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創業者6個月套現600萬美元說起

創業公司創始人是應該:1)在項目成功後再收穫巨額財富;還是2)項目商業模式還未被市場驗證,甚至可能連產品都未正式發佈,就出售個人股份以套現一大筆錢?後者也等於是說:創業者獲得財富,和項目的成功之間,開始變得沒有必然關係。Secret兩位創始人在B輪2500萬美金中共套現600萬美金,而這一套現被爆:僅僅是在公司創辦6個月之後。

原創:楊琳樺、陳鐸元

創業公司創始人是應該:1)在項目成功後再收穫巨額財富;還是2)項目商業模式還未被市場驗證,甚至可能連產品都未正式發佈,就出售個人股份以套現一大筆錢?後者也等於是說:創業者獲得財富,和項目的成功之間,開始變得沒有必然關係。

這是近兩年美國創投界開始系統性討論的問題之一。而這一問題突然間變得敏感尖銳值得探討,和美國投融資市場的三大變數和兩大案例有關。

三大變數和兩大案例

第一大變數是:錢多但好項目少。現時,大量資金在美國市面浮動,但缺乏足够多“偉大”項目。作為自由市場競爭結果,投資機構對The best deal的爭奪就越來越白熱。美國創投事實上已陷入“Drunken Sailor”的那種Fighting,有些機构為此不得不同意在公司建立商業模式前,即給創始人兌現巨額現金權利;有些,則為在好項目中占股20%以上,甚至某些情况下同意公司創始人在產品正式發佈前就套現現金。

第二:投資機構發現某些時候早點讓創始人擁有財富是明智/有必要的,因為創始人可能囙此更容易拒絕大公司收購邀約。典型案例:Snapchat。

Snapchat兩位創始人被允許在B輪時各自套現數百萬至千萬美金,這發生在公司還沒實際意義收入前。Evan Spiegel曾自曝:當他為自己和另一創始人向騰訊(B輪投資者之一)要幾千萬美金套現時,有公司董事會成員問為什麼,他說:“我剛拒絕了紮克伯格的10億美金收購。”

但問題是:像Snapchat這樣“閃眼”的創業公司數量實在太少了。所以造成該問題大討論的第三個背景,即涉及反面教材:Secret。

這個匿名社交App去年1月發佈,去年7月B輪融資時被估值1億美金,同時爬進App Annie美國發佈的“Top 100”App排行榜,但之後,迅速掉出1500排名之外。事實上,Secret幾個月前已經“自殺”,矽谷每天“死”掉公司不計其數,但它被美國媒體特別拿出來反復“刷”,也涉及“富人遊戲”:

Secret兩位創始人在B輪2500萬美金中共套現600萬美金,而這一套現被爆:僅僅是在公司創辦6個月之後。

《華爾街日報》指出,根據系列調研:即使這些公司把業務搞砸,一方面,它們中絕大部分無法償還投資者資金;另一面,這些公司創始人依然無損年紀輕輕即成為“百萬富翁”,比如Secret兩位創始人。

其實對創始人來說,過早套現也有風險,因為一旦公司最終取得非凡成功,他們套現的股票價值,可能遠不止眼下這點錢。但類似Secret這種“快速套現”行為,在現時矽谷創業公司中不是孤例。

比如Robinhood,目前正在美國年輕人中很熱門的一個股票交易App,它去年9月獲A輪1300萬美金,同時坊間傳聞:兩位創始人、前斯坦福大學室友Vladimir Tenev(27歲)和Baiju Bhatt(29歲)在產品正式發佈前,就已出售部分個人股份套現現金。

第二大變數:美國科技公司創始人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即出售個人股票其實一直不難,私人公司的這種次級市場股票交易熱起始於2010年。不過,以前通常是發生在創業公司晚期,但因為太多資金追捧,現時買賣開始滲透到前幾輪融資中。

而第三大變數,涉及矽谷另一個很明顯訊號:公司IPO數量持續下滑,公司所需資金轉由非常巨大的Late Stage Private Rounds替代,這也使創始人包括初創公司早期雇員的一些激勵模式開始被打破。

投資人主要觀點

現在,來看看美國頂級投資機構/投資人對這一問題的主要觀點:

@ Andreessen Horowitz、@ Khosla Ventures:

“股份出售可以消除創始人在財務方面的干擾,比如償還‘學校債務’負擔等諸如此類情况。但這些所謂次級市場交易如果發生過早,也可以是種有關成功的錯覺,從而阻礙企業家成長,並讓他們把企業帶向成功的驅動力方面變得麻木。”

觀點很辯證:Andreessen Horowitz是Robinhood天使投資機構之一。

@ Founders Fund:

“如果某家公司創始人在公司首次融資時,包括產品還沒明顯得到市場驗證前即實施套現計畫,我會把這種項目Pass(忽略)掉。我肯定是創始人在項目晚期再出售個人股份的支持者,我基本相信:創始人套現行為,會直接導向一家公司是否成功,即這兩者間存在因果關係;但它不能導向週邊VC之間搶項目搶得厲害,所以創始人會想在項目很早期即套現這種因果關係。”

觀點明確。

@ YC總裁Sam Altman:

“如果創始人在公司創建少於一年時間,即準備出售個人股份,我覺得你幾乎完全可以非常安全地直接Pass(忽略)掉。”“(這不是說我不支持創始人/初創公司雇員出售股份),很明顯我支持,但這個問題其實是你在什麼階段幹這個事的問題。”

觀點明確。

@ AngelList上最活躍投資人之一Gil Penchina:

“如果企業家想套現幾十萬美金,我不會關心,但如果是幾百萬美金,那可能會有麻煩。不過需要注意:經常性地,這種套現不全是企業家自願,因為投資者將靠企業家出售股票獲得股份,而他們想要超過20%占股。也就是說,創始人有時是為維護‘和平(平衡,不要吵架)’這麼做。關於現在創始人是否在套現問題上足够理性,我覺得行業應該寬容些,當你考慮這個激烈市場已經如何不合理時,你可以Argue:他們只是拿了300萬美金,而不是500萬美金。”

@ Lunion Square Venture聯合創始人Fred Wilson,這位紐約最有影響力投資人之一搞了個歷史大回顧:

我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做投資,那時幾乎沒這種事;事情變化,其實是始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投資市場開始變得不正常,某種程度這是好事;但某種程度,也不能這麼看;

我相信:在適當時機,提供給創始人流動性,將激勵創始人去做一個更長期時間的專注,並由此導致一個‘以更大估值退出’的結果。因為與普遍看法相反,實際上由創始人驅動什麼時候公司‘退出’吧,這種情況發生機率,要多於投資人驅動。

但到底什麼是“適當時機”?要找出這個時間點很難,我覺得這裡沒硬性規則。在YC總裁Sam Altman這個觀點的大討論中,焦點主要集中在:創始人套現該在公司營業多少年後,但我覺得這個度量標準有缺陷。

相反,我會把注意力放在該公司是否達到“穩定且持續的企業價值”時。這是指:項目非常明顯,未來可以以顯著數目退出,基本沒什麼問題這個前提下。同時這裡的“穩定且持續的企業價值”與“企業持續盈利”是兩回事,後者幾乎總意味前者,但前者不一定需要後者這個實際表現。

而通常過了上面這關,那麼創始人賣掉股票的選擇就不是為規避風險,而是資產調配了。

我肯定不是創始人過早套現的支持者。實際上,這種股份出售導致超過10%創始人隨時地位不保(被清算)。

我更傾向創始人的資金流動,是由專門設立做這種事的基金提供,而非創投提供。我相信創投資金應該被用於對公司業務模式的持續支持,以及為公司能在持續盈利前的資金預留上。

我看過太多創始人在公司過早即出售個人股份,然後把事情搞砸。而且創始人套現也會牽出員工套現和天使套現問題。就像生活中所有涉及“錢”的事,一個行動產生的結果,經常比你想像中還要巨大。所以一旦開始給創始人提供資金流動,你至少需要同時開始思考其他人資金流動計畫。

我們投資的許多最成功公司,通常我們做的就是等公司能持續性盈利(“盈利”在公司進化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瞬間),然後再考慮對創始人、員工、早期投資者/天使進行投標報價。有趣的是:這個股份售賣過程,創始人和員工通常不怎麼Aggressive,相比早期投資者和天使要上心得多。仔細想想,這個現象背後其實很有意思。

SAIC創始人J.Robert Beyster說過一句話:“我發現,和公開市場相比,公司員工其實是更有耐心的投資者。他們允許公司進行目標長遠的投資,而非只關注短期收益。所以不管你做什麼,不要讓創始人和員工擁有股份太少,而讓投資者擁有股份太多。”

最後,美國市場的確敏感,雖然這些現象絕對不到“大量”或“倡狂”程度,我身邊一些朋友看公司已經從研究公司創始人套現了多少(通常是非公開資訊)角度切入。

本文標題: 從美國創業者6個月套現600萬美元說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04344479587
相关資料
30歲前如何擁有人生第一個百萬?
從最近女性理財網站“她理財”發佈的《2015女性理財白皮書》來看,受調查的80後積累10萬可投資資產的年齡平均為29.2歲,而根據現時收入和投資情况推算,90後的這一數據比80後更早2.8年,預期為平均年齡26.4歲。對受調查的“她理財”網
標籤: 投資 理財
中國版“YC”:關係鏈如何幫創業者從0到1
[創業者不僅能在小飯桌創業課堂學到知識,還能在這裡交到同樣是走在早期創業路上的可靠朋友甚至是合夥人,而每一次桌友之間實現資源整合,大家都對小飯桌加深身份和情感認同,桌友之間沉澱了緊密的社交關係鏈].“現在的創業者比任何時代創業者都要幸福,但
標籤: 創業 從0到1 小飯桌 李晶
創業者說:我為創業交了幾十萬的學費
14年我從大穀倉出來創業,折騰了一年多,沒有把項目做起來。很多人安慰我說,你可以從中收穫不少的東西。但是對於創業的人來說,他的初衷一定是想把這件事做起來,而不是自己的成長,這些只是附帶的結果。如果你成功了,那也是一種成長。所以沒必要找藉口來
標籤: 創業 科技創業 移動互聯網
創業不要聽朋友的而是要聽自己的
一個個字敲下來的:矽谷頂級早期投資機構AdreessenHorowitz聯合創始人BenHorowitz在剛結束的“致哥倫比亞2015畢業生”演講,有關:人為什麼需要獨立思考、為什麼不能簡單追尋激情,以及如何看待世界諸多挑戰和機遇。那時我第
標籤: 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