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立春:2月4日前後,謂春季開始之節氣。至漢時,已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其順序和現在完全一樣,並確定15日為一節,以北斗星來定節氣。

關於二十四節氣,我們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從我們懂事以來,就知道這個古老的劃分方法,冬至吃餃子,立春吃春捲,這些民俗同樣讓我們記憶深刻。但是,對於二十四節氣的真正來歷,以及它的相關科學道理,我們大家都始終是似懂非懂,那麼,下麵是由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立春:2月4日前後,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後,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凉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凉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後為“寒露”,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强,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來源

所謂節氣,就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球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個時段,每段約半個月時間,分在12個月裡面。

在古時中國,原用太陰曆,它是以月球光面的圓缺晦明、形象變動為基礎確定日期的。但是地球上的氣候狀況,主要取決於地球和太陽間的相對位置,而與月亮無關。

據考證,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春秋時代(西元前722一前481年),聰明的先人意識到人的影子長短可能與太陽的位置和氣候變化有某種關聯,久久思索後,形成的結果是用土圭來量測太陽對暑針所投影子的長短(即土圭測影),正確確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時期。

所謂土圭測影,就是“立竿見影”的方法,即利用直立的竿子,在正午時刻測其影子的長短,把一年中影子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兩至中間(冬至到夏至、夏至到冬至)影子為長短之和一半的兩天,分別定為“春分”、“秋分”。

今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周公測景臺”還保留在河南省篙山脚下的告成鎮當是最好的佐證。

到了戰國末期,即西元前239年,又新增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節(《呂氏春秋·十二紀》)。至漢時,已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其順序和現在完全一樣,並確定15日為一節,以北斗星來定節氣。如《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舊行一度,十五日為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

古人是將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

十二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在古代,節氣是用“恒氣”來規定的。“恒氣”又稱作“平氣”,就是把一年平均分為二十四等份,每等份為15.2184日,即每兩個節氣之間平均相距15日多。

現代所用的節氣,則是以太陽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的,又叫做“定氣”。但是,太陽在黃道上每天的移動快慢不均,兩個節氣相隔的日數也不一樣。“冬至”前後太陽移動快些,兩節氣相隔14日多;“夏至”前後太陽移動慢些,兩氣相隔要16日多。雖然用“定氣”來規定節氣的交接日期,日數相隔多寡不齊,但卻能表示太陽的真實位置,使“春分”、“秋分”一定在晝夜平分的那一天。

這裡要特別說說的是,在隋朝時,劉悼就早已指出用“恒氣”不合理,並提出用“定氣”法推算日月交食;但一直到了清代才完全改用“定氣”法。

用“定氣”法確定節氣,將節氣固定在太陽的一定日期上,不跟隨陰曆日期而變動,所以它屬於陽曆範疇。節氣日在陽曆上幾乎年年不變,最多相差一天。

一般來說,上半年的節氣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左右,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後。今日,我國民間還流行著一首可以幫助人們對二十四節氣記憶的歌訣呢。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兩天。

節氣,表示一年中太陽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囙此也相應地訓示了四季寒暑的變動。勤勞智慧的古人,在確定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時,也考慮到了當時的氣候、物象及農事活動。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個節氣,是預示季節轉換的。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白露、寒露、霜降八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前五個節氣表示天氣炎熱和寒冷的時間、過程;後三個節氣表示天氣轉凉、空氣中水汽的不同凝結狀況。而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是預示降雨、降雪的時期和程度的。至於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則反映了生物受氣候變化影響而出現的生長發育現象與農事活動情况。

千百年來,“民以食為天”(《漢書·酈食其傳》)。而食,只能從農耕而來。然而農耕活動“在於趨時”(西漢《樞勝之書·耕作篇)))。可以說,幾乎我國所有的古代農書都講到農耕第一要務就是抓緊農時。農的正體字為“晨97,其中“辰”就是“時”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囙此,各地種田人一直把節氣拿來指導農事,並以此總結出了數不勝數的節氣諺語。如流行在安徽省江淮流域的諺語有:“一月有兩節,一節十五天。立春天氣暖,雨水糞送完。驚蟄快耙地,春分犁不閑。清明多栽樹,穀雨要種田,立夏點瓜豆,小滿不種棉。芒種收新麥,夏至快種田。小暑不算熱,大暑是伏天。立秋種白菜,處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棗,秋分種麥田。寒露收割罷,霜降把地翻。立冬起菜完,小雪犁耙開。大雪天已冷,冬至換長天。小寒快積肥,大寒過新年”,“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等,後兩條為流行於安徽北部的節氣諺語。這些諺語,至今仍閃爍著科學的光芒。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二十四節氣自古代創立,至秦漢時代完備,這段時期我國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所以,節氣所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的氣候特點和農事活動,並不完全符合全國情况。各地總結出的節氣諺語,也是具有地方性的,不能不分地區地用於指導農業活動。這也是上述所舉諺語的例子中,特別指明其流行地區的原因所在。

如下麵一首流傳在東北地區的農諺,所反映的節氣特點與農業的關係,就與上述地區有一定區別:“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幹。清明忙種粟,穀雨種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白露忙割地,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先封天,小雪河封嚴。大雪交冬天,冬至數九天。小寒忙買辦,大寒要過年。”同樣,還有反映東北地區春耕播種的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清明麥子穀雨穀,立夏前後高粱豆。”反映夏鋤生產的有:“緊趕慢趕,芒種開鏟。夏至不間苗,到秋得不著。”反映秋收的有:“秋分無生田,準備動刀鐮。寒露不收烟,霜打別怨天。”反映氣候變化的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不封地,不出三五日。”等等,這些農諺都經過了生產實踐的檢驗,很貼近實際。

另外,農人們總是祈禱豐收,祈求消灾,囙此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氣風俗,如“清明”節的踏青、掃墓習俗,至今仍很風行。有的節氣還成了重要的節日,如“立春”日是“春節”(指舊時)。它們共同組成的中華民族歲時節令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並且正在走向世界。

在漫長的歲月中,節氣民俗感染著詩人,孕育出數不清的詩詞歌賦,如唐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同時,還催生出繪畫、舞蹈、音樂等項目來。

由此看來,節氣不僅是我國曆學家的一個傑出創造和對天文學的一大貢獻,也確實存在著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節氣文化”!

本文標題: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762771542935
相关資料
2018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也可以叫做節氣交接時刻表。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
標籤: 二十四節氣
小寒節氣的養生知識
小寒節氣的養生知識1保暖:照顧頭脚兩頭小寒時節,人們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尤其是要注意頭部和脚部的保暖,以免惹來疾病。小寒節氣的養生知識2進補:多食高蛋白食物冬季,尤其是小寒節氣後,很多人習慣此時進補。小寒節氣的養生知
標籤: 養生 小寒 健康養生 羊肉 健康
二十四節氣適合去哪裡玩?
節氣不同,風景也不一樣,二十四節氣各適合去哪裡玩呢?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雨水——江蘇蘇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楊柳滿皇都。煙雨濛濛,蘇州的靈性與秀美,在這個時節一覽無餘,分分鐘美醉人心。
標籤: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在全國都適用嗎
24節氣是中國人祖先的智慧的發現。現在很多人都在說,24節氣很好,只是它只適合中國這塊地方,或者更確切說只適合黃河流域華北這片土地,再遠些就不適用了,果真如此嗎?後半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確切追究這個“至”字的本義的
標籤: 二十四節氣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