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予取予求”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申侯此人很貪,又善於諂媚,楚文王對他很寵信。申侯知道不離開楚國不行,收受了白璧後,就前往鄭國。

【成語】:予取予求

【拼音】:yúqǔyúqiú

【解釋】:予:我。原指從我這裡取,從我這裡求。後指隨心所欲,任意索取。

【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即汝,你),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暇也。

釋義:“予”意思是從我這裡求取,現用來表示任意求取,貪得無厭。

故事:春秋初,又貧又弱的申國被楚國攻滅,國君申侯被楚文王留在楚國當大夫。申侯此人很貪,又善於諂媚,楚文王對他很寵信。凡是申侯要的東西,楚文王總是滿足他;後來,楚文王生了重病,怕自己死後別人不能容申侯,便把他叫來,將一塊價值連城的白璧給他,並且說道:“只有我最瞭解你,你貪得無厭,永遠也不會知足。從我這裡拿,從我這裡要,我從不怪罪你。但我死後,別人就未必會這樣了。所以你趕快離開楚國,越快越好。你不要到小國去,小國不會容納你的。”申侯知道不離開楚國不行,收受了白璧後,就前往鄭國。由於他能說會道,鄭勵公讓他當大夫,對他也很信賴。

資料標籤: 楚國
本文標題: 成語“予取予求”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0350116775
相关資料
成語“亦步亦趨”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該如何理解呢?
有一回,顏回對孔子說:“老師慢步走,我也跟著慢步走;老師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老師跑,我也跟著跑;老師飛奔,我只能驚異地瞪著眼睛,從老師脚步揚起的灰塵中看著您的背影了!”
標籤: 國學 快步走
成語“異軍突起”該如何解釋呢?歷史出處是哪裡?
東陽縣的年輕人見到全國起義浪潮風起雲湧,也殺了東陽縣令,聚集了幾千人,宣佈起義。縣中的老百姓聽說陳嬰作了起義軍的首領,紛紛前來投軍。東陽的年青人又想擁戴陳嬰為王,並獨樹一幟;所有阿兵哥一律用青色頭巾裹頭,顯示他們是一支新起的與眾不同的軍隊。
標籤: 陳嬰
成語“易如反掌”該怎樣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以後的人,便根據褚遂良上書中的“有如反掌”這句話,引申成“易如反掌”,意思是說:做一件事情,就要像反過手掌那樣,輕而易舉的容易成功。關於這個故事,還有一些人說,褚遂良上唐太宗的書裡裏有“但遣一、二慎將,唾手可得”這兩句話,所以後人也將“唾手
標籤: 褚遂良 唐朝
成語“意氣揚揚”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該如何理解呢?
他的車夫因為給晏嬰趕車,驕傲的不得了。每次出門,晏嬰恭恭敬敬地坐在車後面,而車夫則在前面吆五喝六,意氣揚揚,比晏嬰威風多了。,車夫感到奇怪,妻子回答說:晏嬰本事那麼大,卻如此謙遜。
標籤: 歷史 歷史故事 晏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