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探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典故介紹

“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之後演變為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之後演變為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在咸陽城外鴻門宴請劉邦,範增想乘機殺死劉邦。他在酒宴上曾三次用佩玉給項羽發訊號,項羽猶像不决。範增請來項莊,叫他借機刺殺劉邦。

張良看破項莊的企圖,叫樊噲保護好劉邦。劉邦見危機四伏,便借機溜出軍帳,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對樊噲說:“沒有辭別就跑回去行嗎?”樊咐心急火燎地說:“都什麼時候了還講這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家把剁肉的傢伙全準備好,就要把咱們當魚、當肉切著吃了),還告辭個屁!”張良忙說後邊的事他去辦。

劉邦軍隊在霸上安營紮寨,距鴻門四十裡路。劉邦騎上馬,樊噲、夏侯嬰等步行,抄近路很快回到營地。張良估計劉邦已經轉危為安,便泰然自若地進了軍帳,他開誠布公地對項羽說:“我主經不得酒,已經回去了,命我獻上一雙白璧於大王足下,獻一雙玉鬥於大將軍範增足下。”項羽忙問:“沛公在哪?”張良實事求是地回答道:“已到達軍營。”劉邦後來終於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本文標題: 歷史文化探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典故介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78560606294
相关資料
歷史文化探索:遙遙華胄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遙遙華胄,漢語成語,拼音是yáoyáohuázhòu,意思是指名人的遠裔。嘲人自誇出於名門。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何昌寓為吏部尚書,嘗有客姓閔,求官……何昌寓給他講子魚拒魚的故事。何昌寓笑著對在座人說遙遙華胄怎能聯系呢?
標籤: 文化
歷史文化探索:小巫見大巫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wū,意思是小巫法術小,大巫法術大,小巫見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術。後比喻能力高低相差懸殊,無法相比。出自漢·陳琳《答張紘書》:“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那麼成語小巫見大巫的主人公是誰呢?
標籤: 陳琳 法術
歷史文化探索:民以食為天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tiān,指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那麼成語民以食為天的主人公是誰呢?劉邦的部隊在彭城一戰損失慘重,只好退回滎陽、成皋據守。劉邦依照酈食的話帶兵堅守,最終果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標籤: 劉邦 歷史 軍事歷史 楚漢戰爭 漢朝 鴻門宴
歷史文化探索:日近長安遠的出處介紹
日近長安遠,出自《世說新語》,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司馬睿又問兒子:“長安和太陽哪個離我們遠?”司馬睿尷尬地問:“怎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司馬紹不慌不忙地回答:“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卻望不見長安,不是
標籤: 司馬睿 司馬紹 東晉 國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