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眾口鑠金”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他當時擔任“左徒”的官職,但是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惜誦》,據專家考證,是屈原勸楚懷王聯齊抗秦而被讒去職時寫的。“惜誦”二字,據說是“不願隨便歌頌”的意思。

【成語】:眾口鑠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jīn

【解釋】: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成語故事】: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當時擔任“左徒”的官職,但是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著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著國都郢都。他寫的《九章》等不朽的詩篇,充滿了悲憤和熱烈的愛國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誦》,一般都列為第一篇。

《惜誦》,據專家考證,是屈原勸楚懷王聯齊抗秦而被讒去職時寫的。“惜誦”二字,據說是“不願隨便歌頌”的意思。詩中有一節假託在夢中和大神談話來表達自己始終不變的忠誠。詩的大意說:“我曾在夢裡企圖登天,無奈既沒有路也找不到船。請大神幫幫忙吧。可是他說,理想雖好實行困難!難道我的理想將永遠被認為危險而無法實現?大神說:

可思而不可恃。

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懲於羹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猶為曩之態也!

大神說的這幾句話,大意是說:“對於君王,你可以懷念卻不必寄託希望。他身邊那群人的嘴連金屬都消熔得了,你當初一片天真當然要遭殃。上過當的人總該特別小心了,為什麼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腸?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來你從前的老脾氣,還是照樣!

這一節中,“懲於羹而吹齏”這一句,就是成語“懲羹吹齏’的來處。羹,就是羹湯;齏,是搗爛的蒜韭之類。在喝熱湯的時候燙了嘴,於是懷着戒心,見了蒜韭之類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過打擊,吃過虧,以後變得過分謹慎和警惕,就叫做“懲羹吹齏”。《唐書·傅奕傳》說:“懲沸羹者吹冷齏,傷弓之鳥驚曲木。”

詩的原文中,另一句“眾口其鑠金”,後來也成為一句成語,即“眾口鑠金”。這句成語的“眾口”卻變為輿論的意思,形容輿論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堅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毀。

資料標籤: 歷史故事 屈原 秦國
本文標題: 成語“眾口鑠金”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80048545793
相关資料
成語“眾怒難犯”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羣衆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羣衆不滿意的事情。他們打進宮廷,殺死了子駟等人,並將鄭簡公劫持到北宮。子產勸阻他,請求燒掉盟書。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勸告,當眾燒掉了盟書,於是鄭國安定下來。
標籤: 歷史 鄭國 春秋戰國
成語“眾叛親離”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州籲有些武藝,喜歡打仗。他害怕國內人民反對,便借對外打仗的辦法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但由於鄭國嚴密防守,進攻以失敗告終。
標籤: 衛桓公
成語“眾志成城”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但周景王仍不聽,下令繼續鑄造。於是,周景王就命他敲擊,他聽了後,對司樂官州鳩說:“你聽,這鐘聲多和諧呀!”
標籤: 歷史故事
成語“重蹈覆轍”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西元一六六年,宦官們在桓帝面前誣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聽信饞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關進大牢,人數多達幾百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桓帝經過竇武提醒,體會到自己的錯誤,於是就放了李膺等人,結束了黨錮之禍。
標籤: 歷史 李膺 東漢 鮮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