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源《折楊柳》: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

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楊巨源的《折楊柳》,一起來看看吧!折楊柳楊巨源〔唐代〕水邊楊柳曲塵絲,馬上煩君折一枝。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人而盛於唐人。末兩句之所以耐人尋味,主要是因為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楊巨源,(約755~?)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複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楊巨源的《折楊柳》,一起來看看吧!

折楊柳

楊巨源〔唐代〕

水邊楊柳曲塵絲,馬上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人而盛於唐人。《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灞橋,往往折柳贈別。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即指此事。這首詩雖未指明地點,從詩意看,寫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贈別的事。

詩的開頭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這樣的場景:初春,水邊(可能指長安灞水之畔)的楊柳,低垂著像酒麴那樣微黃的長條。一對離人將要在這裡分手,行者駐馬,伸手接過送者剛折下的柳條,說一聲:“煩君折一枝!”此情此景,儼然是一幅“灞陵送別圖”。

末兩句“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語氣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來,此時此地,萬物之中只有春風最相愛惜,雖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風還是殷勤地吹拂著,可謂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來,離開了根本,猶如行人將別。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將送行者比作春風。這層意思正是“煩君折一枝”所表現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發展。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係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係,生動貼切,新穎別致。


這首詩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在行者眼裡看來,春風吹柳似有“相惜”之意與“殷勤”之態,仿佛就是前來送行的友人。這是一種十分動情的聯想和幻覺,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到物象之中,本來是無情的東西,看去也變得有情了。這種化無情之物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於中國古典詩歌中,如唐元稹《第三歲日咏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雲“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宋劉攽《新晴》詩曰:“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都是移情於物,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稱為“物色帶情”(《文鏡秘府論·南·論文意》)。這不是一般的擬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態服從人的主觀精神,成了人的象徵,而是讓人的主觀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態,保持物的客觀形象,達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兩句之所以耐人尋味,主要是因為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本文標題: 楊巨源《折楊柳》: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826727530253
相关資料
曹松《南海旅次》:這首詩呈現出情深意曲的藝術特色
南海旅次曹松〔唐代〕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這首詩在藝術上進行了富有個性的探索,它沒有採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沒有採用借景抒情為主的筆法,而是集中筆墨來傾吐自己的心聲,迂曲婉轉地揭示出複雜的心理活動和細微的思想感情,呈現出情深意曲的藝
標籤: 曹松 南海旅次 文化
曹松《中秋對月》:寫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而卒。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曹松的《中秋對月》,一起來看看吧!中秋對月曹松〔唐代〕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
標籤: 中秋節 天下大同 中秋對月 曹松
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寫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曹松〔唐代〕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這組詩以干支為題,以示紀實,明確表明了對現實的批判態度。全詩概況地寫出了戰爭對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來封建戰爭的實質,寫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標籤: 曹松 得力 歷史 軍事歷史
劉方平《采蓮曲》: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蹟不詳。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劉方平的《采蓮曲》,一起來看看吧!《采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采蓮女》、《湖邊采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採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採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詩
標籤: 採蓮曲 劉方平 文化 詩歌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