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誰?簡述知己知彼成語故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語出《孫子·謀攻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年輕將軍,對於父皇的决定堅決反對,認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區區幾個東突分子鬧事就要搞得遷都,國威何在。於是,李世民與頡利會盟,並贈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為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况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都不會有危險。語出《孫子·謀攻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出處《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一名言中的“殆”字應該解釋為“疲憊不堪”。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其中的“殆”字,是孫子對《謀攻篇》的前一篇《作戰篇》中“鈍兵、挫銳、屈力、殫貨”等詞的高度概括。原文大意是,透徹瞭解敵我雙方的情况,就是戰鬥百次,軍隊也不會疲憊不堪,戰鬥力充沛。一支軍隊不怕失敗,怕的是喪失戰鬥力。一支軍隊很難不失敗,難的是能够從失敗中站起,繼續戰鬥。如果一個將領認為自己完全掌握了敵情我情,就認為完事大吉,不再為失敗考慮,可能失敗就在眼前,而且一敗塗地,連挽救的餘地都沒有。所謂“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

古語智慧

涇陽之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孫子兵法》的精髓,它概括性的描述了孫武對戰爭中敵我勢力的認識。古往今來,歷代軍事學家都在運用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經過時間的證明它不管是對戰爭、商業活動,甚至政治活動都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戰爭中這一規則的運用是最為廣泛的。唐朝開國之初,政局未穩,邊境時常受到東突分子的干擾,面對這種狀況唐高祖李淵一時無計可施,只好决定將京都遷移出長安。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年輕將軍,對於父皇的决定堅決反對,認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區區幾個東突分子鬧事就要搞得遷都,國威何在。於是帶領軍隊到涇陽與東突厥展開戰鬥。

雙方實力懸殊,東突厥有兵20多萬,而李世民所帶軍隊不過幾百。但是令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驚訝的是李世民居然天不怕地不怕,僅僅帶著100騎兵就直奔陣前和頡利、突利二可汗,說:“我們已與你們可汗結盟,今日為何違約來犯?如果你們可汗真有本事,就請可汗與我李世民一人來決戰。如果派兵攻打,我這百名阿兵哥將拼死迎戰,决不後退。”李世民如此的陣勢,加上他深情鎮定威嚴,使得頡利、突利二可汗認為大唐肯定設有埋伏,囙此不敢下令進攻。李世民見狀又說:“你以前與我們有盟,今日出兵襲擾,為何不守信用?”這一反問使得頡利、突利二可汗啞口無言,李世民的種種膽大的行為不得不使頡利相信突利和李世民勾結,將軍情洩露出去了。鑒於這種狀況,只好退兵,待時機成熟再出戰。

李世民設計突擊突厥,使他們倉皇而逃。一時間,李世民的軍隊士氣高昂,大家都認為要乘勝追擊。李世民認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應該以修生養息為主,而不是一味好戰。於是,李世民與頡利會盟,並贈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從此大唐邊境和諧安定。李世民曉知頡利的心態,據此採用一系列離間戰術,然後採取突擊獲勝。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深刻應用。

本文標題: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誰?簡述知己知彼成語故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99022387583
相关資料
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是誰程門立雪的故事介紹
程門立雪的意思指學生恭敬受教。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這時,天空正紛紛揚揚下著大雪,待程頤醒來,門外的積雪已經下得很厚很厚了,成語“
標籤: 理學 中國古代史 宋朝 歷史 程頤 程顥
成語鑿壁偷光的故事簡介鑿壁偷光的主角是誰?
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的故事,最終成為大學問家。匡衡鑿壁偷光,成語、典故。文學典故:1.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啟示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一件事。它讚揚了匡衡勇於
標籤: 匡衡
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出自什麼戰役?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西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决意奮起抵禦。這是歷史上有名的
標籤: 歷史 前秦世祖 淝水 謝石 壽陽 淝水之戰
請君入甕與誰有關?請君入甕的歷史人物介紹
請君入甕的故事典故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請君入甕的成語故事在唐朝時期,中國出現了一個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有一天,武則天接到告密信,說周興跟已經處死的丘神績同謀。這便是著名的,“請君入甕”的故事,形容
標籤: 請君入甕 來俊臣 武則天 歷史 唐朝 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