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寫作技巧,高考作文開啟思路的方法

寫文章就象編草席,立意好比席子的功用,內容好比席子的資料,而結構好比席子的制式與形狀。議論文寫作首先要立論,確定了中心論點後,思路該如何展開呢?思路包括構思角度和行文思路兩個方面。全文以“時尚是什麼”始,以“時尚的定義”終,圍繞“是什麼”行文,思路凝聚,內容清晰,結構嚴謹,評分69分。

寫文章就象編草席,立意好比席子的功用,內容好比席子的資料,而結構好比席子的制式與形狀。一張出色的席子,編者在拿起第一根藤條之前,該是“胸有成席”的,藤條之間如何鋪展、交錯、穿折、續接、收攏,都要事先想好,否則,非但編不成長方席、正方席、橢圓席、菱形席、不規則席等各種花色,連成席也難。

寫文章也一樣。議論文寫作首先要立論,確定了中心論點後,思路該如何展開呢?

思路包括構思角度和行文思路兩個方面。構思角度對議論文而言不外三途——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是什麼”是挖掘概念或觀點的本質與內涵,屬於辨別、詮釋範疇;“為什麼”是探究原因與目的,是分析、說理部分;“怎麼辦”是提出方法建議,指明方向,屬於解决問題的範疇。受篇幅與字數的限制,考生不可能三者兼備寫作文,只能擇其一二,有所偏重,縱橫筆意,經緯文章。

例如09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品位時尚”,兩位考生是這樣寫的:

考生一,以“時尚是什麼”開門見山,總起全文,繼以三段文字列舉各種時尚並加以辨析,敘議結合,提出質疑,“那些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仿冒品,也能叫做時尚?”“(諸如山寨文化)此類粗陋的惡搞難道也是時尚?”第四段緊承上文,反證法推理,“倘若果真如此,時尚也只能是時尚,瞬間就成了過眼雲煙。回眸歷史,幸好還有許許多多的時尚在經過風雨的洗禮之後,最終沉澱了下來,成了我們難以忘懷的經典”,點面結合舉例後,明確點出“這樣的時尚,實為我們民族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文章末尾回扣資料,並照應開頭,“是成為過眼雲煙,還是沉澱為經典?時尚的定義不需我們來定,時間自會給出答案”。全文以“時尚是什麼”始,以“時尚的定義”終,圍繞“是什麼”行文,思路凝聚,內容清晰,結構嚴謹,評分69分。

考生二,以“當今社會光怪陸離,時尚風吹遍全球”獨立段開篇,接著兩段列舉時尚表現,繼而議論“時尚的存在本無可厚非,但從傳統審美文化的角度看,其匆匆前行的步伐與時代合拍卻未必合情,使觀眾悅目卻未必悅心。給人的感覺是:時尚有如速食,美味養眼卻未必有營養”,行文至此,作者重在探討“時尚是什麼”,接下來兩段分別以巴黎、中國為例,得出“在那裡,經典給時尚增添了厚重且必要的底蘊”的結論,結尾進一步闡明觀點:“時尚,讓時代感到輕鬆;而經典,則讓民族有了素養。或許人的觀念會隨著時尚的改變而改變,但經典不會變。因為,時尚只能是文化餐桌上的一道甜點,一杯開胃酒。而傳統才是根,經典才是源,它們才是真正的主餐。”這部分,作者為“時尚”指明了發展方向,表達了對時尚的“品味”。這篇文章思路開闔有度,側重從“是什麼”和“怎麼辦”處構思,內容睿智豐富,評分68分。

無論選擇哪一角度構思成文,都要切合題意,同時要考慮如何揚己之長,方能寫就思路飄逸個性活潑的考場佳作。

行文思路即指狹義的寫作思路,或者叫做下筆表達的線索。為做到線索明晰,觀點集中,考場作文一般提倡寬題窄做,大題小做,深題淺做,抽象題目具體做,特殊題目一般做等相反相成式辨證構思法,其中就給定的題目或話題填加成分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這樣可以界定寫作範圍,將主題思想具體化。

例如“品位時尚”作文題,添加主語可以寫“(爺爺)品味時尚”“(九斤老太)品味時尚”“(農民)品味時尚”;添加定語可以寫“品味(頭的)時尚”“品位(買的)時尚”“品位(唱的)時尚”“品味(寫的)時尚”等,行文時或獨立成篇寫各種“小時尚”,或幾者並舉寫“大時尚”的各式表現。

又如0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包容”,有考生添加謂語形成三個並列的分論點:①包容是一種境界;②包容是一種精神;③包容是一種力量。這是從“是什麼”的角度談自己對包容的看法。有考生添加賓語,形成分論點①“包容觀點,成就思想的偉大”,②“包容他人,成就人格的偉大”,③“包容力量,成就團結的偉大”,共同論證“包容成就偉大”的中心論點,這是側重從“為什麼”的角度進行構思。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考生在“包容”後所添加的已經不只是單個詞語,還有一個分句,他們共同構成某種複雜的意涵關係,從而更好的詮釋與表達了作者的深刻見解,這是一種大膽而又創新的構思和寫作。此外,還有添加狀語、補語等附加成分的情况,比如作文題“為生命著色”,有考生寫“(用理想)為生命著色”,有的寫“為生命著色(不止息)”等都是好文章。添加管道不一而足,構思角度各有取捨,惟尚恰當達意而已。

添加的目的是使構思集中,使內容落實,讓作者寫作有抓手,讓讀者閱讀有看頭,添加的前提是在題意及立意範圍內,添加後要符合標題及話題的含義,添加往往在構思起點處進行,而構思常常是“處幽晦”而不明示的,要避免擅自更改作文題目以及偏離中心等直接違背命題人意圖的失誤。

構思外化在作文卷面中,便形成了所謂“結構”。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有並列式、對比式與層進式三種。

並列式既指採用分論點並舉的管道剖析、解說總論點,又指多角度列舉論據以證明觀點的結構模式。分論點並列式易被考生採用,它的前提是已經設定總的論點,分論點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展開論證。

例如09年高考安徽作文題——關於“彎道超越”的聯想與感悟,有一考生從“怎麼辦”的角度構思,定總論點為“借助彎道,超越自我”,分論點為:①超越懦弱,變得堅強勇敢;②超越自卑,變得自信而美麗;③超越狂妄,變得謙遜而睿智。三個分論點各自領起一段,構成並列式,全文則按照總—分—總的思路謀篇行文,思維嚴謹,脈絡清晰。這種並列分論點結構的好處顯而易見,適合時間緊、任務重的高考評卷場,便於閱卷人獲取內容資訊,快速辨別優劣,但其局限是易寫難工,分論點之間往往造成包含、重複、交叉等厘不清的糾結,或者使文章平面化、刻板、了無亮色。

又如09年湖南高考作文題“踮起脚尖”,有一考生圍繞“人要有‘踮起脚尖’的心態”的觀點,分述如下:①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綠意,遙看生活的希望;②踮起脚尖,叩響門鈴,探索生活的成功之門;③踮起脚尖,讓我們目光放得更遠,將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完美。這三個句子雖然結構一致,貌似並列,但內在關係混亂,既非嚴格的並列,又非清晰的層進,有交叉重合之嫌,况且並列觀點句的使用,宜以平時明確為好,不宜表意隱晦,也不宜比喻非比喻雜陳而出,這是一個並列式的反例。為用好這種結構,學生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分論點的個數以三個為佳,少則貧,多則冗;分論點的語言宜精不宜繁,一般20字以內;分論點的表述要扣住題目或觀點的關鍵字,確保每一段都扣題,分論點的位置宜置於段首而不是段尾,並作為該段的中心句;分論點之間要平行,包括句子形式,語言風格等,各自領起的段落之間也是平行關係。

論據的並列是指在總論點確立之後,廣泛聯想,多元舉例,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與點評,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證明論點。

例如09年高考安徽卷,有一篇《彎道,生命的機遇》的高分作文,作者首先提出中心論點“人們面對這些彎道,就要有蔑視彎道的勇氣,有抓住機遇的智慧”,接著採用論據並列式,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複國”“司馬遷遭受宮刑寫就《史記》”“蘇軾流放黃州完成思想突圍”支撐起論證的主體部分,每一論據獨立成段,每一事例都包含著作者獨到的剖析,如論據①:“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後,遭遇到他人生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彎道。他沒有氣餒,立志在彎道中實現超越。為使越國儘快富强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夫人自己織布,鼓勵生產,獎勵生育,救濟貧苦的百姓。經過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强盛起來,留下‘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佳話。他借助彎道磨練意志,清醒頭腦,從彎道走向平坦,實現超越。”論據②:“司馬遷因‘李陵案’而受宮刑,這無疑是他人生中遇到的一個難以逾越的彎道,他知道要想成就理想,就得默默忍受,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史記》這個理想和事業之中,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說,是彎道擦亮了他的眼睛,讓他迸發出强大的生命潜能,從而從彎道走向平坦,走向超越。”論據③:“詩人蘇軾由於‘烏台詩案’獲罪入獄,流放黃州。蘇軾在這一生的彎道中,完成了思想的突圍和自我的突圍。他將自己的精神世界寄託於佛法禪意、青山綠水間,實現了無比精彩的人生超越。千古傑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誕生了。”作者緊扣立意,具體而微地論證中心論點。三個論據的運用,因人物的時代、身份的差异及作者深入透徹的闡述分析而無堆砌之感,反而使行文增添了參差錯落之美。從不同角度橫向鋪展論據,是最為常見的管道,而從不同層次縱向深入,是論據並列式的另外一種結構思路。

例如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有一考生圍繞“踮起脚尖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心態”行文,依次選取了“我登艾菲爾鐵塔”“小威的獨白”“李安的‘向前走’”三個論據,分別從“我踮起脚尖看風景”“網球名將小威踮起脚尖眺望遠方的希望”“導演李安不甘臨摹,不斷讀書、行路,不斷向前發展”三個不同角度論證了自我提升的意義,而且彼此之間形成了“身——心——行”不同側面的層進式內在邏輯結構。這是沿著縱深方向選擇論據的並列式結構。

為使這種結構運用切當,也要注意以下幾點:論據的選用要有廣度,古今中外、政經體藝、男女老幼無所不包,切忌同一角度的堆砌;論據的運用要有深度,不能以敘述代替議論,對論據的關鍵點要有切合立意的剖析和展開;論據的數量以三個為宜,每一個獨立成段,若多於三個,則注意詳略要恰當。

就廣東考生而言,作文結構的並列式似乎已成明日黃花,為廣大渴望抒寫真性情的考生與渴望讀到真感情的老師所不屑。其實並非這種結構本身有缺陷,真正能把並列式寫得天衣無縫者少之又少,很多考生是為了排比而排比,為並列而並列,以致生搬硬套,以辭害意,寫出的作文面目可憎。如果能自如運用並列式,考生依然可以獲得高分甚至滿分。

對比式是指主體部分運用分論點正反對舉,或者從正反、相對的兩面援引論據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的結構模式。寫作者在一正一反之間明辨是非,或者以反面烘雲托月,强化正面觀點的正確性。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對比鮮明,觀點突出,便於寫作和閱讀。

例如09年高考海南、寧夏卷的給材料作文,有一考生以“善者為智”為標題做文,開篇簡要引用資料後,提出中心論點“善者為大智”,略加闡釋後,先從正面提出分論點並加以論證“智者擇善,因為他們明白人生的必需品是善”,再從反面提出分論點“善良,這個最單純的詞語,曾讓急於事功的强者遺失”並進行論述,通篇構思從“怎麼辦”的角度切入觀點,於“應當如何”“不該如何”的正反對比中將中心論點闡釋得清晰明了。

論據的對比多數也是從正反兩面列舉,在分析時突出反面的危害和不足,從而突出正面事實的正確。廣義上的對比並不限於正反兩端,只要是構成某種相對相反的關係,能够起到突出中心作用的,都可作為論據形成並列式結構。

例如09高考江蘇作文題《品味時尚》,有一比特考生選擇了議論性散文文體,通篇敘、議、抒情相結合,運用近似“蒙太奇”手法,在“時尚有著我所看不見的落差”這一立意下,選擇“都市”和“漁村”兩個場景,表達自己對“時尚”的“品味”,文章主體部分列舉兩個事實:繁華的都市以一葉扁舟走“復古路線”是時尚,而古樸的漁村則以開快艇遊戲為時尚,對比效果鮮明的兩幅畫面啟發讀者進行深沉的思考:都市、鄉村的時尚該何去何從?文章由“感性”層遞到“理性”,結尾處水到渠成,鮮明表達了作者“兩種時尚,不一樣的落差”的觀點。這篇文章被閱卷老師公認為“積澱深厚,開掘深刻”。

層進式是指文章主體部分按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個別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等漸次深入的關係安排段落層次的結構管道,所謂“層進”可以是分論點之間意義上的層遞,也可以是論據間內在層次的深入,還可以是整體行文思路的邏輯演繹。這種結構的好處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利於展示作者嚴謹的思維優勢,將文章寫得深刻,並能牽引讀者的閱讀視線。難點在於清晰認識論述的層次,並在表達中遵循說理邏輯,將各部分內容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地闡釋論證,切忌辨不清事理邏輯,顛倒行文順序,段與段之間缺少銜接與過渡。

例如09年高考全國二卷關於“發明與發現”的給材料作文,有比特吉林考生的作文《關於“做個有心人”的通信》,就成功運用了層進式結構。文章主體部分圍繞“做個有心人”這個論題,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後”分層標序並展開議理,先從“做個有心人,是生活的必要”“做個有心人,是生活的需要”“做個有心人,是生活的重要”三個方面對“做個有心人”的好處加以開掘,從“必要”到“需要”到“重要”,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展現了作者高超的邏輯思辨能力與推理表達能力,進而又引用特例進行引申分析,“最後,值得提及的是生活中雖然會出現‘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情形,但究其實質,原因並非用心無益,主要是你對所栽的‘花’不瞭解,用心的火候不到,而讓所栽的‘花’缺少了生長所需的某些必要條件。……而‘無心插柳柳成陰’,那只能是生活中的某些巧合,並非生活的全部,我們决不能因偶爾的‘花不發’‘柳成陰’就以偏概全,誇大‘無心’之果而貶抑‘有心’的價值”,該段內容又與上文形成“由一般到特殊”的結構,通篇論述全面、透徹,充分顯示了作者思維的周密和思想的深刻。

其實,在考生的寫作實踐中,常常是並列式、對比式、層進式三者綜合使用,根據立論及論證的需要,靈活運用才能出奇制勝。

有的考生對要求作文遵循某種結構很反感,認為這是“八股”,禁錮了寫作的思維和靈感。矯枉不能過正,過分追求形式,迷信某種“萬能”結構固然不好,但是任憑誰,都不喜歡看到雜亂無序的作文,那種完全無章法的文章,內容也一定好不到哪裡去,寫字尚且有個筆劃順序問題,何况一篇表情達意的千字文呢!况且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寫作除了具有陳情講理的實用功能以外,還有展現思維美、結構美、語言美等綜合語文素養的審美功能。畢竟,內容與形式二美兼具的作文才能獲得青睞,才能在浩如煙海的作文中脫穎而出。

總之,構思不能“天馬行空”,行文不可“信馬由韁”,在筆意縱橫間,學會精心結構,經緯有方,方能寫就“下筆如有神“的考場佳作。

本文標題: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高考作文開啟思路的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851084495523
相关資料
如何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中考作文
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最主要的一點便是他的立意要新,要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因而在寫作之前你需要讓自己的大腦處於一個開放的狀態,靈活而自然地去思考與題目相關的一些東西。那麼如何打開自己的思維,如何寫讓人眼前一亮的優秀作文了,以下是由老資料網作
標籤: 發散思維 文學 升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