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滅陳之戰楊廣作用-隋滅陳之戰的過程簡介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隋文帝楊堅命令晋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一切都表明,隋文帝可能會立即發動統一之戰。隋文帝依法施行。滅陳戰爭的總評估也已出爐。週末隋初陳朝喪失了江北土地,陳朝實力越來越不足以挑戰隋朝,陳朝必須認真思考積極應對新的南北對峙形勢。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隋文帝楊堅命令晋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

316年東晉南渡,南北朝並立,到隋朝建立(581年),天下分裂的局面已經持續了265年。

套用一句已經被用濫了的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朝建立之前,事實上天下已呈現出統一的趨勢了。

南朝方面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的禪代,國勢越來越弱,陳的疆域僅有宋朝的一半。

陳宣帝以傾國之力發動的太建北伐,在徐州一線遭到北周強勢阻擊,陳朝十餘萬精銳兵力損失殆盡。

陳朝從此一蹶不振。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楊堅篡周建隋,全盤接收宇文氏帝國的全部成果。

一切都表明,隋文帝可能會立即發動統一之戰。

但眾望所歸的新朝,卻一再拖延戰爭日程,而且一拖就是八年。

直到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才發兵進攻陳朝。這又是為什麼呢?

隋文帝有意放緩政治節奏

事實上隋朝初建時局面並不穩固。

580年,在隋文帝還沒正式稱帝時,北周境內便爆發了三方之亂,北周各地握有兵權的總管發兵討伐楊堅。

雖然不久即告平定,但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楊堅:奪取了中央政權並不意味著穩固掌控了地方政權。

同時,北方突厥也一直不太安分。

一方面,他們扶植北齊殘餘勢力高寶寧,不斷在營州一帶進行軍事騷擾。另一方面,突厥還斷然丟掉了與北周數十年的戰畧同盟關係,明火執仗地屢屢興兵進犯。

就連陳朝也趁機挑釁。

趁隋朝政局不穩,陳軍主動過江進攻廣陵,並拿下了胡墅(在今南京六合區)——連蕞而小邦、手下敗將都欺負到頭上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隋文帝居然忍了下來。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孰輕孰重。陳朝的局部騷擾並不能構成什麼隱患,真正的大敵在北方。

他有意營造一種外松內緊的政治氛圍,既停止了對南陳的反擊,又與南陳互相歸還了俘虜,並不斷對陳朝示好:開皇二年陳宣帝駕崩時,隋文帝還遣使到江南弔唁。

隋文帝的重心暫時放在收拾突厥上。

從開皇三年到七年,隋採取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配合的方法,擊敗了突厥的覈心部落沙缽略可汗部。

開皇七年隋文帝又調發數十萬丁壯,到北方修復長城,以防範突厥捲土重來。

對內的軍事整頓,隋文帝也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他先後設立了河北道(太原)、河南道(洛陽)、西南道(成都)三個行臺,以兒子晋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分別駐紮三地,掌握各個方向重兵,以加强對各個區域的掌控。

內政方面,隋文帝沒有浪費寶貴的和平時間,他大幅度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裁撤了州郡縣三級體制中的郡,改為州縣兩級制,減輕了國家財政負擔、提高了管理效率。

關中和江淮地區還相繼開鑿了運河,關中的運河是為了提高運輸效率,解决京師地區的糧荒問題。江淮方面的運河,則充滿了濃濃的軍事意味。

當這一切準備工作積累到開皇八年時,看似雲淡風輕的準備工作,終於轉化成硬梆梆的實力。

深謀遠慮的滅陳準備

滅陳大計始終未曾停息。

重臣李德林提出過滅陳的總方略。

隋朝建立之初,李德林就頻頻向文帝進獻策,隋文帝對其非常看重——當然看重的只是意見,而非個人,李德林早年間因為反對屠殺北周宗室而被疏遠。

李德林的方略史籍中沒有記載,但從隋文帝的重視程度看應當是一個全面的戰畧計畫。

開皇八年,隋文帝决定不再隱蔽滅陳的企圖時,將李德林所有的滅陳計畫統統抄錄下來,送到晋王楊廣的中軍帳,而後者已經轉任淮南行臺尚書令。

這個所謂的淮南行臺,正是對針對江南的作戰指揮中心。

另一比特重臣高熲提出了一個相當毒辣的“消耗計畫”。

相比李德林高屋建瓴的大戰略,高熲的策略更務實,更具操作性,對南陳的殺傷力也最强。

他建議,利用長江南北莊稼成熟的時間差,在江南農忙而江北農閒時,徵發軍隊作出渡江南攻的樣子,陳朝必然會捨棄農時徵兵防備。

次數多了,陳人不僅錯過農時消耗儲糧,還會因為隋軍屢屢備而不打產生鬆懈心理。日後隋軍真的徵兵南渡,便可以打個出敵不意。

同時,高熲還建議,江南百姓的房屋設施多是竹茅結構,遣小股人馬偷偷過江,順風放火,毀掉陳人財物。

等他們在灰燼中重建好了,再遣人放火。如此這般,肯定能極大消耗陳人的財力。隋文帝依法施行。

這個小刀慢割長流血的辦法,既沒有使隋陳兩國關係全面破裂,也沒有令心大的陳後主引起絲毫警惕,而陳朝沿江一帶的戰爭潜力卻在一點一點耗盡。

負責軍事行動的將軍們也拿出了作戰計畫。

右僕射楊素、虢州刺史崔仲方、吳州總管賀若弼,從戰役指揮到具體行動,各自提出了滅陳軍事行動的實施計畫。其中以崔仲方的建議最具代表性。

他認為,隋軍進攻的方向應定為三道,分別是峽口(今三峽一帶)、漢口和建康,峽口和漢口是陳軍水軍聚集之地,扼守一地便可控制數百裏長江江面,届時兩地必然發生大規模戰役。

隋軍必須大修戰船,投入大量水軍部隊,以牽制住長江中游的陳軍。

建康江北、江西兩面的州郡,乃至淮南淮北一帶,則應集結大量步軍,待中游戰事一起,步軍便渡江直搗陳朝首都。

如果陳軍水軍沿江東下救建康,那麼隋軍水師趁虛追擊,必定大勝。

如果中游大軍坐視不救,那麼建康空虛,勢必無法守備。隋文帝對崔氏的計策也很贊成,於是任命他為基州刺史(今湖北荊門),讓他依策大建水師。

滅陳戰爭的總評估也已出爐。

隋著名文士薛道衡,對於隋陳雙方的形勢對比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觀察,並得出了客觀的判斷。

他對左僕射高熲分析,隋朝有四勝:九州一統是大趨勢,分裂必然不能永遠持續下去,而江東歷來敵不過中原,這是第一勝。

隋主勤於政事,勵精圖治;而陳叔寶卻荒淫無道,國人日漸離心,這是第二勝。

陳朝用人嚴重失策,施文慶、沈客卿、江總都是奸佞無能之輩,卻把持著陳朝大政,這是第三勝。

隋朝疆域廣大、人口眾多,而陳朝疆土狹小,軍隊不過十來萬人,强弱懸殊,這是第四勝。

隋文帝採納多方意見,節奏分明地逐漸落實為具體行動,到開皇八年左右,隋軍主力全部調遣部署至長江沿線,以晋王楊廣領銜,高熲、楊素、虞慶則、王世積、韓擒虎、賀若弼等一流將帥全部改任長江沿線的指揮官。

黑雲壓城城欲摧,全面進攻陳朝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了。

“王氣在此”——浪蕩子弟陳後主的迷之自信

回過頭看陳朝。這些年來,陳後主在幹什麼呢?

陳叔寶即位以後的政治生活,可以用昏、懶、蠢三個字概括。

昏是說他用人不明。

陳朝開國以來碩果僅存的老臣毛喜,經歷過陳朝開國之戰,又是陳宣帝時代的覈心謀臣,有著豐富的軍政經驗。如果能用好此人,陳朝國政應當會維持良好的運轉,不至於數年之間便糜爛不堪。

但陳叔寶不喜歡這位老臣動不動說自己喜好酒色,把他貶到福建南安當了個小小的內史。

而居中用事的江總、孔範、沈客卿、施文慶之流,全都是順風接屁的好手,在陳叔寶做太子時便環繞左右。

等到後主上位,這幾比特把持朝政,這邊厢哄著後主在詩酒美人之間胡天胡地,那邊厢一手遮天予取予奪,把陳朝本來尚稱清簡有序的政治局面弄的一團烏煙瘴氣。

懶是指陳後主懶於政事。

陳朝開國的基礎十分狹小,長江以北寸土皆無,長江天險與隋朝共之。西邊又失去了益州,中游失去了荊州,只剩江南一小片國土。

陳開國以來一直致於擴大戰畧空間,陳宣帝發動太建北伐,一度佔領了江北、淮南大片土地,有效加厚了國防縱深。

週末隋初陳朝喪失了江北土地,陳朝實力越來越不足以挑戰隋朝,陳朝必須認真思考積極應對新的南北對峙形勢。

唯一的可以有作為的,就是利用水軍優勢,防禦上游、進取中游、鞏固下游,甚至可以趁隋朝忙於北方突厥戰事,在隋朝力量薄弱的荊州、峽州一帶嘗試反擊,未嘗不能擴大戰畧空間。

然而這一切都付之闕如,陳後主根本無心進取,對國家整體戰畧既沒有也不想做什麼籌畫考慮。

蠢則是指陳後主對國勢的迷之自信。

陳後主自幼生長於深宮,整日混迹文士之手,沒有經過戰爭歷練,對軍國大事沒有完整的概念。

陳後主對外交技藝、政治捭閡、軍事運籌更是絲毫不通門徑,對隋陳兩國實力、未來走向也沒有任何判斷。反而沉浸在皇帝的尊榮中無法自拔,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誰也無法挑戰。

這樣一個荒唐透頂的皇帝,真是上天送給隋文帝的一份兒大禮。

瓜熟蒂落的天下一統

開皇七年,隋朝附庸國後樑發生了叛逃事件,梁主蕭琮的叔父蕭岩、弟弟蕭瓛率兵逃入南陳,陳後主接納了二蕭。隋文帝遂以此為藉口,展開了伐陳的實質行動。

1.隋軍全面出擊

隋軍在益州製造大量戰船,有人請示是否需要保密。

隋文帝說:“吾將顯行大誅,何密之有!”(《隋書》卷2《文帝本紀》)

不僅公開造船,還把廢棄的木料扔到長江中,故意讓陳朝人看見。隋文帝又命人抄寫了三十萬份詔書,指斥陳後主二十大罪,散發於長江沿線,營造以有道伐無道的政治聲勢。

開皇八年十月甲子,隋文帝正式下詔出師南征。先前已部署在長江沿岸的隋軍,在西起永安東至六合的廣袤戰線上,迅速發起了全面進攻。

具體的部署是,晋王楊廣為征南總節度,率長史高熲、司馬王韶等兵出六合,直接渡江進攻建康。

秦王楊俊率軍出襄陽,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共有總管(一路軍隊的將官)九十比特,軍隊合計五十一萬八千,聲勢相當浩大。

2.上游和中游勢如破竹

楊素率軍下三峽,數年間大造水師的效果體現出來,陳軍扼守三峽的戚昕所部被擊潰。

稍後,荊門陳軍呂仲肅部攔江不成,又被楊素水陸夾擊打敗。鎮守安蜀城的信州刺史顧覺、鎮守警察的荊州刺史陳紀無心抵抗,紛紛順江東下逃竄。

湘州刺史陳叔慎不戰而降,楊素遂得以安然東下,一路高歌猛進,殺到漢口,與秦王楊俊的大軍匯合。至此,陳軍上游的軍隊宣告完蛋。

隋滅陳之戰經過

王世積則從中游進攻,他率軍進入九江。

陳軍中游主力紀瑱所部扼守湓城,此地是連接長江中游、捍衛建康的門戶,故而陳朝投入較大兵力。

王世積率眾苦戰,擊敗紀瑱。

但因為九江以南陳軍尚多,而且贛江水道暢通,陳軍部署於江州的兵力隨時能北上增援建康,王世積便停軍於此,死死把陳軍阻擋在九江以南。

這使得建康當面的隋軍主力可以放心地渡江進攻。

3.建康淪陷

晋王楊廣的主力軍分為南北兩個方向進發,北路由賀若弼率領,從六合渡江進攻京口,南路由韓擒虎率領,從採石磯渡江,以鉗擊之勢奔襲建康。

陳朝沿江諸鎮的急報雪片一樣飛送建康,後主此時正籌畫著舉辦新年元會,掌管機要的施文慶、沈客卿一心哄著後主高興,把急報全部攔下。

危急關頭,陳後主又令鎮守九江的南平王陳嶷、鎮守南徐州(京口)的永嘉王陳彥率所部兵馬乘船回京師,一面要參加年會,一面誇耀軍威,以震懾叛逃而來的後樑蕭岩、蕭瓛。

九江和京口本來就是隋軍攻擊的重點,這個愚蠢的決策無疑又幫了隋軍的大忙。

陳將樊毅、蕭摩訶以及尚書僕射袁憲都是久曆大事的老臣,他們感到京口和採石守備空虛不是好兆頭,商量後建議從建康派一萬精兵,各乘金翅艦加强防守。

這一建議又被江總、施文慶和沈客卿否决。

陳後主也全然不把江防當回事,他愚蠢地說:“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不摧敗。”

都官尚書孔範順竿爬地說,我孔範正擔心官小,如果隋軍敢渡江,我豈不是要靠戰功升官了。

陳後主大笑,於是一頭紮進新年元會,與群奸喝酒吟詩去了,至於江防要事,全然扔到一邊。

時間到了開皇九年元旦,陳後主大宴群臣,醉酒昏睡,到了下午才醒。

採石磯的守軍也在歡樂的氣氛中進入新年,大部分人都喝得爛醉如泥。

隋軍賀若弼部抓住機會迅速渡過長江,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京口,生擒陳朝守將黃恪。韓擒虎也順利地渡過採石。

陳後主聞報大驚,慌亂地分派諸將四出抵禦。然而為時已晚。

韓擒虎過江後一路向東北方向狂奔,南豫州姑孰(今安徽當塗)守將樊巡率軍抵抗,不到半天便被擊敗。

賀若弼急進至鐘山,準備直撲建康台城。陳後主憂懼不已,計無所出。

蕭摩訶和任忠建議派水軍到六合截斷隋軍後路,將其主力與前鋒隔絕,然後堅守台城,拖死人少勢孤的賀若弼。

後主不敢派兵外出,在孔範的攛掇下,將台城內剩下的十萬餘軍馬排成大隊,令蕭摩訶為前鋒,到鐘山與賀若弼決戰。

蕭摩訶的妻子被陳後主姦污,本無戰心。結果大軍一交,賀若弼雖只有八千人,卻將陳軍打的大敗虧輸。蕭摩訶在陣上被生擒,只剩下將軍魯廣達還在苦戰不息。

陳後主逃回台城,任忠謊稱出城整頓餘眾和船隻,預備逃往江州或湘州的主力軍,再圖複振。陳後主給了他兩袋金子,讓他安撫人心。

不料這位老將軍一出宮門,馬上就當了二五仔。韓擒虎大軍原來已經殺到台城二十裡外的新林浦,任忠二話不上,到韓擒虎軍中投降,並把台城情况一五一十告訴了韓擒虎。

韓擒虎於是速揀輕騎五百,狂奔至城下,順利地殺進毫無防備的台城。

陳後主無處躲避,便和張、孔兩個寵妃藏進枯井。

隋軍沖進後宮,將後主父子,宗室諸王、江總、施文慶等在朝諸高官一股腦生擒。賀若弼掃除了魯廣達餘部,也與當晚殺進台城。

佔領台城,進行政治宣判後,陳後主及陳朝所有宗室子弟被俘入長安。隋軍又迅速兵分數路,深入掃蕩陳朝南方的地盤,佔領了南方州郡。

隋文帝自信足以駕馭得了南朝的人心,見陳後主不過是個酒囊飯袋,大方地封他為長城公。

陳後主後來安然活到仁壽四年,52歲時病逝於洛陽。

至此,陳朝自557年建國,歷經武帝、文帝、宣帝、後主,共三世四比特皇帝,享國32年,宣告壽終正寢。

隋文帝楊堅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結束了西晋末年以來270餘年的分裂局面,中華帝國走進了全新歷史時期。

本文轉載自全歷史https://www.allhistory.com/detail/59104a0255b542257a00de65/article/detail/5c6a25ea3ae20d0001c4a4c7

本文標題: 隋滅陳之戰楊廣作用-隋滅陳之戰的過程簡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296451436598
相关資料
王頒簡介-王頒是誰
王頒,男,字景彥,生卒年不詳。王頒祖父王神念,為梁左衛將軍,為梁太尉王僧辯次子。王僧辯平侯景之亂時,將王頒留在荊州。王僧辯被陳武帝陳霸先設計殺死時,王頒號慟而絕,立志報仇。
標籤: 王頒 歷史 王僧辯
楊堅簡介-楊堅有幾個妻子
近臣劉昉、鄭譯等和楊堅有舊,並且楊堅有“重名”,矯詔謀引楊堅輔政。12月31日,楊堅在得知趙王宇文招想謀殺他,便誣陷趙王宇文招及越王宇文盛謀反,趙王和越王的諸子也皆被楊堅一起誅殺。尉遲迥兵敗後,宇文招幼子下落不明。在先前的2月20日,罷左、
標籤: 楊堅 隋朝歷史 唐朝 隋朝 宇文泰
禪宗歷代祖師清單-禪宗覈心思想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到五祖弘忍時,即以“東山法門”名聞當朝,禪宗作為一個宗派正式形成。中唐時期,慧能一系崛起,逐漸成為禪宗正統。到西元8世紀下半葉,禪宗又造出“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並給以不同的思想形象。元代以後,禪宗接連遭受政治打擊和限制
標籤: 禪宗 日本禪宗 文化 佛教
遣隋使的代表人物-遣隋使什麼意思
遣隋使是日本推古天皇朝派遣到中國隋朝的使節團。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攝政,西元600年、西元607年、西元608年、西元610年、西元614年五次遣使入隋。遣隋使清單關於日本派遣遣隋使的次數,有不同種說法。但根據《日本書紀》和《隋書》的記載來看,
標籤: 歷史 日本書紀 隋朝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