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比肩繼踵”出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唐·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比肩繼踵;川逝泉湧。”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說道:“既然齊國有這麼多人,為什麼總是派遣像你這般矮小的人來出使我們楚國呢?”後來,人們根據晏嬰所言:“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引申出“比肩繼踵”這個成語。

【比肩繼踵成語出處】

唐·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比肩繼踵;川逝泉湧。”

釋義:比:挨著;踵:脚跟。肩挨著肩,脚跟著脚。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比肩繼踵成語故事】

春秋後期,楚國雄踞南方,成為南方最强大的諸侯國,囙此有許多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前來結盟。齊國與楚國相隔不遠,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齊國也與楚國結了盟。但是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强盛,每次都想顯擺一下自己的大國風範,借機為難各國來楚的使節。

有一次,齊王派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晏嬰這人可不一般,他在齊國身居要職,而且口才極好。以前出使楚國的時候,楚王就企圖羞辱晏盡,結果反被他機智地駁回了。所以楚王一聽說這次還是他來出使楚國,早就做好了準備,想趁機侮辱晏嬰,一來報上次的仇,二來也顯顯楚國的威風。他知道晏嬰身材矮小,就特意令人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好讓晏嬰來的時候從小門進來,以此來羞辱晏嬰。當晏嬰到來之後,侍衛便讓他從小門進去。晏嬰拒絕從小門進入,很嚴肅地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中爬進爬出。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國,難道也要從這狗洞中進去嗎?”接待他的人頓時沒了話說,只好改道。按照相應的禮節接待晏嬰,眼睜睜看著晏嬰從大門正中昂首闊步地進了城。

晏嬰去拜見楚王,楚王因為在城門那裡羞辱晏嬰而沒有得逞,早就憋了一肚子氣,見晏嬰前來朝拜,就故意輕蔑地看了看他,問道:“齊國大概沒有多少人吧?”

晏嬰聽了,馬上回敬道:“我們齊國僅都城臨溯(今山東臨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戶,人人展開衣袖就可以遮住太陽,個個揮一把汗就像下雨一樣,街上人多得肩擦著肩,脚挨著脚。您怎麼能說齊國無人呢?”

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說道:“既然齊國有這麼多人,為什麼總是派遣像你這般矮小的人來出使我們楚國呢?”晏嬰對楚王的無禮早有準備,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大王有所不知,齊國使者,各有各的出使對象。有才賢明的人就被派去出使訪問賢德聖明的君主,無能醜陋的人就被派去出使訪問無能鄙俗的國君。晏嬰我是齊國最醜陋無能的人,所以才被派來出使楚國。”

一席話說得楚王無言以對。本來他是想趁機羞辱晏嬰一番的,沒想到,幾個回合下來卻是自討沒趣,從此楚王再也不敢小看晏嬰和齊國了。

後來,人們根據晏嬰所言:“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引申出“比肩繼踵”這個成語。

本文標題: 成語“比肩繼踵”出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8853214916
相关資料
“不求甚解”的本義到底是什麼?其實我們都用錯了
但是,閱讀量一大,難免會出現“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情况。其實,“不求甚解”的本義並非是貶義,現在之所以會被人誤解,是因為不了這個詞的出處及脉络。“不求甚解”一詞源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這就是成語“不求甚解”的來歷。
標籤: 陶淵明 讀書的意義 讀書
成語“塞翁失馬”的原意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鄰居們知道後,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鄰居們聞此不幸的消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
標籤: 塞翁失馬 歷史
成語“得意忘形”的原意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元·鮮於必仁《折桂令·畫》:“韋偃去丹青自少;郭熙亡紫翠誰描;手掛掌拗;得意忘形;眼興迢遙。”雖然阮籍與嵇康兩人關係特別親密,但是,對嵇康的哥哥嵇喜,阮籍是很不喜歡的。據說,阮籍能作“青白眼”。在這七人當中,阮籍大概是最為瘋癲的了,尤其是在
標籤: 嵇康 阮籍 竹林七賢
成語“急功近利”的原意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舉薦,也是有計劃的謀殺。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有恃無恐,驕橫暴戾。幸運的是,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膠西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十分敬重他。
標籤: 董仲舒 漢武帝 儒家 漢朝 西漢 公孫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