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杯酒釋兵權發生在什麼朝代?

杯酒釋兵權現存“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所寫的《丁晋公談錄》和北宋仁宗時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其中並沒有戲劇性的“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王曾的《筆錄》中就出現了“杯酒釋兵權”的雛形。

“陳橋兵變”後,儘管宋太祖已黃袍加身,但“廢置天子,變易朝廷”之類的軍事政變,仍有可能重演。當時禁軍的九名高級統帥,或是太祖稱帝前的結拜兄弟,或是趙宋集團的中堅人物,他們在趙宋集團的崛起和“陳橋兵變”中均有極大貢獻,是集兵權、功勳於一身的趙氏王朝的開國元勳。

功高則震主,權大則不測。這種功高權重的情形,對太祖及其子孫的皇位,確乎是一個潜在的威脅。太祖有一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雖然是針對南唐政權而言的,卻也把他對功臣近侍的戒備之心,表露得淋漓盡致。對南唐可以用武力征伐,但對手下的開國元勳怎樣處置,讓深諳機謀的宋太祖非常棘手。

建隆二年(961)七月,太祖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

趙普回答道:“陛下深謀遠慮,提出這一問題,此乃天地人神之福也。唐末以來皇祚數移,兵革不休,戰亂頻仍,根本原因就在於方鎮勢力太大,君弱臣强。現在要革除這一弊端,唯有削奪方鎮的權力,控制他們的財政,收編他們的精兵,這樣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我全都明白了。”

宋太祖趙匡胤

一天晚朝結束,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太祖突然摒退左右侍從,推心置腹地向他們訴起了衷腸。他說:“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我是到不了今天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是,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太祖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置,誰不想坐坐呢?”石守信等人聽出了話中之音,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异心呢?”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异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一席話,軟中帶硬,將領們知道自己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頓時冷汗淋漓,一邊流淚,一邊叩頭,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明路。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所有追求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些金錢,多有些享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困而已。你們不如放弃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宅,為子孫置下永久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我再同你們結為兒女親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太祖已經把話講得這樣明白,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的恩德。第二天,侍衛親軍司馬步兵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張令鐸、殿前司副都點檢高懷德、都指揮使王審琦等,都上錶聲稱自己有病,要求解除軍職,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上去任節度使。

與此同時,太祖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另選一些資歷較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分別掌管三衙。這三衙又互不統屬,互相牽制,這樣,軍權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了。

後來,太祖還果真兌現了互聯姻親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還讓三弟光美做了張令鐸的乘龍快婿。君臣無猜,共保富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上述故事主要取自司馬光的《涑水記聞》,後來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也作了詳細記載,再後來,幾乎所有相關的歷史書籍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個故事,很少有人提出懷疑。

杯酒釋兵權

現存“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所寫的《丁晋公談錄》和北宋仁宗時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

丁謂的《談錄》記述了趙匡胤與趙普的一段對話。宰相趙普對太祖趙匡胤說:“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兵權太重,不能再讓他們領兵了。”趙匡胤聽後不以為然,說道:“石、王這兩位老將是我多年的老朋友,難道還怕他們造反嗎?”趙普說道:“石、王這兩位老將肯定不會造反。但他們缺乏統帥才能,日後肯定制伏不了部下。如果其屬下將官要造反的話,他們也會身不由己的。”太祖仍然表示懷疑地說:“這二人受國家如此重用和恩惠,難道會有負於我?”趙普從容答道:“只怕就如陛下,怎麼也負於周世宗了呢?”太祖頓時大悟,就聽從了趙普的提議,罷了兩人的兵權。

這段記載說明,太祖是在被趙普說服後,才開始按照趙普的建議著手進行解除兵權的。其中並沒有戲劇性的“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

王曾的《筆錄》中就出現了“杯酒釋兵權”的雛形。他是這樣描述的:相國趙普屢以為言,太祖於是不得已召來石守信等到宮中酒宴,談到過去彼此親密無間的快樂往事時,乘機進言:“我與諸位,兄弟相稱,義同骨肉,哪裡有什麼芥蒂?但是言官們進說不已,我也不得不有所考慮,以今天的情况講,不如各位自選風水寶地,出守外藩,世襲官爵,租賦所入,也足以自奉,這樣優哉遊哉地安度晚年,不亦樂乎?我後宮中有幾個女兒,當與諸位的公子攀親,以示君臣無間。諸位看如何?”

石守信等人都心領神會,叩首稱謝,於是石、高、王諸人各歸藩鎮,俱蒙皇親婚約,後二十多年,仍貴裔顯赫。

這段記載說明,“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首次出現於仁宗時期,但情節較為簡略;直到神宗時期的《涑水紀聞》,故事才變得有聲有色起來。

與司馬光大體同時的王鞏在《聞見近錄》中也有一段類似的記載:“太祖即位,方鎮多偃蹇,所謂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諸方鎮,授以弓劍,人馳一騎,與上私出固子門大林內,下馬酌酒。上語方鎮曰:‘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方鎮伏地戰慄。上再三諭之,伏地不敢對。上曰:‘爾輩既欲我為天下主,爾輩當盡臣節,今後無複偃蹇。’方鎮再拜呼萬歲。”

這段故事很有趣味,草莽氣十足,很有點像“馬上得天下”的趙匡胤的做派。由於司馬光名氣太大,使這段西方決鬥式的林中對決反而湮沒無聞了。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有學者對史料仔細考證後,對“杯酒釋兵權”這一生動的歷史故事提出了有力的質疑。

首先,《談錄》只講罷石守信、王審琦二人的兵權,並無設宴請客這一情節。而《筆錄》記載罷去兵權的夙將,除了石守信、王審琦外,還有其他幾比特將領,並增添了太祖設宴與夙將“道舊相樂”的情節。

後世所謂“杯酒釋兵權”一說,基本上都出於此。《涑水紀聞》則稱石守信、王審琦等皆被罷軍權,以散官就第,而又大事鋪張設宴道舊情節,繪聲繪影,恍如身歷其境。看來,該故事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遞增過程。距離當事人的時代愈遠,記載卻愈加生動詳細,顯然,是編寫人為了把故事寫得生動有趣,不斷添加、潤色的結果。

其次,三書都說此事與趙普有關,但說法卻不一致。據《談錄》,罷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是宋太祖聽了趙普一次談話之後决定的;據《筆錄》,則是在趙普多次苦諫之下,太祖“不得已”才同意的;而到了《涑水紀聞》,卻是太祖、趙普兩人共同謀劃的結果。

第三,上述三種史料,對石、王被削去兵權後的出路,說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只說“不令石、王主兵”,有的說他們“尋各歸鎮”,有的則說他們“皆以散官就第”。到底他們“釋兵權”之後幹什麼去了,沒有可以取信於人的一致的說法。

第四,“杯酒釋兵權”這樣一件大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不見片語。元末,根據《太祖實錄》、《三朝國史》等編成的《宋史·太祖記》,對此事也不著點墨,如果真有這件值得當時稱頌的大事,《實錄》、《國史》是不會不書的。

第五,“杯酒釋兵權”這件事究竟發生在北宋哪一年,以上三本書均沒有記載,而比司馬光還晚一百多年的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裏說它發生於建隆二年(961)七月。

仔細閱讀《宋史》可以發現一個很大的漏洞,建隆二年六月甲午(初二)太祖母杜太后病逝,六月初到七月初,按照當時的慣例,應是國喪期間,當時朝廷上下不准作樂,更不准宴飲。

趙匡胤不可能違反這種禮儀,而且“杯酒釋兵權”故事說趙普正擔任宰相,而建隆二年時,趙普的職位僅為樞密副使,三品,還不足以同趙匡胤密謀大事。他第一次拜相是在乾德二年(964),這已是“杯酒釋兵權”之後三年了。

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杯酒釋兵權”這件事雖然聽起來很有趣味,但經不起推敲,應該是子虛烏有的。另一些學者認為,“杯酒釋兵權”對宋代的政治、軍事歷程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不可能是杜撰出來的。

“杯酒釋兵權”經歷了一個從簡到詳的發展過程,也許可以成立,但說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編造過程,則是不能成立的。其實,我們可以忽略“杯酒”的細節,而關注“釋兵權”的本質。

總之,太祖削奪兵權、改革兵制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宋朝軍隊的長期穩定,徹底結束武人亂政的動盪局面,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

但其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北宋一代,武人以保身全名為大幸,太宗以後幾無名將,唯一值得稱道的狄青也遭猜忌而死。其後,在面對女真族猝然南侵的淩厲攻勢時,北宋王朝轟然倒塌。

本文標題: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杯酒釋兵權發生在什麼朝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29241359952
相关資料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哪些?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複長。——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唐杜甫《端午日賜衣》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殷堯潘《端午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
標籤: 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節的習俗 屈原
《離騷》著名經典名句離騷中的名句名篇有哪些
離騷著名經典名言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標籤: 離騷 九章·抽思 九章·涉江
聊齋志異-神女篇有哪些情節?該怎樣翻譯呢?
聊齋志異《何仙》原文長山王公子瑞亭[1],能以乩蔔[2]。乩神自稱何仙,乃純陽弟子[3],或謂是呂祖所跨鶴雲。每降,輒與人論文作詩。李太史質君師事之[4],丹黃課。聊齋志異《何仙》翻譯長山縣公子王瑞亭,能扶乩算卦。辛未年,文宗朱軾駕臨濟南,
標籤: 文宗 李生
當縣衙都頭的武松一年俸祿是多少?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當縣衙都頭的武松一年俸祿是多少大家都熟知嗎?下山時巧遇獵戶,一同來到陽穀縣縣衙,將賞銀全贈與了眾比特獵戶。知縣愛其忠厚仁德,任命他為都頭。當然,武松並不是小說集中編造的人物,古代歷史確實是存在這個人的。綜上所述,武松一年的俸祿大約在1500
標籤: 中國古代史 宋朝 歷史 讀書 周侗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