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分崩離析”源自何人?其中有怎樣的典故呢?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季康子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伐附近的一個叫顓臾的小國,把它併吞過來。孔子卻懷疑這是冉有的主意。“蕭牆”是國君宮門前的照壁。在這個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個成語“禍起蕭牆”,形容內部發生禍亂。

【成語】:分崩離析

【拼音】:fēn bēng líxī

【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成語故事】:

“分崩離析”這則成語的崩是倒塌;析是分開。形容國家或集團四分五裂,支離破碎,不堪收拾。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時,魯國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費邑(今山東費縣),他雖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權勢極大,甚至超出當時國君魯哀公。季康子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伐附近的一個叫顓臾的小國,把它併吞過來。

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當時都是季康子的謀臣,他倆覺得很難諫勸季康子,於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卻懷疑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說:“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說:“你倆既然輔佐季康,就應該盡力勸阻他。”

冉有又說:“不過,如今顓臾的國力越來越强大。現在不攻取,以後可能會成為禍患。”

孔子說:“這話不對!治理一個國家,不必去擔憂土地、人口的多少;而應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百姓一安定,國家就會富强。這時再施行仁義禮樂的政教來廣泛招致遠方的百姓,讓他們能安居樂業。而你們倆輔佐季康,使得遠方的百姓離心而不來歸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國家處於分崩離析的情况下,還想去用武力攻伐顓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煩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蕭牆”是國君宮門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煩在內部而不在外面。在這個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個成語“禍起蕭牆”,形容內部發生禍亂。

資料標籤: 國學 季康 孔子
本文標題: 成語“分崩離析”源自何人?其中有怎樣的典故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4548409531
相关資料
關於賈島推敲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賈島推敲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賈島如實地將自己剛才騎在驢上所得的詩句告之,還把因為斟酌“推”、“敲”二字而來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標籤: 韓愈 賈島 賈島推敲 讀書 儒家
成語“分庭抗禮”有哪些故事?又該作何解釋呢?
《莊子·漁父》:萬乘之王,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
標籤: 孔子 讀書 國學 儒家
成語“焚書坑儒”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理解呢?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統制思想文化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此外還規定偶語《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誅,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為城旦。焚書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極大的破壞。焚書坑儒暴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加速了秦
標籤: 秦始皇 焚書坑儒 歷史 中國古代史
關於髀肉複生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髀肉複生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皇族劉錶。劉備連忙勸劉錶去襲擊曹操的老巢——許都。後人,便從這段故事中概括出“髀肉複生”這一典故,用它來表示久居安逸的環境
標籤: 劉備 三國 劉錶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