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恃無恐”該怎樣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

【成語】:有恃無恐

【拼音】:yǒu shìwúkǒng

【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成語故事】:

春秋時,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齊孝公繼承了王位。魯僖公二十六年(西元前634年)夏天,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灾荒,齊孝公乘人之危,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去討伐魯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著牛羊、酒食去稿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你們魯國人感到害伯了嗎?”齊孝公傲慢他說。展喜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們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卻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輕蔑他說:“你們魯國國庫空虛,老百姓家中缺糧,地裏沒有莊稼,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麼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廢寢忘食地治理國事,終於使天下大治。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告誡後代的子子孫孫,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友好,大王您怎麼會貿然廢棄祖先盟約,進攻我們魯國呢?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齊孝公聽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資料標籤: 歷史 周朝
本文標題: 成語“有恃無恐”該怎樣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0337961860
相关資料
“有志者事竟成”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該如何理解呢?
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可是耿合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耿合終於把張步打得大敗。
標籤: 臨淄 歷史 光武帝劉秀 東漢 中國歷史
成語“予取予求”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申侯此人很貪,又善於諂媚,楚文王對他很寵信。申侯知道不離開楚國不行,收受了白璧後,就前往鄭國。
標籤: 楚國
成語“亦步亦趨”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該如何理解呢?
有一回,顏回對孔子說:“老師慢步走,我也跟著慢步走;老師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老師跑,我也跟著跑;老師飛奔,我只能驚異地瞪著眼睛,從老師脚步揚起的灰塵中看著您的背影了!”
標籤: 國學 快步走
成語“異軍突起”該如何解釋呢?歷史出處是哪裡?
東陽縣的年輕人見到全國起義浪潮風起雲湧,也殺了東陽縣令,聚集了幾千人,宣佈起義。縣中的老百姓聽說陳嬰作了起義軍的首領,紛紛前來投軍。東陽的年青人又想擁戴陳嬰為王,並獨樹一幟;所有阿兵哥一律用青色頭巾裹頭,顯示他們是一支新起的與眾不同的軍隊。
標籤: 陳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