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士諤諤”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一士諤諤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他執政十九年,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强大的基礎。商鞅為此十分得意,許多朋友和官員都奉承他。有一次,門客趙良拜謁商鞅。趙良就把當時的形勢和變法的利弊向商鞅進行陳述,並勸他放弃權力,保全性命。但是當時身居高位的商鞅聽不進這些意見,後來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車裂而死。

一士諤諤(e)

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他執政十九年,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强大的基礎。商鞅為此十分得意,許多朋友和官員都奉承他。有一次,門客趙良拜謁商鞅。商鞅說:“孟蘭皋向我介紹了你,我希望能夠和你結交為朋友,可以嗎?”

趙良說:“這件事我不敢答應。孔子曾經說過,舉薦賢能而受百姓擁護的人應該被提升,德行不好的人,即使是可以成就王業的人也要罷退。我德行不好,所以不敢答應你的要求。”商鞅見話裏有話,就問:“你不滿意我對秦國的治理嗎?”

趙良說:“能聽取人們對自己的意見可以稱為耳力好,能够省察自身可以稱為眼力好,能够克制自己才可以稱為强。虞舜說過:‘自我謙卑的人應該受到尊崇。’你不如說說虞舜這麼說的原因,就不用問我了。”

商鞅說:“從前的秦國,受戎翟影響,行的是戎翟的風俗,父子之間沒有倫常分別,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現在我設定制度,更改了風俗,使百姓知道男女有別,大搞城市建設,把秦國治理得像魯、衛等中原國家一樣文明。你看看我治理秦國的業績,我和五羖大夫比起來誰更賢能呢?”

趙良說:“一千張羊皮也沒有一塊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個敢於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為有敢言直諫的臣子而使周國昌盛,商紂王因為臣下緘默不敢直言而使得國家滅亡。你如果不認為武王的做法是錯的,那麼我請求能够每天對你正言進諫而不被責怪,可以嗎?”

商鞅說:“俗話都這樣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先生指教。”趙良就把當時的形勢和變法的利弊向商鞅進行陳述,並勸他放弃權力,保全性命。但是當時身居高位的商鞅聽不進這些意見,後來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車裂而死。

◎成語釋義

比喻耿直、敢於直諫的人。

◎故事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出處譯文

一千張羊皮也沒有一塊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個敢於正色直言的人。

本文標題: 成語“一士諤諤”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7463917022
相关資料
成語“包藏禍心”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鄭國非常弱小,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對楚國使者極力巴結。鄭國的大夫公孫段為了國家利益,决定把女兒嫁給公子圍,表示兩國的友誼牢不可破。◎故事出處《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我們本想通過聯姻
標籤: 鄭國 楚國 子羽
成語“芒刺在背”出處是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
霍光是西漢有名的大臣,漢武帝很器重他,封為大將軍。霍光雖然對皇室效忠,但是他對反對自己的人不能相容。◎故事出處《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出處譯文在宣帝乘車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朝拜的路上
標籤: 霍光 漢朝 西漢
成語“朝秦暮楚”出自哪裡?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比較大的諸侯國有七個,即秦、魏、韓、趙、楚、燕、齊,它們有“戰國七雄”之稱。在這七個國家當中,以秦國和楚國的勢力最為强大。秦、楚兩國為了爭奪天下之主的位置,經常打仗。北宋才子晁補之,將這種現象概括為“朝秦暮楚”。◎故事出處北宋晁補之的《北渚
標籤: 歷史 秦國 楚國 東漢 漢朝 西漢
成語“鐵石心腸”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他評估潁川郡宰敬肅說:“心如鐵石,老而彌篤。”宇文述對潁川的父母官總是加以籠絡,當然也不會不理敬肅。敬肅將他們的罪行調查清楚後,不顧及宇文述的情面,將他們全都抓入監獄。經過左思右想,隋煬帝終於打消了重用敬肅的打算,而是重用了一班無恥的小人。
標籤: 歷史 宇文述 潁川 隋朝 鮮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