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一些資料顯示,美國企業每年由於會議犯下的錯誤而導致的經濟損失竟然高達370億美元。不過,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卻能够力挽狂瀾,力保蘋果沒有進入這些企業的行列。
約伯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不妨來看看以下三種方式。約伯斯正是利用這三種方式,讓蘋果公司的會議變得極其室富有成效。
1、盡可能縮小會議規模
約伯斯長期的合作者肯·塞加爾(Ken Segall)在其紀念約伯斯的新書《瘋狂的簡約(Insanely Simple)》中,詳細描述了他與約伯斯一起工作的相關情况。在談到一個細節時,塞加爾指出,有一次,約伯斯準備與蘋果的廣告機构召開周會議。會議前夕,約伯斯看到了一比特新人,於是他盯著這位新人。
塞加爾寫道,“他突然停了下來。雙眼緊盯著房間裏那些看上去讓人感到不適的東西。然後他指著洛麗(Lorrie)說,‘你是誰?’”
洛麗非常平靜地解釋稱,她是被要求參加這次會議的,主要是由於她也參與了行銷項目的部分事務。約伯斯聽了她的解釋之後,然後就禮貌地請她出去了。與此同時,約伯斯還表示,“洛麗,我認為,我們不需要你參加此次會議。多謝。”
事實上,約伯斯對他本人也幾乎採取同樣無情的態度。當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他參加一場科技巨頭的小型聚會時,他拒絕了,主要是因為在他看來,奧巴馬是按著他自己喜好而邀請了諸多人參加這一聚會。
2、確保每人負責會議一項議程
在2011年的一次關於調查蘋果文化的文章中,《財富》雜誌的記者亞當·拉辛斯基(Adam Lashinsky)詳細闡述了約伯斯正式使用的一些程式的情况,正是這些程式讓蘋果成為全球最最貴的公司之一。
約伯斯的精神覈心就是“責任思維”——這就意味著要安排適當的程式,以便每個人都知道他們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對此,拉辛斯基這樣寫道:蘋果內部甚至還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即“直接負責的個人(DRI)”。通常情况下,DRI的名字會顯示在會議日程之中,這樣每個人都知道誰是負責人,該負責什麼樣的議程。蘋果公司的一比特前員工表示,“蘋果公司召開的任何一次有效的會議都會製定一份行動錶。與每個行動事項緊鄰的就是DRI名字。”蘋果公司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總有人想知道某一項目的負責人是誰。總會有人問,“那個項目的DRI是誰?”
這種處理程式起到了作用。此前曾經在iPod小組工作後的格洛麗婭·林(Gloria Lin),之後又負責Flipboard產品團隊的工作,她就一直在使用DRI這個方法。事實上,這套方法對初創企業而言將能够產生巨大的幫助作用。格洛麗婭在Quora表示,“在一家有著大量工作的快速成長的公司中,一些重要的事情被擱置一邊,並不是因為人們不負責,而恰恰是因為員工的確很忙。如果你視一些東西為自己的孩子,那麼你就會非常非常關心它的狀況了。”
3、開會禁止使用PPT
約伯斯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表示,“約伯斯非常憎惡正式的演示式陳述,不過,他就是喜歡的自由自在的面對面的會議。”
每週三下午,他與他的行銷及廣告團隊召開一次精簡議程的會議。約伯斯往往禁止這些會議使用幻燈片,因為約伯斯希望他的團隊能够進行激烈的爭辯和批判式思考,而不要依賴這樣的科技。
約伯斯告訴艾薩克森稱,“我不喜歡人們使用幻燈片而不思考。人們在展示幻燈片時往往總會面臨一些問題。我希望他們參與進來,在會議桌上把問題弄清楚,而不是展示一連串的幻燈片。那些知道他們自己談論話題的人並不需要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