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黨禁,也稱偽學逆黨之禁,指宋代宋寧宗慶元年間韓侂胄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
緣起於紹熙內禪
南宋時期,因為宋高宗苟安,其政權立足的道義基礎十分薄弱,以皇帝為代表的和議苟安勢力,與道學派高舉報先帝之仇、收復失地的政治理念有分歧和衝突,囙此,道學派士人屢屢遭受打壓。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初二,有隱性精神病的趙惇繼位為光宗。
《癸辛雜識》記載說:“寧宗(光宗子趙擴)不慧而訥於言,每北使入見,陰以宦官代答。”
囙此,上皇孝宗想隔過皇子趙擴立皇侄趙抦為太子。
皇后李鳳娘鬧著要立兒子,孝宗不同意,光宗就對父親有意見了。
光宗覺得坊間流言多半是真的,心中不自安,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隱性精神病就發作,把見父親視為上刑場一般,能不去就不去。
皇帝不去探視上皇,可是孝行有虧。
大臣們勸諫、逼著皇帝去探視上皇,結果卻適得其反,光宗的病症越來越重,時不時的狂躁發瘋,人稱“瘋皇。”
《西湖志餘》:“時光宗恍惚,禁內以瘋皇目之。”
紹熙五年(1194)六月,上皇孝宗駕崩,光宗稱病不出面主持喪禮,皇帝的不孝行為引起群情汹汹,宰相留正請求高宗吳皇后垂簾聽政,吳後不同意,只答應代替光宗主持孝宗喪禮。
留正上書光宗請求立嘉王趙擴為皇太子,卻得到“曆事歲久,念欲退閑”的禦批(《宋史》本紀·36),留正嚇得臨陣脫逃稱病跑了。
宗室、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就和知合門事韓侂胄、殿帥郭杲密謀,讓韓侂胄面陳吳太後,取得吳太后支持。
七月,吳太后在孝宗靈前命嘉王趙擴繼位,是為寧宗,光宗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上皇了。
公忠體國趙汝愚
趙汝愚是宋太宗庶長子楚王元佐的七世孫,與高宗的血緣關係比孝宗光宗寧宗祖孫三代更近。
他也積累了人望和資本。身邊有一大批道學家士子和官僚,像朱熹、留正、葉適、劉光祖、彭龜年等等,還有眾多太學生的擁護。
趙汝愚為人不拘小節,性情粗疏。
據說在孝宗駕崩前,他曾經夢見過孝宗親手交給他一個寶鼎,然後背負白龍升天而去。後來他主導了紹熙內禪,擁戴身穿孝服的寧宗繼位,對這個夢才恍然大悟。
趙汝愚
文人嘛,總有些小清高,得意之餘不免就把夢說出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個夢可以解釋為擁戴寧宗繼位,也可以理解為孝宗把天下交付給他讓他做天子。總之,後來成了韓侂胄攻擊他的藉口。
宋朝為了防備宗室之尊與相權之重相結合而對君權形成威脅,囙此從沒有過宗室擔任宰相的先例,趙汝愚是第一個。
本該回避的趙汝愚因為忠誠為國、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心,坦然出任宰相,並在留正被罷相後成為獨相。
八月初五,趙汝愚舉薦朱熹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又提拔黃裳、陳傅良等,一時之間,滿朝賢能,頗有治世氣象。
趙汝愚還建議寧宗改第二年為慶元元年,通過年號表明趙汝愚對慶曆、元佑的嚮往以及他準備施展的滿腔抱負。
韓侂胄的野望
韓侂胄是北宋名臣韓琦的曾孫,祖母是宋神宗的公主,姨媽是高宗吳皇后,侄孫女是寧宗韓皇后,三重外戚關係,囙此,趙汝愚才找韓侂胄聯絡溝通內朝外朝。
所以,寧宗之立,韓侂胄的功勞是毋庸置疑的。當時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知合門事,就希望憑藉這個定策功混個節鉞,誰知道,被趙汝愚給擋回來了。
“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惟爪牙之臣,則當推賞。”(《宋史》·韓侂胄傳)
殿前都指揮使郭杲為武康軍節度使,韓侂胄僅僅昇一級,遷宜州觀察使兼樞密都承旨,他很失望,認為是趙汝愚阻擋了他的升遷之路,囙此對趙汝愚非常怨恨。
知合門事劉弼對當初內禪時趙汝愚只找韓侂胄而繞過他心中忌恨,就對韓侂胄說趙丞相獨霸定策功,你也別想著節度使了,恐怕還會把你貶到嶺南去。
劉弼又對韓侂胄獻計,讓他控制台諫來對抗趙汝愚。
狀元出身的趙汝愚對外戚恩蔭出身的韓侂胄又有些傳統的看不起,對他的威脅沒有足够的認知,朱熹曾建議他給韓侂胄高官外放出京,趙汝愚沒有採納。
慶元黨禁爆發
寧宗趙擴和他的父親光宗一樣,有點輕度的隱形精神病,智力上也有缺陷,“不慧而訥於言”(《癸辛雜識》)。
喜歡用內批的寧宗一直被大臣們責備,帝師彭龜年就內批的事多次勸諫,說他“實則有失為政之體,殆非初政之美(《止堂集·卷五》)”,但寧宗對老師的話置若罔聞。
內批,又稱為內降、御筆、手詔等,是由禁中直接發出來,違背正常頒佈詔書的程式。
內批的存在破壞了原有的權力運行機制,大臣無法對皇帝的決策發表意見,助長了皇帝的獨斷專行。
宋寧宗趙擴
朱熹也借經筵直論御筆內批的害處,韓侂胄就讓優伶刻一個峨冠大袖的木偶像,在寧宗面前演傀儡戲,模仿朱熹的舉止形態說他的道學,引起寧宗對朱熹和道學派的厭煩。
閏十月,距離頒佈《改元詔書》的前四天,寧宗直接發內批罷免朱熹的職務,朱熹黯然出京,入朝僅僅46天。
隨著朱熹被罷,慶元黨禁的序幕在慶元元年的前夕已經拉開。
十二月初九,彭龜年親自向寧宗彈劾韓侂胄,希望寧宗罷黜他。面對老師和信任倚重的外戚,寧宗很難取捨,對趙汝愚表示乾脆各打五十大板,都罷免出京得了。
這個時候,趙汝愚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捨不得用彭龜年交換韓侂胄。
趙汝愚建議讓韓侂胄留在京城奉內祠,彭龜年依舊,這是趙汝愚能把韓侂胄趕出京城的最後一次機會,就這樣被他自己浪費了。
朱熹
寧宗同意了趙汝愚的建議,但是,最後出來的內批則是韓侂胄無罪,彭龜年降職出任地方,趙汝愚大驚,親見寧宗請留下彭龜年未果。
慶元元年(1195)二月二十二,韓侂胄同黨李沐上奏說趙汝愚以宗室擔任宰相,會不利於社稷安定,還把各種流言一起打包報告給寧宗。被煽動起來的寧宗罷趙汝愚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
趙汝愚罷相,天下震驚,一時之間,朝野上下都是擁趙倒韓的呼聲。
四月,太府寺丞呂祖儉上書斥責韓侂胄,被韓侂胄假內批送到韶州安置。國子祭酒李祥、博士楊簡上書營救,俱被斥。
這個時候還只是韓、趙政治勢力的鬥爭,並沒有禍及到學術上。四天后,隨著六名太學生的上書,終於引發了聲勢浩大、波及眾多的慶元黨禁。
被牽連的道學派
呂祖儉被罷第四天,太學生楊宏中、張道、徐範、蔣傅、林仲麟、周端朝六人慨然上書,指斥李沐奸邪,為趙汝愚、呂祖儉等人鳴冤。
“黨錮敞漢,朋黨亂唐,大率由此。元佑以來,邪正交攻,卒成靖康之變,臣子所不忍言,而陛下所不忍聞也。”(《宋史·楊宏中傳》)
六君子上書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楊宏中們就把副本擴散到各侍從臺諫,事態就此迅速擴大。
楊宏中把李沐、韓侂胄視為元佑蔡京之流的邪惡小人,把趙汝愚等人譽為司馬光、程氏兄弟那樣的正人君子,再次提出了正邪之論。
本來只是政治鬥爭,因為學生的介入,觸動到當權派的神經。
一旦學生得勢,韓侂胄勢必下臺,而趙汝愚捲土重來後,挾太學生之勢,輔道學家的清議,勢力就不會是皇帝能够掌控,恐怕紹熙內禪之事重演也說不定,所以,寧宗也倍感威脅。
韓侂胄加害趙汝愚
宋寧宗即位之後,由趙汝愚為右相輔政,韓侂胄自居策立之功未得封典,囙此懷恨汝愚希望能排擠他。朱熹上書奏其奸,因而去職。慶元二年(1196年),寧宗下詔禁止道學,四年,訂偽學逆黨籍,趙汝愚、朱熹、留正在列其中,是為慶元黨禁,後使人向寧宗進言宗室輔政恐不利於皇帝,宗室趙汝愚被流放衡州(今湖南),1196年死於途中,同時韓侂胄加開府儀同三司
韓侂胄被指奸邪後勃然大怒,以“罔亂上書,煽惑國是”的罪名要把楊宏中六人流放嶺南,中書舍人鄧馹上書營救,被罷知泉州。
新任右相餘端禮在寧宗禦榻前跪拜數十次,為六學生求情不要流放嶺南,才改為太平州編管。
就在六君子被編管的時候,朱熹就預感到事態必然會被擴大,“不勝憂歎,懷抱抑鬱”。果然不出朱熹所料,韓侂胄因為被指邪黨備受刺激,就此把矛頭對準程朱道學,發起進攻。
六月,右正言劉德秀上書請求考核道學真偽,以辨邪正。
在韓侂胄的授意下,改道學為偽學,把道學扣上“偽學”的罪名。寧宗讓群臣討論劉德秀的奏章,表示不同意見者統統遭到罷黜。
七月,何澹又上書,直接攻擊朱熹,說其學術空虛無實用,矯偽不近人情。
何澹請求禁程朱道學,寧宗把何澹的奏疏張榜朝堂。
隨後,韓黨糜師旦再次上書請求考核真偽,還得到升遷,慘烈的慶元黨禁終於被這幾個小人醞釀到極致,政治迫害的大風暴席捲整個南宋。
十一月,監察禦史胡紘上書說趙汝愚是偽學罪首,倡引偽徒,圖謀不軌。
寧宗責授趙汝愚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韓侂胄授意知衡州錢鍪百般羞辱路過衡州的趙汝愚。
慶元二年(1196)春正月,趙汝愚暴卒。
權臣的崛起
趙汝愚之死引起人們的悲憤,在二月份,寧宗下詔追複趙汝愚的官職,允許歸葬,很多人都私下弔唁痛哭趙汝愚。
道學派的政治領袖趙汝愚死了,韓黨把矛頭指向道學派的精神領袖朱熹。
監察禦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從政治到學術再到生活作風無不網羅齊全,請求寧宗學習孔子誅少正卯,寧宗遂罷免朱熹一切職務。
慶元三年(1197)劉三傑奏對說——
“前日偽黨,今變而為逆黨。”
等於把道學從偽學重新定義為逆黨,踩到萬劫不復的深淵中。韓侂胄很高興,當日就提拔劉三傑為右正言。
知綿州王沇請求訂《偽學逆黨籍》,把趙汝愚、留正、朱熹、彭龜年、楊宏中等59人都列在名籍上,也得到升官。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卒於福建,九月,婺州布衣呂祖泰上書請求誅殺韓侂胄、蘇師旦,逐陳自强,以周必大為相。
呂祖泰是呂祖儉的堂弟,韓侂胄為了讓呂祖泰供出是受周必大的指使,令臨安知府對他嚴加審訊,無果,杖責一百發配欽州。
趙汝愚死了,朱熹也死了。
韓侂胄成為天子的代言人,開啟南宋的權臣之路。皇帝在手天下任韓走,慶元黨禁終於鬆弛下來。
嘉泰二年(1202)二月,趙汝愚被追複為資政殿學士,十月,朱熹被追複為煥章閣待制致仕。趙汝愚被平反標誌著自紹熙五年到嘉泰二年前後歷時八年的慶元黨禁終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