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噤若寒蟬”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同郡的劉勝雖也是個告官還鄉的太守,卻閉門謝客,對世事不聞不問。

【成語】:噤若寒蟬

【拼音】:jìn ruòhán chán

【解釋】: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成語故事】:

東漢杜密在任太守期間,秉公辦事,為政清廉,執法嚴明,對官宦子弟的違法行為,都能有罪必究。當他被革職回家鄉穎川郡後,仍愛恨分明,關心國家大事,常向當地官員推薦好人好事,揭發壞人壞事。同郡的劉勝雖也是個告官還鄉的太守,卻閉門謝客,對世事不聞不問。穎川太守王昱對杜密說:劉勝真清高。杜密回答:劉勝雖然地位很高,但他對賢士不推薦,對壞事不指責,只求保全自己,像冬天的蟬一樣不聲不響。這種人其實是社會的罪人。寒蟬:冬天的蟬。這個成語比喻人像冬天的蟬一樣不聲不響,不敢說話。

資料標籤: 歷史 杜密 東漢
本文標題: 成語“噤若寒蟬”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2983463962
相关資料
成語“涇渭分明”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涇河的水是非常清澈的,而渭河的水卻很混濁,在高陵兩河交匯處有非常明顯的界線,成為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
標籤:
成語“驚弓之鳥”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一天,他和魏王正在一起休息,忽然看見有一隻雁在天空中飛。魏王很奇怪,他對魏王說:這是一隻受過傷又掉隊的雁。這個成語比喻因受過驚嚇而遇事特別膽怯的人。
標籤: 驚弓之鳥 歷史故事 魏王
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標籤: 金石
成語“精衛填海”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精衛銜來木石,决心填平大海。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後人常以“精衛填海”這個成語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報。
標籤: 精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