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Y Combinator是著名的創業孵化器,在這裡孵化出了AirBnb、Dropbox等獨角獸。YC之所以能孵化出那麼多出色的初創企業,除了一年兩次的訓練營以外,還與Paul Graham、Jessica Livingston、Sam Altman等導師提供了豐富的創業經驗有關。為了更加方便創業者學習,近日,YC把近年來YC導師們提出的重要創業之談彙編成了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我們提供的很多建議都是戰術性的,也就是說這些對於日常操作是有幫助的。但一些建議更重要。為此我們收集了YC認為對初創企業最重要、最具變革性的一些建議。無論是常識還是有違直覺,下麵這個指南都會幫助大多數初創企業找到他們的成功之道。
我們告訴創業者的第一件事一直都是馬上推出產品;原因很簡單,這是充分理解客戶問題以及產品是否滿足他們需求的唯一辦法。令人吃驚的是,儘快推出一款平庸的產品,然後跟客戶交流再進行反覆運算,這種做法要比等著“完美”產品出來好得多。只要產品包含有客戶重視的“實用性”,這種做法就不會有錯,儘管可能會存在問題,但瑕不掩瑜。
在推出之後,我們建議創始人要做無法擴張的事情(Paul Graham:做無法擴張的事)。很多創業顧問都勸初創企業過早進行擴張。這就要求開發科技和流程來支持這種擴張,而如果過早投入的話們就會造成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浪費。這一策略往往會導致失敗,嚴重的甚至會讓初創企業夭折。但我們告訴初創企業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到第一位客戶,哪怕這種手段是客戶數超過10,不到100或者1000就沒有辦法管理的手工工作。在這個階段,創始人仍然在設法找出該開發什麼,而做這個的最佳管道就是直接跟客戶交流。比方說,Airbnb創始人一開始想到了為最早期客戶的住宅提供“專業”攝影的點子,為的是讓自己的住宿選單對租戶更加具有吸引力。然後他們自己親自到客戶家去拍攝。網站的房源清單改善了,轉化率改善了,而且跟客戶也有了很好的交流。這件事情完全是不可擴張的,但在瞭解清楚如何開發出一個有活力的市場方面被證明是必不可少的。
跟用戶的交流往往會得出一長串複雜的待建功能清單。這種情況下YC合夥人Paul Buchheit總是建議要看看“90/10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想辦法只用10%的工作/努力/時間去完成90%你想要實現的東西。如果你努力尋找的話,總能找到一個90/10解決方案的。更重要的是,馬上就能提供的一個針對真正客戶問題的解決方案,哪怕完成度只有90%也要比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來的100%解決方案要好得多。
隨著公司開始發展壯大,可能就會遇到大量分心的事情。會議,吃飯,跟風投資本家或者企業發展部之類的人見面,追求媒體報導等等。我們一直都提醒創始人不要忽視了早期階段公司最重要的任務是寫程式碼和跟用戶交流。對於任何公司、軟件或其他東西來說,這意味著為了做出某樣大家想要的東西:你必須推出東西,跟用戶交流看看這是否滿足他們的需要,然後接受迴響不斷反覆運算。這些任務應該佔據你幾乎所有的時間/關注。對於偉大的公司而言,這個迴圈永遠都不會停止。類似地,隨著你的公司不斷演進,會有很多時候創始人被迫在多個方向之間做出選擇。Sam Altman一直都說選擇更具雄心的那條路幾乎總是更好的選擇。可創始人往往設法回避處理這類問題而把關注點放到別的事情上,這其實是很離奇的。Sam把這個稱為是“假裝在工作”,因為這往往比真正的工作更有趣些。
一說到客戶大多數創始人並沒有意識到你在挑客戶的時候客戶也在挑你。我們經常說一小群熱愛你的客戶要比一大群只是喜歡你的客戶更好。換句話說,找到10比特有著燃眉之急的客戶要比找來1000比特只是有著暫時的煩惱的客戶好得多。在選擇客戶的時候很容易會犯錯誤,所以初創企業炒客戶魷魚也非常關鍵。無論是在收入還是學習方面,一些客戶需要你花費的成本往往比他們能帶給你的要多得多。比方說,Justin.tv/Twitch只是在把努力的方向從拷貝書寫內容轉到了視頻遊戲直播之後才取得突破性成功。
既然沒有發展的初創企業通常就是失敗,所以增長永遠都是初創企業的焦點。然而,怎麼去發展以及什麼時候發展往往容易被誤解。YC有時候會對不惜一切代價去推動公司發展壯大的做法提出責備,但事實上我們會推動公司跟用戶交流,開發他們想要的東西,然後迅速反覆運算。增長是成功把這三件事情做好之後水到渠成的結果。但是,增長未必總是正確的選擇。如果你還沒有做出客戶想要的東西——換句話說,你還沒有找到產品市場匹配的話,增長就幾乎毫無意義。最後的結果總是糟糕的留存率。此外,如果你的產品無法盈利的話,增長就智慧榨幹你的資金。正如Paul Buchheit喜歡說那樣,從客戶身上拿走80美分然後交給對方1美元永遠都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單元經濟真的很重要,這沒什麼可吃驚的,但太多的初創企業似乎已經忘了這個基本事實。
初創企業創始人的直覺總想做得更多,但其實最好的策略往往總是做少點做精點。比方說,創始人經常禁不住誘惑想要跟大公司簽訂大契约。然而,大公司跟小型初創企業簽署的交易最終很少會對初創企業有利。完成契约需要的時間往往太長了,成本太高了,而且經常會徹底失敗。既然你總是有沒完沒了的事情要做,創業最難的一件事就是選擇要做什麼。在很早的時候初創企業就要選好1到2項用來衡量成功的關鍵名額,然後創始人應該僅僅基於對那些名額的影響情况來選擇該做什麼。當你的早期階段產品不見效時,你往往會想馬上開發新功能以便解决似乎是客戶的每一個問題而不是去跟客戶交流,然後聚焦在客戶最急迫想要解决的問題上。
如果公司似乎破壞嚴重請不要擔心,創始人往往對這種說法感到吃驚。可結果證明,幾乎每一家出場企業都有著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問題,哪怕是那些最終成為價值10億美元的公司也不例外。成功並不是取決於你一開始有沒有挫敗過,而是取決於創始人對不可避免的問題做了什麼。作為創始人你的工作似乎往往是不斷把將傾的船扶正。這是常態。
作為新的初創企業的創始人想要不被競爭(無論是實際的還是潜在的)困擾真的很難。結果證明花費任何時間擔心你的競爭對手幾乎總是非常糟糕的想法。我們喜歡說初創企業公司總是死於自殺而不是他殺。會有那麼一個時候競爭態勢對公司的成敗至關重要,但這個時間節點是不大可能發生在前1、2年的。
再說幾句融資的話。首先,最好的一條建議是儘快融資然後回去繼續幹活。很容易看到公司會看著自己的增長曲線來决定時機,當曲線放緩時他們才開始考慮融資這件事。同樣中澳的是要理解估值U幣等於成功或者甚至連成功的可能性都不算。Y Combinator一些最出色的公司都是按照非常小的估值來融資的(Airbnb、Dropbox、Twitch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順便說一句,你融到的錢並不是你的錢,記住這一點非常關鍵。花這些錢你可是擔負著信託及道德責任的,只能用來改善公司的前景。
在不可避免要陷入瘋狂的創業生活期間保持理智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總是告訴創始人在極其緊張的工作之餘要確保時不時休息一下,花時間跟朋友和家人待在一起,保證充分睡眠,注意鍛煉身體。最後,單間說一下失敗。結果表明,大多數公司失敗得很快是因為創始人鬧翻了。你跟聯合創始人之間的關係比你認為的還要重要,創始人之間開誠佈公的溝通可以讓未來崩盤的可能性降低很多。實際上,結果證明,你可以幫助自己的初創企業取得成功,其實也包括生活上取得成功,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善意待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