後,相信這個領域會給他們留住一番弄潮的天地。

本文標題: 創業角落的一方天地:公益創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06615178218
相关資料
新消費大戰狼烟四起,創業者如何殺出條血路?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襲時,這個道理仿佛不再那麼適用了,市場上到處充斥著看不懂的靠耍嘴皮就能一夜崛起的“網紅”,又或是某某生態概念、科技理念又拿下了百萬融資……即便如此,我仍要說這是消費品創業的最好時代。這樣越是巨頭林立、危機四伏的市場,創
標籤: 市場行銷 創業 電子商務
創業者一定要知道的6個受歡迎的創業模式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創業這條路,但在剛創業的時候難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其實創業的管道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以下就列出6種受歡迎的創業模式供大家參攷。人多力量大,選擇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創業者一起創業越來越受到歡迎,從另一方面來講
標籤: 創業
我們需要哪些準備來實現自己的創業第一步
這是在你創業前必須先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切記切記!!現在手頭這個項目正好創業!只要我們自己主動到市場中去,將自己的專業優勢或科技優勢與人們的需要結合起來,必定能大有作為。
標籤: 創業
創業競爭中如何才能成為贏家!
在這個急速變動的時代,競爭是無處不在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才能搶到先機呢?首先不要怕競爭,它無處不在,世界上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天才,會想到幾十億人都想不到的點子,選擇了一條創業路,路上自然就會有很多您的競爭者,如果選擇了沒人任何競爭者的路,
標籤: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