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推動產業的創新,模式和革新成為了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兩大熱點話題,前者是商業思維的探索,後者是產業形態的顛覆,兩者融合可以概括今天的電子商務行銷態勢。傳統模式下的漫天撒網讓很多電商企業的行銷費用付之東流,“廣告侵略”在關係經濟時代下更是難以持久奏效,而社會化媒體的出現使電商企業枯木逢春。互動的特性能够使企業直面顧客,高效的優勢更能引發傳播裂變,但如何正確借社會化媒體的優勢扭轉乾坤成為了電商及企業品牌行銷的新課題。
行銷困境:三大誤區成為絆腳石
隨著支付、安全等技術難題的破解,電子商務時代的新商業形式顛覆了傳統線下的交易模式,網購用戶的日益增長不僅推動了電商的迅猛發展,更為電商帶來了白熱化的競爭態勢,而行銷戰逐漸成為電商爭奪顧客的主要戰役。
有資料顯示,電商成單57%來自電子郵件,20%來自付費蒐索,23%來自微博空間等社會化媒體,並且這一比例正在逐漸提高,社會化媒體也越來越被各大電商所重視,並作為重要的行銷戰略實施。但一直以來,電商企業對社會化媒體行銷存在很多誤解,這些誤解成為了電商社會化媒體行銷的絆腳石。
第一,社會化媒體行銷就是建立微博
相比傳統電視平面媒體,社會化媒體是一個廣義的定義,它強調多種角色在一起所產生社交關係,涵蓋了所有能實施內容共同創造、資訊雙向傳播的網路媒體。微博是社會化媒體的代表,但絕非全部,電商企業除了可以在新浪、騰訊等平臺建立企業微博以外,還可以在人人網、開心網等SNS社區開通公共主頁。
多數電商往往因為對社會化媒體認識的局限性而將其等同於微博或者人人網,處於這種錯誤認識層面的電商不太會注意目標受眾在互聯網上的分佈,更不在乎他們的話題言論,“獨角戲”式分享使得他們與用戶隔岸相看。
第二,社會化媒體行銷是病毒行銷
社會化媒體的傳播速度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通過轉發分享內容,使得企業資訊迅速裂變,並形成大範圍的病毒式傳播。雖然病毒行銷是電商慣用的手法,但也絕非適用於所有的電商。京東商城敢利用“蕃茄門”病毒式傳播其生鮮頻道上線的消息,是因為京東擁有控制病毒傳播方向的能力,多數電商企業並不能奢望類似事件炒作一夜成名。
病毒傳播是社會化媒體裂變速度的具體表現,是內容和效率的綜合闡述,進入這個誤區的電商只能看到社會化媒體行銷的表面,並不能深入本質,並且阻礙其行銷思路,不能產生長尾效應。
第三,社會化媒體行銷是廣而告之
廣而告之是傳統行銷思路下的硬廣投放,通過强硬式的廣告轟炸促進品牌和產品傳播,而社會化媒體行銷的覈心在於互動和雙向的資訊互動,用戶在資訊的接收上擁有主動權。摒弃點擊廣告、通過强關係分享尋找購買資訊是社會化時代的特徵,雖然越來越多的電商已經認識到這點,但還未走出廣而告之的行銷圍城。
持有這種行銷態度的電商會選擇在微博、SNS社區等媒體實施廣告發佈,並通過紅人帳號大肆轉發分享,雖然有數千次轉發,但漫天撒網式的硬性傳播未必能獲得獲得網友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