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許渾,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大中年間入為監察禦史,因病乞歸,後複出仕,任潤州司馬。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另外,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由於南唐編《千家詩》時出錯,導致《清明》一詩的作者至今仍誤傳為杜牧,在此改正。其詩現存500首左右,無一首古體。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寓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武後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禦史,因病乞歸,後複出仕,任潤州司馬。曆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潤州丁卯橋村舍閒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許渾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總體上說,許渾缺乏對現實的自覺關注與剛健高朗的性格,追尋曠逸閒適、逃避社會的思想在他詩中顯得更特出。所以,儘管他也寫過不少詠史詩,如“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鶩占淺莎”(《姑蘇懷古》),“行殿有基荒薺合,陵園無主野棠開”(《淩歊臺》)之類,但他在歎息的同時並沒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緒更偏於消沉,一味哀歎歲華變遷,給人以灰暗的感覺。也正因為如此,他更大量地寫的是消極恬退的閒適詩。

從藝術角度來看,正因為他反復詠歎個人境遇和描寫閒適的生活,詩的內容很單調,雖然技巧嫺熟,意境卻容易重複。像“扣舷灘鳥沒,移棹草蟲鳴”(《送同年崔先輩》),“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憶長洲》),這種以鳥禽蟲魚來點綴的句子單獨地看還不錯,寫多了就成了俗套,後人所謂“許渾千首濕”(《苕溪漁隱叢話》引《桐江詩話》)的說法,就是對他總是重複地用“水”、“雨”之類景物構成詩境的諷刺。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鹹陽城東樓》、《金陵懷古》、《故洛城》、《途中寒食》、《淩□臺》,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但往往限於傷今吊古,別無深意,讀多難免有落套之感。其宦遊、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岩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托寓情思,婉麗可諷。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由於南唐編《千家詩》時出錯,導致《清明》一詩的作者至今仍誤傳為杜牧,在此改正。

其詩現存500首左右,無一首古體。近體以五、七言律詩居多,圓穩工整,屬對精切,致有“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的讚語。但也有人責備他“專對偶”、“工有餘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說來,他的警句常出現在第二聯,如“溪雲初起日沉閣(一作“穀”),山雨欲來風滿樓”(《鹹陽城東樓》)、“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故洛城》),而到後半篇往往流於平遝,各首間句意也時見複出。他喜歡將律句三字尾的聲調改為“仄平仄”對“平仄平”,以顯示拗峭變化,為後人所仿效,稱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的影宋寫本。涵芬樓影印宋蜀刻本,題名《許用晦文集》,多拾遺2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則於正集2卷外,有續集1卷,續補1卷、集外遺詩1卷,較為完備。《全唐詩》析為11卷,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資料標籤: 許渾 唐詩 平仄
本文標題: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許渾,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750439597870
相关資料
戎昱《霽雪》:表達了對殘雪充滿無限喜悅留戀的心情
首句點出殘雪產生的背景。如此一來,雪的世界當然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些殘餘的踪迹了。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殘雪一化,雪的踪迹全無,就不能再有這種享受了。表達對殘雪充滿無限喜悅留戀的心情。據《尚友錄》載:“晋孫康,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
標籤: 殘雪 戎昱
張喬《題河中鸛雀樓》:縱觀全詩,境界開闊,筆致秀逸
張喬,池州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穀、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喬的《題河中鸛雀樓》,一起來看看吧!題河中鸛雀樓張喬〔唐代〕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
標籤: 張喬 登鸛雀樓
張喬《潭上作》: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潭上作張喬〔唐代〕竹島殘陽映翠微,雪翎禽過碧潭飛。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喬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最後兩句直接抒情,尤其是最後一句既間接抒發了對潭邊美景的讚美,也由此產生了一種留戀忘返的心情,同時更能體現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對隱居山林的嚮往!
標籤: 詩歌
三俠五義第九十五回:暗昧人偏遭暗昧害,豪俠客每動豪俠心
第九十五回暗昧人偏遭暗昧害豪俠客每動豪俠心卻說蔣爺在艙門側耳細聽,原來是小童,手中拿的個字簡道:“奉姨奶奶之命,叫先生即刻拆看。”金福祿立刻帶領多人,各船搜查。眾人俱各前來叫水手,救已無及。二人彼此穿的穿,換的換。放倒頭,不多時竟自睡去。見
標籤: 三俠五義 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