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焚書坑儒”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焚書坑儒”?焚毀典籍,坑殺書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統制思想文化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焚書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極大的破壞。焚書坑儒暴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如何解釋成語“焚書坑儒”?有什麼典故?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kēng rú

【解釋】: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毀典籍,坑殺書生。

【成語故事】:

秦始皇憎惡儒生引用詩書來反對秦的法律,於是焚毀詩書,坑殺儒生,對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摧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統制思想文化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於越反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建議依據古制,封子弟功臣以為枝輔。丞相李斯為杜絕“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的現象,提出焚書的建議。秦始皇採納其建議,下令除秦國的史書、博士官收藏的圖書和百姓家藏的醫藥、蔔筮、種樹等書外,凡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等均限期交出焚燒。此外還規定偶語《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誅,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為城旦。

焚書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極大的破壞。次年,為秦始皇尋覓長生不老仙藥的方士侯生、盧生,因難以繼續行騙,便以始皇貪於權勢,未可為求仙藥為由,相約逃亡。秦始皇聞訊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黔首,於是下令禦史案問諸生,受株連的儒生達460餘人,全被活埋於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本文標題: 成語“焚書坑儒”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16418493911
相关資料
成語“分庭抗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莊子·漁父》:萬乘之王,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
標籤: 孔子 讀書 國學 儒家
成語“分道揚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分道揚鑣”?元志是當時的洛陽令,他很有才識,看不起那些無能的官僚。原來,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給李彪讓路。可元志偏不肯讓,把路堵住。分道揚鑣即提起馬勒口驅馬前進,指分路而行。
標籤:
成語“分崩離析”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孔子卻懷疑這是冉有的主意。“蕭牆”是國君宮門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煩在內部而不在外面。在這個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個成語“禍起蕭牆”,形容內部發生禍亂。
標籤: 國學 季康 孔子
成語“廢寢忘食”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廢寢忘食”?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麼回答,就沒有作聲。
標籤: 孔子 國學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