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項莊舞劍”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羽和將軍、謀士們正在商量怎麼對付劉邦。項莊進去敬過了酒,說:“請允許我舞劍,給沛公下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釋義: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故事】

項羽和將軍、謀士們正在商量怎麼對付劉邦。範增說:“劉邦原來是個又貪財又好色的無賴。這會兒進了關,不貪圖財物和美女,可見他野心不小。”

項羽瞪著眼睛大罵:“劉邦這小子,明天一早,我們就到灞上去收拾他!”這時項羽有兵馬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在鴻門紮營;劉邦有兵馬十萬,號稱二十萬,紮在灞上,距離項羽的兵營不過四十裏地。項羽哪裡知道,他的另一個叔父項伯跟張良有生死之交,連夜騎著快馬跑到劉邦營裏想救出張良。張良把項伯的話又都告訴了劉邦。劉邦嚇得沒法兒說,就和張良兩個求項伯去說情。

項伯叫劉邦明天一早去向項羽賠不是。劉邦說:“當然,當然!”

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夏侯嬰等幾個心腹和一百來個人上鴻門來了。到了營前,劉邦只帶著張良一人進去見項羽。他不敢行平輩禮,趴在地下,說:“劉邦拜見將軍。”

項羽殺氣騰騰地問他:“你有三項大罪,知道不知道?”

劉邦說:“我只不過是個沛縣的亭長,聽了別人的話興兵伐秦,才投在將軍的旗子下,聽從將軍指揮,絲毫不敢冒犯將軍。”

項羽說:“天下痛恨秦王,你自作主張把他放了這是第一。你隨便改變法令,收買人心,這是第二。你抗拒諸侯,不准他們進關,這是第三。”

劉邦說:“請將軍允許我把話說完,再辦我的罪。第一、秦王子嬰前來投降,我不敢自作主張,只是暫時把他看管起來,等候將軍發落。第二、秦國法令苛刻,我急於約法三章,就為了宣揚將軍的恩德。第三、我怕盜賊未平,秦軍的殘餘可能作亂,不能不派人守關,哪兒敢抗拒將軍呢?”

項羽聽到這兒,臉色緩和得多了。劉邦接著說:“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我們同心協力,托將軍洪福,我先進關,能在這兒見到將軍,真够高興的了。哪兒知道有人從中挑撥,叫將軍生氣。”

項羽直爽地說:“這都是你的部下曹無傷說的。”說著,他叫劉邦坐下,留他喝酒。項羽和項伯殷殷勤勤地勸酒,劉邦提心吊膽地不敢多喝。

喝酒喝了不少時間,範增見項羽還不殺劉邦,急得拿起腰帶上拴著的一塊玉,再三向項羽使眼神,項羽就是不下手。

沒辦法,範增借個因由出去叫項羽的叔伯兄弟項莊過來,對他說:“大王太厚道了,你快進去給劉邦敬酒,完了,就給他們舞劍,瞧個方便,殺了劉邦。要不然,咱們將來都要做他的俘虜呢。”

項莊進去敬過了酒,說:“請允許我舞劍,給沛公下酒。”說著就拔劍起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項伯看出了名堂,也起來對項羽說:“一個人舞不如兩個人舞。”

他也拔劍起舞,老把身子擋住劉邦。張良也像範增那樣向項羽告個便兒到了軍門外,樊噲上來問:“怎麼樣了?”

張良說:“十分緊急。項莊舞劍,要對沛公下手。”

樊噲說:“要死死在一塊兒!我去!”

樊噲右手提著寶劍。左手抱著盾牌,直往軍門沖去。衛兵們橫著長戟,不讓他進去。樊噲拿盾牌一頂,就撞倒了兩個衛兵。他們還沒爬起來,樊噲已經進了中軍,用劍挑起簾子,沖到裡面,氣得連頭髮都向上直豎,兩隻眼睛睜得連眼角都快裂開來了。

項羽坐不住了,按著劍,問:“你是什麼人?”張良搶前回答說:“他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前來討賞。”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賞他一鬥好酒,一隻肘(zhǒu)子。”底下的人就給他一鬥酒,一隻生的猪肘子。

樊噲咕嚕一聲喝完了酒,把盾牌覆在地上,把生的猪肘擱在盾面上,用劍切著吃。項羽說:“壯士還能喝嗎?”

樊噲說:“我死也不怕,還怕喝酒?秦王像豺狼虎豹一般,只知道殺人,才逼得天下都起來反抗。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關,誰就做王。現在沛公先進了關,他可並沒稱王。他封了庫房,關了宮室,把軍隊駐在灞上,天天等著大王來。派阿兵哥去守關也是為了防備盜賊,防備秦人作亂。沛公這麼勞苦功高,大王沒給他什麼賞賜,反倒聽了小人的挑撥,要殺害有功勞的人,這是走秦王的老路,我以為大王不能這樣。”

項羽沒有回應,光說:“坐。”

過了一會兒,劉邦起來上廁所去,張良向項伯低聲地告個便兒,帶著樊噲跟了出來。樊噲叫劉邦溜回去。劉邦囑咐張良留著代他向項羽告辭,他只帶著樊噲、夏侯嬰他們幾個人從小道跑回灞上去了。劉邦一回到營裏,就把向項羽告密的曹無傷斬了。

項羽見劉邦好久沒回來,就派陳平去請他。張良進去賠不是,說:“沛公醉了,怕失禮,叫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鬥一雙,獻給亞父。”

項羽說:“沛公呐?”

張良說:“他怕將軍的部下跟他為難,先走了,這會兒大概已經快到灞上了。”

張良獻上禮物。等到他向範增獻玉鬥時,範增拔出劍來就把它打破了,自言自語地說:“唉!真是個小孩子!沒法替他拿主意。奪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瞧著做俘虜吧!”

本文標題: 成語“項莊舞劍”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9862879558
相关資料
“羊陸之交”一詞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什麼典故嗎?
羊陸之交,指的是伸出兩個陣營的交情。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西晋將領羊祜和孫吳將領陸抗,兩個敵對國家的將領在交戰邊境和睦相處,被稱為羊陸之交。孫吳得知之後,派陸抗前往圍攻步闡,西晋派遣羊祜率軍隊援助步闡。羊陸之交此時緩緩拉開帷幕。在西晋和孫吳的邊
標籤: 步闡 羊祜 陸抗
成語“鄧攸無子”的典故源於歷史上的哪個故事?
“永嘉之亂”事件的結果,致使西晋滅亡,南北分裂,從此中國再次分裂長達270餘年之久。有一次鄧攸和另一胡官鄰車,胡官夜晚失火燒車,並誣陷鄧攸。還有前文記述鄧攸祖父事蹟時,加入了傳說占卜,可見此文是經過演繹的歷史,因而真實性值得懷疑。當時吳郡遭
標籤: 晉書 歷史 鄧攸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石勒
成語“不可多得”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漢·孔融《薦禰衡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衡的著名文學家。像禰衡這樣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曹操决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自稱得了狂病,不肯前往。眾人知道了,都誇禰衡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子。儘管禰衡的才學很高,記憶力
標籤: 曹操 黃射 三國 禰衡 黃祖 劉錶
成語“唇亡齒寒”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5、清·孫枝蔚《甲申述憂》詩序:“何况關中陷沒,海內動搖,匪獨唇亡齒寒,螫手斷腕而已。”
標籤: 唇亡齒寒 晋獻公 虞國 宮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