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為什麼要推出子立母死制度?

北魏有一項獨特的就是“子立母死”制度。拓跋珪在製定“子立母死”制度的之後,第一位受到這項制度迫害的就是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但是在北魏時期指定下“子立母死”制度之後,北魏的皇室子孫數量開始逐漸减少,到了後期更是少得可憐。文明皇后馮氏就是北魏時期憑藉“子立母死”制度成功的將對手除掉,並且掌握國家統治大權的代表。

北魏有一項獨特的就是“子立母死”制度。如果後宮女子所生的兒子被選為了下一任統治者,為了避免後宮女子憑藉自己的地位把持朝政,那麼繼承人的母親必須被賜死。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種制度確實是將太后干預朝政的隱患給扼殺了,但是卻也給北魏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引發了父子之間的衝突衝突。

由於北魏建立時,人們的思想還受到母權社會時期的影響,加上人的本性就是對於母親有一種依賴,所以北魏都是比較注重孝的,在加上繼任的統治者都是出自於皇室,皇室的子孫很難享受到父愛,從他們出生開始,更多的還是獲得的自己母親的愛,所以他們對於母親的感情都十分的深厚。

拓跋珪在製定“子立母死”制度的之後,第一位受到這項制度迫害的就是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當時拓跋珪選擇繼承人時,他選擇了拓跋嗣,根據魏收在《魏書·道武七王列傳》中記載,拓跋珪曾告訴拓跋嗣:“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但是對於拓跋嗣來說,他對於母親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不願意因為自己成為統治者而讓母親被賜死,所以後來拓跋嗣就偷偷地逃跑了。在最高統治者權力和利益的巨大誘惑之下,拓跋嗣都選擇挽救自己的母親而不選擇統治者的位置,由此可見當時北魏皇室之中的親情是更讓他們所珍惜的。

拓跋嗣逃跑之後,拓跋珪就需要重新選擇新的繼承人,他選中了當時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紹,按照“子立母死”的制度,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同樣需要被刺死。雖然在眾多歷史資料中的記載裏,拓跋紹本人是一個十分陰險,並且喜歡強取豪奪的人,但是他對於他的母親卻是十分的敬重。在得知拓跋珪要殺掉自己的母親的時候,拓跋紹為了救自己的母親,救帶領著自己的親信偷偷的潜入宮中,將拓跋珪給殺害了,並且自己登上了皇位。

拓跋嗣在聽到拓跋紹殺死拓跋珪並且自己登上皇位的消息之後,又與城中自己的親信裡應外合,合力發動了兵變,將拓跋紹打敗,平定了拓跋紹的叛亂,拓跋嗣由此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北魏歷史上的魏明帝。“子立母死”制度的製定給拓跋珪自己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相信這是拓跋珪沒有想到的。

拓跋珪去世的時候不過三十九歲,而他的次子拓跋紹死的時候才十六歲,由此可見,“子立母死”制度最先的受害者還是皇室的父子。眾多年輕嬪妃囙此喪命。

雖然拓跋珪被人因為“子立母死”制度而喪命,但是這項制度卻一直在北魏實行,囙此在北魏歷史上,因為此想制度而喪命的後宮嬪妃眾多,比如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母親景穆皇后劉氏、世祖拓跋燾母親明元密皇后杜氏、恭宗太武敬哀皇后賀氏等等,她們都是“子立母死”制度下的受害者。北魏歷史上,只有到了統治末期時的最後一比特太后得以倖免,但是此時的北魏也已經走到了歷史最後的盡頭。

北魏後期皇室子嗣嚴重减少。

在封建的男權社會時期,皇帝是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嬪妃之下還有眾多的美人,她們年輕時可以憑藉自己的美貌獲得皇帝的寵愛,但是到了年老色衰的時候,所獲得的榮華富貴只能依靠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所謂的“母憑子貴”。所以我國古代社會中的皇室子孫一般都很多。如果自己所生的兒子能够登上皇位,那麼自己就可以成為太后,更是成為全天下地位最高的女子,所以我國古代社會中,後宮嬪妃之間進行鬥爭,除了爭寵之外,更多的還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

但是在北魏時期指定下“子立母死”制度之後,北魏的皇室子孫數量開始逐漸减少,到了後期更是少得可憐。根據魏收在《魏書·皇後列傳》中記載當時後宮嬪妃“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因為自己生的兒子一旦被立為太子,那麼自己不但不能够憑藉兒子尊貴的地位享受榮華富貴,還會使得自己囙此喪命。

所以當中後宮之中,許多的嬪妃都採取多種方法來避孕,很少主動的渴求生下皇子,這樣就使得北魏的皇室血脈一度凋敝,“子立母死”制度下的弊端也充分地顯現出來。統治者的乳母或保姆借機干預政治。

拓跋珪實行“子立母死”制度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成為皇太后之後的後宮女子幹政,但是他的考慮並不全面,雖然當時的太后母族是最有勢力的一方,但是後宮之中其它的女子同樣也有很多母族勢力强大的人,由於拓跋珪疏忽了對於其他後宮之人的管制,使得“子立母死”制度反而為後宮其它人除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從而為她們干預朝廷政治提供了條件。

文明皇后馮氏就是北魏時期憑藉“子立母死”制度成功的將對手除掉,並且掌握國家統治大權的代表。馮氏本事漢人,後來入宮,被高宗選中,成為了貴人,後來因為獲得了高宗深深的寵愛,被立為了皇后。高宗駕崩之後,她為了展現出自己的悲痛,還自己投身於火海之中,被人救下之後很久才蘇醒。馮太后本人也是一個十分聰慧的人,她憑藉自己的智慧謀略,平定了乙渾的叛亂,使得北魏的政局穩定下來,她也開始了第一次的垂簾聽政。但是統治者的位置並不是容易的,馮氏本人雖然有才能,但是第一次聽政時,還是因為經驗不足,不久就下臺了。

後來馮太后吸取前朝的竇氏等人的經驗,親自撫養當時被選中的下一任統治者拓跋宏,也就是後來的孝文帝。孝文帝的母親在“子立母死”制度下被殺害了,馮太后掌握政權的最大對手已經被除去,在孝文帝登基之後,她憑藉撫養皇上的身份再次獲得了垂簾聽政的機會。

馮太后垂簾聽政掌握股價政權之後,對於國家的朝政都進行直接的干預,孝文帝的存在也成為了馮太后實行各項制度措施的一個傀儡。馮太后掌握北魏的朝政長達二十五之久,在她掌握政權期間,實行了多項的政治措施的改革,尤其是其實行的漢化政策,更是對於後來民族融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馮太后在長期的參與朝廷的政治鬥爭中,深深地看到了“子立母死”制度對於自己掌握政權的重要作用,所以她不僅利用這項制度將繼承者的母親殺害,並且也將其母族一起的拔除,這樣馮氏就能够牢牢地將北魏政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子立母死”制度不但沒有發揮出拓跋珪想要避免大權的旁落到外戚手中的作用,反而更加的促進了後宮干預朝政,掌握政權的局面。

雖然拓跋珪在實行這一制度時,與當時國家穩定統治政權的社會實際需要相符合,但是“子立母死”制度卻被後來其它人所利用,成為獲得政權的新途徑,這也是拓跋珪無法預知的事情。

本文標題: 北魏為什麼要推出子立母死制度?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826459383018
相关資料
歷史上的馮太后真為了情人殺死親兒子嗎?
歷史上的北魏馮太后,據說她殺掉了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是為了自己的情人,這是真的嗎?馮太后喜得長孫,她决定停止臨朝,由已經14歲、初為人父的獻文帝拓跋弘親政,馮太后自己,轉而擔當起撫養皇孫拓跋宏的責任。隨後,死於平城永安殿。時人多言獻文為馮太后
標籤: 馮太后 歷史 拓跋弘 鮮卑族 中國歷史
西漢為什麼要用一比特真公主來和親呢?
西漢歷史上,有一個真正的公主成了和親公主,這就是南宮公主,她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和親真公主,那麼西漢為什麼要用一比特真公主來和親呢?在漢朝,就有一比特南宮公主恰似有這一番悲慘的命運。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的親姐姐南宮公主的被迫和親讓他不忿。那麼南宮
標籤: 漢朝 南宮公主 中國古代史 歷史 西漢 漢武帝
你知道漢武帝最愛的女人是誰嗎?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的皇帝,他的後最出名的女人大概就是皇后衛子夫,鉤戈夫人和“金屋藏嬌”的阿嬌,三人之中必有劉徹最愛之人。然而漢武帝愛的女人竟然是她!李夫人的這番用心良苦,被漢武帝劉徹知道後,並沒有怪罪於她,反而對她更加憐愛。
標籤: 漢武帝 漢朝 玉簪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還决定御駕親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由此,對於劉備來說,儘管是御駕親征,卻依然不是東吳名將陸遜的對手。在夷陵之戰後,劉備退至永安。囙此,對於劉備來說,御駕親征,無疑體現出他和關羽之間的深厚感情。所以,對於劉備來說,在夷陵之戰中御駕親征,顯然也是習慣使然,也即在此之前,劉備都是
標籤: 夷陵之戰 劉備 關羽 御駕親征 三國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