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臨門”出自哪裡?“五福臨門”有什麼歷史典故?

“五福臨門”有什麼歷史典故?五福臨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最早是出自《尚書.洪範》,其中寫道:“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相信大家對於“五福臨門”應該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最後也祝各位讀者們能够“五福臨門,幸福一生。”

“五福臨門”出自哪裡?“五福臨門”有什麼歷史典故?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五福臨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最早是出自《尚書.洪範》,其中寫道:“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句話也解釋了很多人的疑問,就是這五福到底指的是哪五福。《尚書.洪範》論述了箕子的幸福觀,麥秀歌也被認為是最早的文人詩。古人也十分講究福氣一說,所以也就流傳了下來。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關於五福臨門背後的故事,感興趣的話就來瞭解下吧。

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嚮往美好,幾千年的時間下來,流傳著許許多多祝福的言語,比如雙喜臨門、福壽安康、萬事如意等等。時至今日,這些凝聚著美好意願的詞語,早已成為我們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信大家對於“五福臨門”應該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這所謂的五福究竟是什麼?有兩種說法,今天一次全部告訴你。

第一種說法

據古籍《尚書》所言,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終。

“壽”,所謂壽很好理解,就是長壽的意思。在古代醫療科技是很差的,就算是王公貴族,夭折病死的也大有人在,即便是康熙最喜愛的第五子愛新覺羅永琪,也連三十歲都沒有活到。

“人到七十古來稀”,當時能活那麼久真的是很不容易了。長壽並不只是帝王們的願望,平頭百姓也同樣希望如此,所以這個“壽”字,就成了五福之首。

“富”,這個富字在我們現在看來,逃不過富貴、有錢的意思,但當時的人可能僅僅只是富足就能很滿意了。

在古代沒有大機器的小農經濟模式下,不僅生產力底下,而且百姓們還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徭役賦稅,活著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情,歷朝歷代餓死人都是常有的事。家庭的口糧能够年年富足,就是很大的福氣。

“康寧”,這第三福據我理解,並不只是健康的意思,平安寧靜也很讓人嚮往。封狼居胥說起來應該也只是少數人的願望,大多數的百姓還是更傾向於平安寧靜的生活。閱盡千帆,方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代多動亂,不像現在社會這麼好,而且古代時候的階級制度很嚴格,根本沒有社會公平這一說,就算你不去惹事,也有可能“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能有一世安寧,真心是大福氣。

“攸好德”,所好者德,也是福氣。有些福是天賜的,但也有些福,是自己修來的。“得道者多助”,其實不光是說給統治者聽的,它同樣適合我們億萬的普羅福斯。

人生在世幾十年,誰還沒有個困難的時候?所謂“行春風,有秋雨。”有道德、有德行的人,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也肯定願意去幫助他,所以這第四福,應該是自己修來的。

“考命終”,即享盡天年,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所謂的善終。

“不得善終”,是一句很惡毒的咒駡,還有什麼晚節不保也都不是“考命終”。人常說善始善終,這最後一福,就是說的人在蓋棺定論之前,始終幸福,從善而終。

第二種說法

東漢時期的恒譚在《新論》中,對之前的五福做了一些改動,改動後的“五福”為: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新論》中的壽和富跟《尚書》裏的差不多,在這裡也就不再解釋了。

“貴”,在古代,富和貴是不一樣的,貴說的就是地位,封建社會中,社會地位排序有“士農工商”之說,商人是被排在最末的,所以那時候富不見得就貴。

所以五福的第二種說法中,就把這個富和貴分開都說上了。高貴的身份,當然算的上福。

“安樂”,這個福我喜歡,平安喜樂,貴在後面的那個“樂”字上,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緒,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話,是萬萬樂不起來的,能一生長樂,絕對是天大的福氣。

“子孫眾多”,這個也好理解,兒孫繞膝,含飴弄孫,即便是在如今的社會,也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天倫之趣,更不用說生活條件遠差於我們的古人了。

而且在古代還特別注重祖宗傳承,講究傳宗接代,這也就為所謂的“子孫眾多”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不管是哪種說法,“五福”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强烈嚮往,裡面寄託著先民們對美好的理解,展現著先民們對生活的態度。

時至今日,這短短的“五福臨門”四字,早已不是一句普通祝福語那麼簡單,而是凝聚著歷代先民智慧的傳統精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多瞭解一些傳統的東西。

最後也祝各位讀者們能够“五福臨門,幸福一生。”

資料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本文標題: “五福臨門”出自哪裡?“五福臨門”有什麼歷史典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92320288301
相关資料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一舉兩得”指的是哪“兩得”?對於成語“一舉兩得”的理解與運用,大家都很清楚。關於“一舉兩得”,是有個典故的,就是卞莊子刺虎的故事。這是“一舉兩得”之句第一次被明確提出。
標籤: 臨淄 漢朝
“廢史立牧”說的是誰?“廢史立牧”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廢史立牧”的歷史典故是什麼?這便是當時著名的“廢史立牧”,只不過立州牧這件事並沒有朝劉焉說的方向發展,而是進一步形成天下被諸侯割據的局面。所以東漢末年之所以會被軍閥分割,和劉焉的提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劉焉的真正目的恐怕也是讓人意想不到。
標籤: 歷史 劉焉 西漢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歷史!
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歷史典故,這些歷史典故,形成了一個脈絡,清晰記錄了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和最後走向統一的過程。今天通過12個典故,來瞭解一下春秋戰國的歷史行程。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
標籤: 春秋戰國 歷史 中國古代史 三家分晉 鄭莊公 趙國
“賠了夫人又折兵”說的是誰?“夫人”又是誰?
“夫人”又是誰?孫夫人依仗自己是孫權的妹妹,刁蠻跋扈,她帶來的官兵不遵守制度,劉備讓人建了一座城,讓夫人和她的侍女住在一起。後來,劉備入蜀,孫權派遣大船來接妹妹回吳國,孫夫人打算將劉禪一起帶走,被諸葛亮派人封锁了。孫夫人嫁給劉備三年,沒有生
標籤: 劉備 三國 孫權 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