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作者薑豐波,2014年之前在百姓網奮鬥過9年。曾組建過一支12人的團隊,所打造的社交產品“一起”,在2016年上半年資本寒冬的大環境下選擇了被收購。現加入“飯店哥哥”,任職COO。
正文:
創業前,我看過無數相關的文章,加上我的背景,自認為對創業已做好了充分準備,然而在自己親身經歷之後,發現實際情況大不相同,實際創業的艱難,遠大於我們通過文章所獲得的想像,無數已知的、未知的命題都需要解,無數有準備的、無準備的坑要踩,以下是我基於剛剛的那段創業經歷,總結分享給大家的:
合夥人要互補且能獨當一面
-
支撐一個業務光產品或市場肯定不行,需要幾條腿配合才能走起來,合夥人最起碼要能占一條,且必須是能力和自己互補的,能規劃、執行、落地到最後給出明確的結果,不能像小白一樣,基本的東西還要耗費你的時間去教。
-
要都相信共同做的事情,這是持續激情的發動機,在面對一些困難時,才可以和你披荊斬棘趟過去,同時溝通成本會非常低。
-
合夥人要有大局觀,能從一定的高度看清整個事情,能拎得清哪些是重要的事,懂得捨棄局部保全大局,能針對目標作出明確的部署並執行下去,不能僅僅只在自己的小領域一直摳。
-
合夥人的悟性和學習能力非常重要,能從一個個的坑中總結出經驗,能悟出這個業務在進行過程中和最開始的設想為什麼不同,能快速學習自己所缺失的東西,能從混沌的事物中把事情折開清楚。
-
合夥人需要背靠背的信任,彼此人品沒有問題,相互懂得舍。
我和我的合夥人有共同一致的夢想和目標,他作市場我作產品和科技,但是團隊就這麼幾個人,資源是相對是匱乏的,他為市場急,我為產品急,都會佔用開發的資源,所以有時兩個人會吵的不可開交,好在有共同的目標,這點可以基本解决所有的問題。
初始股股分配一定要公平合理
-
比例一定要在開始前說清楚,把每個人可以的貢獻列出來,相互都認可,然後按“貢獻”多少來分配,不要內心不舒服烦乱著開始,那樣走不長遠的。
-
所有合夥人的股權一定要按四年來兌現,和員工分配期權一樣,不能今天分完,明天一個不幹了也有股份。
-
如果開始時有些事情不確定,可以留出一部分,往前走幾個月再來重新分配。
-
職位、職責、對外的Title一定說清楚。
我的合夥人分別是王亮、黃超凡,貢獻上來說我是產品、科技,王亮認識一些投資人並負責市場,超凡主要是運營,所以我們三個用投票的管道分了初步的股份。角色方面我比較內向,所以主內,王亮比較外向、擅長交際,出任CEO,超凡負責所有的公司內部事務。經過兩個多月後,我們發現大家的貢獻與早期商議的有點差距而且投資人也希望我們有一個人是大股東,所以我們又重新分配了一下股份,保證了大家在都認可的情况下推進所有的事情。
直接奔賺錢去而不是情懷
-
所有的投資人都是逐利的,他也要為他的LP負責,所以開始時不要談什麼情懷,回到實實在在的生意上來。
-
企業活著是需要用錢的、員工努力的工作也是要錢的、自己努力花300%的時間進去也是有成本的,所以,拋開那麼那些情懷、拋開作大了自然可以賺錢這樣的話,在一開始就想清楚幹的這件事怎麼賺錢,賺的錢是否足够的多。
-
錢是不會騙人的,是衡量業務的一把很好的尺子,賺到錢後再來談情懷,出去講故事。
我們的願景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也為了這個願景每天付出正常人3倍的時間和精力努力著,早期沒有想過怎麼賺錢,總想作大再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業務沒有爆發式的增長、新的投資人也關注盈利點、資金又開始進入警戒線時,才想著要活著要賺錢的事,但為時多少有些晚了,如果從創業開始,我們就奔著賺錢去,我相信以我們團隊的能力,現在會活得非常好。
想清楚要做的事並專注的做下去
-
沒有BP就拿融資不一定是好事,這個非常容易在一開始時就比較散而給未來挖下坑,BP需要精心的準備,讓更多的投資人來問問題,拿錢不是目的。
-
從專注的一個點切入,開始不要怕小,小如果吃透再往大做,同時要和市場上的產品作差异化,別人已經做了,除非你能做得比人家强太多,否則沒你什麼機會,要非常的清楚,你的錢、人、時間太少了。
-
戰線不要太長,所有的兵力都要集中在覈心的一個平臺的一個產品上,千別不要一下來就PC、APP、H5什麼都作,還有為了一個什麼推廣活動,把所有的兵力都轉移出去而耽誤了覈心產品的進度。
早期的投資人都是朋友關係,投的時候也確實是看中創始人的,那時我們也確確實實沒有一個明確的BP說我們到底在作一個什麼業務,未來怎麼賺錢等,所以業務做的比較寬而散,再加上我們PC端、APP、H5、市場活動、運營工具、公眾號開發等多條線同時推進,把戰線拉的非常的長,作的東西多而不精,每個點都不能像一把刀一樣插入用戶的心裡,最後就是不溫不火。我們也曾經佔用大部分的開發資源去支持市場的活動或耽誤了主線產品的開發。
覈心團隊都是强人才不會挖坑
-
首先要看清自己的業務,有些O2O業務的APP只是所有服務中的一環,做的差點沒那麼影響整個業務,而如果是社交產品,整個APP幾乎就是你的所有了,體驗不好是要命的。
-
然後招覈心的人,如果APP是你的全部,那覈心的工程師是幫你打地基的,地基打好了,能省掉你太多填坑時間,不然之後你只能停下來重構,會大大影響你的進度,如果招不到,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否則會是更大的一個杭。招不到覈心的工程師,我認為要不就是你的事不可靠,要不就是你人不可靠,沒人願意和你玩。
-
產品和科技絕對不要用實習生、兼職、小白、外包。創業期,每個人都是要能打硬仗的,這個時期不是培養小白的時候,你招一個小白進來,還要搭覈心工程師1/4的時間進去指導,而且產出的東西問題一大堆,嚴重影響進度,小白看似便宜,其實算下來更貴。更不要用兼職,兼職只想賺錢,沒時間幫你想業務本身更適合如何作,外包也同理,當然作個Demo除外。
-
要找氣場合的來的,這點很重要的,否則在小小的團隊中,很彆扭,每次聊天都要想著對方的感受,很彆扭、影響進度。
創業時正好到年底,招人非常難,為了推進度,我們用兼職,他時間沒有辦法保證,自己公司有事時我們這邊就停止了,於是我們放水進來了我們並不是那麼想要的人,結果鬧的不開心最終離開。後來我們用小白和實習生來頂,發現我們主工程師的時間要搭進去1/5,最終我們的APP Android版本因為底層架構不合理,問題太多,在6個月後整整花了3個月的時間重構的,代價可想而知,血的教訓。
產品的設計一定要親力親為
-
沒人比你更清楚你要幹什麼,你自己去趟路別人再跟上這是最快的,產品方面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表達的管道有很多種,用鉛筆畫出來也是一種,只要有個可靠的工程師+設計師不斷的問你問題,你再修正,會非常快的有可靠的東西出來的。
-
產品是根,我不認為招來一個產品經理能對業務理解的透徹而且比你還努力,根錯了上邊就都錯了,要知道後邊牽扯著設計、工程師所有的資源呀,同時你浪費的時間就是時間,永遠也回不來。
我因為要設計所有的產品,還要寫1/3的後端程式碼,還要作APP的測試,還偶爾和王亮出去見投資人,精力實在有限,於是我們就想招了一個產品經理過來幫忙,結果發現給她講業務的時間、幫她挑問題後再修改的時間,我肯定可以作完了,後來她主動提出離開了,現在還感覺有點對不起人家。這裡不是說不能招,而是要看公司的階段。
科技的基本一定要打好
-
基本的框架要選好,不要用那些說是哪個公司的大牛寫的框架,大多用起來一堆問題、檔案還少,直接去用全球大家都在用的主流框架,當然這個工程師一定要熟悉,不能還要花半個月瞭解學習,用的過程中還有蹩脚的。
-
協力廠商的科技選型一定要慎重,多打聽一下,這個時間花點小錢沒有關係,不要因為某家免費、便宜就用,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而且要作好隨時更換的準備。
-
不要重複造輪子,無論什麼時候你的時間都是最寶貴的,別人有成熟免費的東西能直接用的就直接用,別在這個地方浪費時間,別到了你公司錢只够花一個月時你才哭。
後端的架構早期是我弄的,延續了之前我們自己寫的一套框架,但隨著業務的推進,我們發現這套東西缺少的東西太多了,輪子得一個個自己作,於是我們啟用了新的框架,但光把一些老的程式碼遷移過來成本就是非常大的,直到最後我們收購時,我們的程式碼還沒有遷移完,這一年多為了做相容,就花了我們不少的時間。我們APP中是有IM功能的,開始時用的是XX,因為免費,但後來我們發現丟消息、有延遲等問題,不得不換另一家,這中間的代價可想而知,光為了照顧老版本用戶就要相容N多東西。
除產品外運營和市場也要足够的强
-
產品好是根本,但是市場和運營一定要配合上,前期的用戶沒有什麼好辦法去拿時,就要死皮賴臉的去死磕。運營和市場也要把一個個的創意死磕到底,沒有錢去鋪量,只能精細化運作。
-
另外幫運營和市場搭建的工具在前期的產品設計時就要準備好,這個可以大大解放產品和工程師後期的時間。
-
作活動前服務器的壓力要準備好,初期能有一大波用戶順暢的進來太重要的,別因為服務器沒有頂住而損失本應進來的用戶,就太傻了。
我們在初期時,用戶是我的合夥人一個個死磕過來的,這點我認為很少有人能作到,同時產品這邊給運營和市場搭建了後臺的運營系統,可以管理網站內基本的一些東西,這個大大節約了工程師的時間。但是在服務器壓力方面,我們沒有作好足够的準備,損失很大,一次是我們的APP推廣活動,一下來了幾萬的用戶,服務器一下頂不住了,另一次是過年時我們的一次微信活動,群發後服務器馬上掛掉了,因為我們沒有預估到會那麼火。
所有的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
辦公室能有便宜的就用便宜的,辦公用品能簡單就簡單一點,要相信願意和你幹事的人沒有人在意這些,只要別影響到效率就行,你應該看過一些公司剛剛成立就用幾千塊一把的椅子吧,我個人是不贊成這樣的,這個錢我寧願在初期來買用戶。
-
員工的福利應該有的一定要有,但不要過了,一切由貧到富容易,但由富到貧就難了,不要養成不好的習慣,別一上來就16薪、15天年假,什麼都包。
-
千萬不要有自由的上下班時間這樣的事,太傻了。我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能打仗的隊伍一定是有嚴苛的制度的,人都有惰性的,沒有多少人會像創始人一樣一直拼命的。
在這個點上我認為我們做的是非常好的,我們沒有在辦公用品的大件上花過錢,電腦都是員工自帶的,我們每個月象徵性的補貼100塊錢,但我們沒有在員工的體檢、早飯、買書、學習等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軟件上省錢,我們全員都有期權。開始因為有人加班比較晚,時間會自由一些,但發現這樣嚴重影響效率,後來就強制誰遲到誰在群裏發紅包,一分鐘一塊錢。我們認為公司活著一切才有可能,公司死了,對誰都不好。
融資是長期的事不到最後一時刻絕對不要放手
-
建立與投資人的資訊橋樑和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平時可以多給他們迴響一些資訊,也多聽一聽他們的建議,他看的東西比你多多了。
-
如果你的業務是需要融資的,那麼一定要盡全力,不要放弃任何一個點,也許你放弃了一個點,你的公司就掛了,同時不到最後一刻千萬不要放弃。
-
早期對估值不用太在意,只要不是太過份,公司活著並快速的往前走是最重要的。
-
在自己最好的時候去融資。
和投資人溝通這方面,我的合夥人做的非常好,經常和相關的投資人溝通保持良好的關係。但我們在最好的時候沒有融到錢,和我們的粗心大意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有全力以赴認真的對待這件事。
推廣的通路都要鋪下去抓住紅利榨幹
-
免費通路全部鋪上,發現比較好的管道,一定要快速的全力榨幹,因為大家都在尋找,你不快點別人就上來了,別人上來了就沒你什麼事了。
-
早期市場運營方面能不依賴產品就能幹的事就不要依賴,給覈心的產品更多的時間,市場上有很多的免費工具變通的能實現就去用。你一定見過有公司為了收集用戶的聯繫方式和姓名讓工程師花一天時間開發一個頁面,而這是用市場上隨便一個調查問卷工具就能實現的事。
早期我們做公眾號,一天漲幾十個粉就開心的不得了,突然有一天,我們作了一個微信活動,一天的時間,我們漲了20萬粉,我們快速總結,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但當時我們並沒有乘勝追擊,還在按老的節奏走,幾個月內僅僅作了幾次活動,又漲了10萬粉,當後來我們準備大力做這塊時,微信已經有嚴格的政策禁止一些行為了,我們不得不放弃這塊肥肉,當時真應該密集的多做幾次活動,粉絲過百萬不是不可能的,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廣通路。
覈心的位置盡最大的可能不要出現單點
-
公司覈心的位置、事情盡最大的可能性不要出現單點,這不是說鼓勵招很多的人,但是彼此的工作最好是需要相互瞭解的,一旦有人要退出,不至於讓公司太被動。
-
融資也不要出現單點,別傻到只有一家給了TS,就拒絕了其它所有家的,不到錢到賬的時候,一直聊下去,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創業7個月後,我們唯一的一個後端工程師因為不可抗力因素要去國外生活,不得不離開,後端成為單點,我不得不緊急補救,好在走了狗屎運找了一個同樣可靠的工程師。融資時,我們迅速的拿到了2個TS,拿到後我們很傻的拒絕了其它要約我們談一談的公司,直到一個月後股灾,一切成為泡影。
戰畧上要勤奮且一定要有階段性的目標和計畫
-
創業初期,你要知道你的角色有很多種,是創始人、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這中間很煩的一點就是角色切換,一會要站在高處往遠看,一會又要蹲在地上弄細枝末節的事情,反反復複,修煉吧。
-
另外創業者容易用繁忙來自我安慰,感覺被人看到沒有在幹活都會羞愧好久。所以常常在忙碌中度過一天天,但恰恰是這樣讓你沒有時間來想一想更重要的事情,在這個點上千萬不要懶惰。
-
公司一定要有階段性的目標,且要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可執行的計畫,千萬不要悶著頭沒有階段目標的去做事情。
我和創始人都很累,很忙,常常在公司用睡袋將就一晚,但確實都很少能站出來往遠處看一看,在前期反復推敲而節省後邊的成本。還有市場上我們會定一些不可靠的目標,沒有達成,也沒有什麼說道,下次重新定,這是非常不對的。
該放下時就放下,放下不等於放弃
-
放下不等於放弃,放下是不固執,看清所有利害得失後的理性選擇,放弃是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氣。
-
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經過不斷的摸索,你真的可能走到了一個死胡同,也可能真的是沒有機會了,要想清楚,該放下時就放下。
-
投資人選擇了我們,我們要感激,但也不要囙此而成為包袱,為了不辜負投資人把自己逼得很慘。
今年的上半年,在大額融資相對渺茫的情况下,我們準備作付費相關的業務,先讓公司活下去,算了一下,有機會在未來兩三個月內打平,但是那樣,公司就是一個小生意,和我們真正想做的事背離。綜合評估後,我們選擇被收購。
你最珍貴的真的是你的團隊
-
組過團隊的人都知道,能組一個能打仗、相互信任、磨合的非常好的團隊是多麼的不容易。
-
一個項目沒有好的結果,只要人在、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重來,重來後會更可靠。
-
如果團隊散了,除了自己的修煉外,可真的就什麼也沒有了!
我在淩晨的濛濛細雨中,坐在已關門的星巴克門口的椅子上面試過人,也在下班後去杭州天使灣去拉過人,然後再和別人拼黑車淩晨兩點回到家,還三顧茅廬請過Android工程師,也遠赴合肥去請過iOS工程師……無論是誰,都事無巨細對他講我要幹的事。去年年會上,其中的三個工程師對大家說,加入我們是因為我的真誠打動了他們,他們才來的。最終,我們的團隊有百姓網的工程師、Sohu的工程師、阿裡巴巴的工程師、小米的工程師、友加的設計師……是這些人一起打造了我們的產品、開發流程、程式碼自動上線、自動打包等,也是這麼一個優秀的團隊使得我們公司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走過這一輪後,真心的感覺看千篇創業文章,都不如經歷一場,希望以上可以對正在寒冬中苦苦掙扎的、準備加入創業大軍的創業者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