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做新媒體運營,先想清楚這10個問題

前幾年,「產品經理」火得一塌糊塗,名字好聽還有逼格,不像我們做新媒體運營的,都自稱「小編」,與人聊天先弱三分。但現在,不論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對「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愈加認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慮…相較於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選擇哪個行業進入更為關鍵。
前幾年,「產品經理」火得一塌糊塗,名字好聽還有逼格,不像我們做新媒體運營的,都自稱「小編」,與人聊天先弱三分。但現在,不論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對「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愈加認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慮…
前幾年,「產品經理」火得一塌糊塗,名字好聽還有逼格,不像我們做新媒體運營的,都自稱「小編」,與人聊天先弱三分。
但現在,不論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對「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愈加認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慮轉行做「新媒體運營」,我有一些經驗和感受,和你分享。
一、現在做微信公眾號,晚嗎?
首先業內的一個基本共識是:
微信公眾號的流量紅利期已經過去了,但專業內容的紅利期正在發生。
流量紅利期的結束,意味著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進入成熟期,這個時期,更考驗運營者過人實力,而不僅僅是“網感”與“小聰明”。
具體有以下三個維度的變化:
首先,不論是C端讀者,還是B端企業主,對「以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早已不再陌生,這意味著用戶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能够抓住新的專業紅利的,往往在某一領域內有深厚積累的人。他們站在整個產業的前端,哪兒能掙錢,哪兒有風險,看得非常清楚,既有積累又有眼界,普通新人想在這方面分一杯羹非常難。
第三,新媒體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創新,而其承載的內核還是知識、洞見、觀察或者說是使用者服務。新媒體工具的普及,使其他行業的老手、專家用較低的成本,來到新媒體這塊土地上耕耘和收穫。
所以,如果你在某一個領域內有很深厚的積累(比如你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英語口語老師或者一名經驗豐富的家政從業者),現時想轉型做新媒體,依然有很多機會。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文筆不好,或者非新聞傳播專業出身,就覺得做不了新媒體,新媒體關鍵的,還是基於某一個細分領域,為用戶提供持續的、穩定的、可預期的用戶價值。
二、你是真的喜歡,還是覺得門檻低?
坦誠面對自己,這個問題很重要。
如果你喜歡做新媒體運營,希望你清楚:
那些從業者熱衷討論的點贊、轉發、10W+的背後,往往是長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復改稿。其中,重點不是熬夜、加班、改稿,而是長期、不固定與反復…
新媒體說到底,是直面用戶的,這份工作,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用戶理解能力與產品體驗能力。所以,這是一份細活兒,粗人幹不了。
我遇到過幾個有的同齡人,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並對未來充滿(一朝成名)希望,但有些傷人的事實是:
前期的喜歡,往往是對別人成功的低估,以及對自己熱情的盲信。
如果是因為「門檻低——畢竟誰都可以注册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原因,那我建議你千萬慎重。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幾乎所有外行都說新媒體的門檻低,但實際上呢?它的“進入門檻”確實低。
比如:我認識的有些在校生,靠公眾號讚賞就能養活自己;我表姐的姑媽,正張羅著開個公眾號去賣茶葉;我們樓上公司收發快遞的前臺,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而這種人人都做公眾號的現象,自然而然營造出了「做新媒體沒有什麼門檻」的假像。
但實際上,新媒體的“競爭門檻”非常高。現時已經開通的微信公眾號有2000萬,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幾個?
一點建議,不管多麼喜歡,或者多麼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預期。
三、轉行成本有多高,你考慮清楚了嗎?
假如我現在是某個服裝線下門店的銷售,那我轉行做金融行業的新媒體,難麼?
難。
轉行做新媒體是個籠統的說法,而給我發薪水的新媒體崗位,肯定設立在某個具體領域,甚至只依託於某一個產品的運營與銷售上。
這個時候,如果做不到一往無前殺進行業,那就抽三天時間想想,勝任這份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精力、財力。一天想清楚一點,就挺好,如果能列出來,寫在紙上,更好。
除了上述有工作經歷的,還有一種就是像我這種,畢業頭名份工作就是新媒體編輯——白紙一張入行。聽起來不錯,充滿無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轉行成本。
但實際上,這註定就是弱勢,即使投入再多時間、精力來打磨自己的實操科技,充其量只是新媒體這個工具用得熟練,是「術」的層面;
而公司要的是你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對產品價值的熟知、對用戶需求的感知,這些都是「道」的層面,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積累。
相較於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選擇哪個行業進入更為關鍵。做服裝還是做金融?慎重選擇,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復複,紮根到行業裏去。
四、轉行做新媒體後,有沒有偏離你的職業規劃?
三個月前,有個大學同學找我求助:教我做新媒體運營吧。
我問她為啥要學這個,她的回答很直接:學會新媒體運營,然後找家公司任職,通過工作來鍛煉文字寫作和運營思維,以後自己開個咖啡店,自己做起來也方便。
聽起來就不太可靠,雖然很真實,其中還表達出她自己的職業規劃,甚至這次的轉行計畫,也是為自己以後的事業做準備。
單從這點看,我不如她。剛入行的時候,哪兒有什麼職業規劃,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覺得做得有意義,能小步快跑就很好。
通常在一個職業上深耕細作,方向大概兩種:
一、專業崗。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專家,本質上算是個靠手藝過活兒。
二、管理崗。在專業崗的基礎上,不斷強化領導力,終成為管理層。
那你呢?以後想做什麼?想通過這份工作獲得什麼?是想精通某一項技能,還是目標成為管理者,前者對專業能力要求高,後者更要求綜合能力。
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在我工作半年的時候,有家公司月薪10K挖我,我幾乎沒有猶豫就拒絕了,雖然當時我的薪水是4K。
為什麼?心虛。
去了之後,我能幹什麼?我牛逼在哪兒?是我文案寫得好,還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選題對用戶口味?我能獨當一面嗎?
這麼一想,心裡很是惶恐。因為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一項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麼都會做一點,懂一點,但是哪一塊的積累都不足以達到行業頂尖水准。
總得來說,花架子多,底子不實。
前幾天有用戶在後臺留言,說很苦惱,剛進一家公司做新媒體,不知道做全才還是做專才。
我想,也許他是因為「木桶效應」在作怪,導致不補上自己的短板就不踏實。可現實是,在一個群體裡面,我們不是木桶,是那塊木板。只有讓自己更長,才有機會讓“木桶”容納更多的水,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公司內的價值。
所以,我們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自己擅長什麼,我們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長上來,即使換個“木桶”,我們也是那塊長的木板。
六、你能做到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嗎?
為什麼叫“新媒體運營”,關鍵就在於,你要保持一顆時刻對用戶敏感的心,或者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我曾聽老闆說:
他好幾次和商務範創始人鄧濰在一個場合吃飯,吃著吃著,鄧濰就把電腦拿出來了——登入後臺,改稿。
一個業內好評大號的主創尚且如此,別說我們這些新手了。
所以,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就是加班,這個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須拿出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完成職業能力上的積累。
坦白講,做了一年,幾乎每天都是工程師給我微笑說再見。
自從負責公司公眾號以來,大的感觸之一就是——時間不够用。這一點貫穿於找選題、排版、起標題、配圖到保存發送的整個操作過程。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積累不够。
改變的方法也無他,只能靠時間去填補經驗和認知上的不足。
別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你可能額外需要4小時用在想選題、回答用戶提問、評論讀者留言。這還不算私下給自己充電的讀書時間。
前兩天是微信公眾號四周年的日子,有個同行在朋友圈說了這麼一句話:
做公眾號的小老闆能少奮鬥10年,做公眾號寫稿子的小編會少活10年。
雖然這句吐槽有點無奈,但這哥們仍然樂此不疲的寫著。
對了,他是去年從一個商場銷售轉行做了新媒體編輯,一年出了100多篇平均10W+的文章,拋開他所在的平臺來說,他個人的成長和投入,讓我自愧不如。
比如,前幾天晚上他私聊問我有沒有***的動圖,看來不是去撩妹,就是在***。可我這麼純潔,哪兒有這個。
七、是不是必須文筆好才能幹?
真正文筆好的,特別愛寫字兒的,應該去當作家。
對於新媒體運營來說,把字兒寫對,語句通順,用戶看得懂,就夠了。寫得多了,文字功力也會日漸深厚。
但是你要拿著自己當年新概念作文獲過獎這事兒,信誓旦旦告訴HR,你能勝任公司新媒體一職。那結局很可能瞬間被OUT .
事實上,真正支撐新媒體在百萬千萬用戶面前風生水起的,不是討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動圖,而是內容背後的用戶需求和商業邏輯。
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來要進的公司是賣啥的,是賣燈泡還是賣保險,是賣產品還是賣服務。
你得清楚老闆的需求,其他部門的壓力,抓緊時間摸清楚新媒體部門在公司整個流程中處於什麼環節,扮演什麼角色。
說到底,這是商業理解能力。所以,我們有一個觀點:
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本質上也是在運營一家公司。
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戶的考核
曾經在快工作滿一年的時候,寫過一篇7500字乾貨心得,開篇提了一句:我認為新媒體是個很光明的行業……
這個「光明」除了對整個新媒體行業充滿信心,更是對這份工作本身的現實描繪。
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後的數據都是即時可見的,閱讀量、轉發量、收藏量、轉化率(購買人數/閱讀人數)。
每次推送結束後,所有數據和內容本身,都會裸的擺在那裡,接受用戶的評估、老闆的挑剔、同事的建議以及同行的攀比。
這句話的重點是每次。
特別是日更的同行,幾乎每天都飽受著閱讀量的摧殘,不是說老闆萬事以閱讀量來衡量KPI,而是你一偷懶,內容質量的下降就會非常明顯,這個藏不住。
也許會有人想到刷刷閱讀量、用戶什麼的,但是用戶和老闆又不傻,內容的好壞,怎麼可能讀不出來?
千萬別傻呵呵的以為自己比用戶聰明。我很克制地輸出內容,也是怕這個,擔心自己積累的太少,所謂的見識可能特別淺薄。
再者說,刷閱讀量這種作弊的事兒,你的競爭對手看得清楚,他們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競爭對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數據。
為什麼老闆經常和我強調:新媒體這行很鍛煉人。
因為你得要臉,所以每一步都扛著壓力,老老實實地往前走。
九、新媒體是個大概念,你要做哪一類?
不是做哪一個行業,而是做哪一種類型,我簡單梳理一下,大致分成兩大類,供參考:
1)企業新媒體,還是得重形象
企業新媒體,本質上就是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進而提升用戶口碑或者推動銷售轉化。前者是硬性要求,後者是錦上添花。
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是:真正的企業新媒體,不應該被動承擔太多銷售的壓力,希望老闆們能够想清楚這事兒。
2)自媒體,要想好變現管道
自媒體有小部分是有情懷的,但是大部分是需要活下去的,囙此,商業變現無可厚非。
常見的有兩種變現管道:
其一,是比較火的內容變現,比如賣廣告位的「三表龍門陣」、賣廣告文案的「顧爺」、通過內容吸引流量來賣貨的「清單」,還有直接付費閱讀的「得到」。
其二,直接走電商,比如賣衣服的「小黑裙」,賣酸嬭的「樂純的夥伴們」。
前者更偏文人,後者更篇商人,有點兒直接和間接的區別。
這個想清楚更喜歡哪個就好,終都是要賣的。
十、做新媒體,到底能掙多少錢?
上面提到的那句「做公眾號的小老闆能少奮鬥10年」,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
其實就像淘寶一樣,早期堅持下來兩三年的賣家,年收入千萬也很正常。如果是做個體戶的新媒體電商,還沒有值得參攷的薪酬數據。
順便說下,不要被行業動不動就估值過億的新聞佔據頭腦,那只是估值,水分多大也說不清。
如果你是準備入職企業新媒體運營,這有一些拉勾網在8月初提供了薪酬數據:

運營崗的薪酬數據
現在運營崗的行業均酬在8K左右
相信看到這個數位的人,都心頭一揪,有這麼高嗎?其實回過頭想想自己入行的時間,也就釋然了。
薪酬前景觀察
應屆是4.69K;1-3年是7.32K;3-5年是12.33K
試用期期正常來說都是4K,轉正後會有較為清晰的薪酬規劃,以下為插坐學院創始人何川給出的建議:
  • 新媒體助理5-8K
  • 新媒體編輯10-15K
  • 新媒體主編20-25K
  • 新媒體總監30-50K
是不是在想,謔,能有這麼高?
可能有這個想法的大多和我一樣,處於助理或編輯的階段,做得時間不超過2年。但實際上,真得在這個行業裏摸爬滾打3年以上,那老闆自然看得到你的價值。
如果看不到,也可以換老闆。
總結
上面10個問題,都是這一年來我反思問自己的,屬於倒推,不管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做新媒體這行了,咱們再從頭到尾捋一遍:
關於「轉行」本身
1、現在做微信公眾號,晚嗎?
2、你是真的喜歡,還是覺得門檻低?
3、轉行成本有多高,你考慮清楚了嗎?
關於「個人」發展
4、轉行做新媒體後,有沒有偏離你的職業規劃?
5、想清楚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6、你能做到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嗎?
關於「新媒體」要求
7、是不是必須文筆好才能幹?
8、每天都要接受用戶的考核
9、新媒體是個大概念,你要做哪一類?
10、做新媒體,到底能掙多少錢?
原作者:一番
文章來源:插座學院
本文標題: 創業做新媒體運營,先想清楚這10個問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099944801924
相关資料
網絡掙錢的幾種方法介紹,哪些更加可靠?
何其有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的時代,買東西、生活繳費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給我們大家省下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讓生活更加便利,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來賺錢。下麵,我們介紹幾種通過網上掙錢的管道。這兩者都是比較好的網上掙錢的方法。
標籤: 電子商務
網路賺錢項目有哪些?做什麼更可靠?
網絡雖然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讓我們的業餘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對天下大事瞭解得更加透徹。而很多人也利用網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賺錢之路。那麼,有哪些好的網路賺錢項目呢?
標籤: 百度功能變數名稱 網路賺錢
如何在網上創業不出門做什麼賺錢?
雖然說網絡是一個不現實的世界,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看看每天公車上、捷運上的低頭族,就可以知道網絡用戶真的是個龐大的群體。利用好這些用戶,我們就可以賺錢。那麼,網上做什麼能賺錢呢?世界上本身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如果不想付出,
標籤: 網上創業 創業 網上賺錢 功能變數名稱
網路小說怎麼賺錢?寫小說收入來源是什麼?
對於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很多人可能吃著不屑的態度,然而,很多人確實通過網路賺錢了。因為很多人沉迷於網路遊戲和網路小說,因而現在寫網路小說的人與日俱增。那麼,網路小說到底是如何賺錢的呢?
標籤: 小說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