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英國-《泰晤士報》是哪個國家的

《泰晤士報》又叫做《倫敦時報》,舊時叫做《太晤士報》,是英國的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創刊時間1785年。名稱《泰晤士報》的原名“TheTimes”中文直譯為“時報”。《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

《泰晤士報》又叫做《倫敦時報》,舊時叫做《太晤士報》,是英國的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創刊時間1785年。

名稱

《泰晤士報》的原名“The Times”中文直譯為“時報”。《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但因現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名為“Times”的報章,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洛杉磯時報》(LosAngeles Times)等等,為了辨別起見,《泰晤士報》時常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作為區分。(但《泰晤士報》是英國全國性報紙,不是倫敦都市報。)

“The Times”的中文舊譯是音譯的“太晤士報”,後來被中文同音的“泰晤士”替代。後者來自與“The Times”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流經倫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名稱,可視作誤譯。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泰晤士報”此譯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

沃爾特一世時期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為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為《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現名。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他於1803年辭職,將發行人和總編之職傳給其子小約翰·沃爾特。約翰·沃爾特雖然曾因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採訪觸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一張綜合型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泰晤士報》在創立初期都是有獲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一份報紙能在品質或財務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皆高於任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沃爾特二世時期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比特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泰晤士報》是第一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一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裡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一系列戰地報導曾經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記者聲名大噪。

在19世紀的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報》都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國內戰中,該報就公開反對蓄奴制。《泰晤士報》會依自己的價值取向而公開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卻從不迎合公眾的觀點。美國總統林肯(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擁有《泰晤士報》那樣强大的力量。”。

約翰·沃爾特三世時期

1847年,約翰·沃爾特三世接任他的父親成為報紙的發行人。儘管沃爾特家族在政治上越來越保守,《泰晤士報》的言論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然而1850年前後,廉價的“便士報”的迅速崛起對《泰晤士報》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威脅。主要威脅主要來自兩張成功的廉價報:《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

北岩爵士時期及其後

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該報的所有權,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約翰·雅各·阿斯特從北岩爵士手中收購了《泰晤士報》。1930年代是《泰晤士報》發展史上極不光彩的一段時期,因為該報秉承“綏靖政策”,公然縱容德國的侵略活動。其時,《泰晤士報》的主編喬治·傑弗裏·道森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結成政治同盟,公開支持英國政府的對外政策。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將《泰晤士報》出售給來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羅伊·湯姆森。也正是在這一年,《泰晤士報》開始在報紙的第一版刊登新聞報導(在此之前,《泰晤士報》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廣告,對象為英國的富人階級)。這時的《泰晤士報》已經不堪重負。

梅鐸旗下

發生於1979年的一起工業糾紛使得《泰晤士報》停刊將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聞集團的魯珀特·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收購了該報。梅鐸的新聞集團同時還擁有英國發行量最大、以三版女郎而聞名的通俗報紙《太陽報》。

收購《泰晤士報》後,梅鐸立即撤換了原來的總編輯威廉·李斯-摩格,並委任哈樂德·埃文斯擔任新總編。埃文斯對《泰晤士報》做了較大規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對新的採訪和傳播科技的採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統。1982年,《泰晤士報》開始採用當時電腦排版和雷射排版印刷科技。這一舉動導致《泰晤士報》的一次大幅度裁員,其印刷部門的員工總數從375人縮減到186人。然而此時記者們還不能直接通過打字輸入來撰寫稿件。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1986年。

2005年,英國政府公佈的資料顯示《泰晤士報》日均發行量為68.8萬份。這一銷量已經是《泰晤士報》近年來最好的發行水准。同屬綜合性品質報紙的《每日電訊報》在銷量上要高於《泰晤士報》,其日均發行量約為92萬份,訂戶總數也超過30萬。

《泰晤士報》與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的優秀大學指南(英語:The Good University Guide)被視為英國大學教育的權威指南,然而不少人誤將製作全球大學排行榜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視為《泰晤士報》一部分,然而兩者早已於1971年分家,兩公司自此並無關係。

特徵

《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導事實”、“報導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派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泰晤士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一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報導風格十分嚴肅,報導內容也很詳盡。其讀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梅鐸收購《泰晤士報》後,曾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干涉報紙的編輯方針,不降低其歷史積澱的品質和風格,但《泰晤士報》仍發生一些變化:編輯風格上,圖片新聞更多,社會新聞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漸見親美國政府的趨勢。

歷任發行人

約翰·沃爾特(1785年—1803年)

小約翰·沃爾特(1803年—1847年)

約翰·沃爾特三世(1847年—1894年)

亞瑟·弗雷澤·沃爾特(1894年—1908年)

北岩爵士(1908年—1922年)

阿斯特家族(1922年—1966年)

羅伊·湯姆森(1966年—1981年)

魯珀特·默多克(1981年—)

歷任總編

約翰·沃爾特(1785年—1803年)

小約翰·沃爾特(1803年—1809年)

約翰·斯托達特(1809年—1817年)

托馬斯·巴恩斯(1817年—1841年)

約翰·迪雷恩(1847年—1877年)

托馬斯·切諾利(1877年—1884年)

喬治·厄爾·巴克爾(1884年—1912年)

喬治·傑弗裏·道森(1912年—1919年)

亨利·威克漢姆·斯蒂德(1919年—1922年)

喬治·傑弗裏·道森(1923年—1941年)

羅伯特·麥克高溫·巴林頓-瓦爾德(1941年—1948年)

威廉·凱西(1948年—1952年)

威廉·黑利(1952年—1966年)

威廉·李斯-摩格(1967年—1981年)

哈羅德·埃文斯(1981年—1982年)

查爾斯·道格拉斯-休姆(1982年—1985年)

查爾斯·威爾遜(1985年—1990年)

西蒙·詹金斯(1990年—1992年)

彼得·斯托薩德(1992年—2002年)

羅伯特·湯姆森(2002年—年)

在職專欄作家

西蒙·巴恩斯

艾倫·科倫

本傑明·科恩

伊萊斯·科恩

邁克爾·高夫

提姆·休姆斯

安東尼·霍華德

菲利普·霍華德

米克·休姆

阿納托爾·卡萊斯基

馬格納斯·林克萊特

安東尼·羅伊德

本·馬奇泰爾

凱特琳·摩倫

理查德·莫裏森

馬修·派裏斯

利比·珀維斯

威廉·李斯-摩格

彼得·李戴爾

尼克·羅賓遜

瑪麗·安·西格哈特

詹妮斯·特納

佩興斯·維特克勞夫特

阿基·裏希拉赫蒂

參見

英國報刊清單

《衛報》

《每日電訊報》

注釋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還有《京津太晤士報》、《日本太晤士報》等名稱

資料標籤: 泰晤士報
本文標題: 《泰晤士報》英國-《泰晤士報》是哪個國家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305984489790
相关資料
湯姆斯·萊特歷史-湯姆斯·萊特歷史百科
Wright,第一位描述銀河的形狀和猜測黯淡的星雲是遙遠星系的天文學家,生卒時間1711年9月22日–1786年2月25日。一生和工作萊特出生於達拉謨郡的Byers. Green,他於1730年在桑德蘭建立了一所學校,並教授數學與航海。稍後
標籤: 天文 英國工作 數學 數學家
詹姆斯黨起義-詹姆斯黨城堡
雖然詹姆斯黨的軍事力量並未受到大的傷害,驚慌失措的詹姆斯二世還是立即撤往法國,將其軍隊留在愛爾蘭任其自生自滅。1766年,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斯圖亞特去世,教宗拒絕承認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為正統的英國國王,於是詹姆斯黨失去了最基本
標籤: 詹姆斯 城堡 詹姆斯二世
托馬斯·庚斯博羅代表作-托馬斯·庚斯博羅風景畫
托馬斯·庚斯博羅,18世紀英國著名的肖像畫及風景畫家,也是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生卒時間1727年5月14日-1788年8月2日。人物簡介托馬斯·庚斯博羅出生於英國薩福克郡的一個羊毛商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個靜物畫家,囙此他早期接受了良好
標籤: 托馬斯·庚斯博羅 托馬斯 藝術 美術 畫家
亞當·斯密名言-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
亞當·斯密,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外文名AdamSmith,生卒時間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人物簡介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亞當·斯密是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
標籤: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 格拉斯哥大學 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