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陽休之傳】原文翻譯,陽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風概

陽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風概,好學,愛文藻,時人為之語曰:“能賦能詩陽休之。”文宣崩,征休之至晉陽,經紀喪禮,與魏收俱至。皇上非常贊同陽休之的建議。

陽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風概,好學,愛文藻,時人為之語曰:“能賦能詩陽休之。”孝昌中,杜洛周陷薊城,休之與宗室南奔章武,轉至青州。葛榮寇亂,河北流人,多凑青州。休之知將有變,請其族叔伯彥等潜歸京師避之。多不能從,休之垂涕別去。俄而邢杲作亂,伯彥等鹹為土人所殺,諸陽死者數十人,唯休之兄弟免。齊受禪,除散騎常侍,監修起居注。頃之,坐詔書脫誤,左遷驍騎將軍。文宣郊天,百僚鹹從,休之衣兩襠甲,手持白棒。時魏收為中書令,嘲之曰:“義真服未?”休之曰:“我昔為常伯,首戴蟬冕;今處驍遊,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談笑晏然,議者服其夷曠。文宣崩,征休之至晉陽,經紀喪禮,與魏收俱至。尚書令楊遵彥與休之等款狎,相遇中書省,言及喪事,收掩淚失聲,休之顰眉而已。他日遵彥謂曰:“昨聞諱,魏少傅悲不自勝,卿何容都不流涕?”休之曰:“天保之世,魏侯時遇甚深,鄙夫以眾人見待,佞哀詐泣,實非本懷。”皇建初,兼度支尚書。昭帝留心政道,訪以政術,休之答以明賞罰,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為政教之先。帝深納之。休之多識故事,諳悉氏族,凡所選用,莫不才地俱允。簡率不樂煩職典選稍久非其所好每謂人曰此官實自清華但煩劇妨吾賞適真是樊籠矣休之早得才名,為人物所傾服,外如疏放,內實謹厚。少年頗以峻急為累,晚節以通美見稱。魏收在日,深為收所輕,魏殂後,以先達見推。位望雖高,虛懷接物,為縉紳所愛重。隋開皇二年,終於洛陽。

(節選自《北史陽休之傳》)

翻譯:

陽休之,字子烈,才華出眾性格豪爽有節操,熱愛學習,喜好文章辭藻,當時的人為此說道:“能作賦能寫詩的只有陽休之。”孝昌年間,杜洛周攻破薊城,陽休之和同宗向南逃到章武,又輾轉到了青州。此時葛榮作亂,黃河以北的流離的百姓都聚集到青州。休之預料將要發生變亂,請求他的族叔陽伯彥等人悄悄返回京城避難。很多人都不聽從他的勸告。陽休之流著淚告別眾人離開了青州。不久邢杲叛亂,陽伯彥等人都被當地的人殺害,姓陽的死者多達幾十人,只有陽休之兄弟倖免於難。北齊接受禪讓後,授任陽休之為散騎常侍,監修起居注。不久,陽休之因為撰寫詔書出現錯誤而獲罪,貶為驍騎將軍。文宣帝郊祭天地,百官都跟在後面,陽休之穿著兩襠甲衣,手裡拿著一根白棍子。當時魏收擔任中書令,嘲笑陽休之說:“義真穿朝服了嗎?”陽休之說:“我從前擔任侍中,頭戴蟬冕;現在我擔任驍騎將軍,身穿衫甲。我能文能武,怎麼就一定比不上你的呢?”陽休之依然談笑風生情緒安寧,議論的人也佩服他的坦蕩和曠達。文宣帝去世,徵召陽休之到晉陽,讓他負責操辦喪禮,陽休之與魏收一起到達。尚書令楊遵彥與陽休之等人關係親昵,他們在中書省相遇,當談到文宣帝的喪事時,魏收失聲痛哭,陽休之只是皺著眉頭而已。後來楊遵彥對陽休之說:“那天談到文宣帝的喪事時,魏少傅悲痛不能控制,你為什麼沒有流淚呢?”陽休之說:“在天保時代,魏少傅當時得到的待遇很高,而鄙人我只是受到一般人的待遇,假裝悲哀和哭泣,實在不是我的本意。”皇建初年,陽休之兼任度支尚書。孝昭帝對為政之道很用心,他向陽休之詢問政治策略,陽休之回答說賞罰應該分明,為官之人要遵守規則,禁止驕奢淫逸,體恤百姓的疾苦,這些都是政策和教化百姓首要的事。皇上非常贊同陽休之的建議。陽休之記得很多先朝的掌故,熟悉氏族的情况,凡是他所選用的人才,沒有不是才能和門第都很得當的。陽休之性格直率不樂於從事煩瑣的事務,他長期掌管選拔官吏的工作,但心裡並不喜歡這項工作,他經常對別人說:“這個官職的確清高顯貴,但是卻非常煩瑣,妨礙了我閒適之意,真像一隻樊籠中的鳥。”陽休之很早就有才華和名聲,被人們所欽慕和佩服,他表面好像很粗放,而實際上卻很嚴謹厚道。他年輕時因為性情嚴厲急躁而受到牽累,晚年則因為博識友善而被人稱讚。魏收在世時,陽休之很受他的輕視,魏收去世後,陽休之因為是有學問和有道德的前輩而被推重。他的官位和名望雖然很高,但他仍然能謙虛地待人接物,受到官吏們的熱愛和尊重。隋朝開皇二年,在洛陽逝世。

資料標籤: 陽休之 魏收
本文標題: 【北史陽休之傳】原文翻譯,陽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風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27240891031
相关資料
《與陽休之書》原文譯文,陽生大弟,吾比以家貧親老
ゼ藻期之ひ繡,發議必在芬香,茲自美耳,吾無取焉,嘗試論之,夫昆峰積玉,光澤者前毀,瑤山叢桂,芳茂者先折。譯文在我(居住的)縣城西邊,有一座像雕刻出來的山。父慎,仕魏,曆雁門、咸陽二郡太守,政有能名。鴻勳弱冠,與同郡盧文符並為州主簿。在官清素
標籤: 文化 讀書 歷史
【晉書·江統傳】原文翻譯,江統,字應元,陳留圉人也
遷廷尉正,每州郡疑獄,斷處從輕。統舉高平郗鑒為賢良,陳留阮修為直言,濟北程收為方正,時以為知人。成年後繼承他父親江祚的爵位,被任命為山陰縣令。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時候,江統作誄文悼念,敘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當時的人認為江統有知人之能。
標籤: 江統 歷史 晉書
【徙戎論】全文翻譯,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
戎狄天性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其性氣貪婪,兇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為甚。故仲尼稱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雍州之戎,常為國患,中世之寇,惟此為大。非我族類,其心必异,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玩習,侮其輕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漢朝 關中 胡人
周書·姚僧垣傳原文翻譯,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
僧垣後至,曰:“困則困矣,終當不死。若專以見付,相為治之。”僧垣為合湯散,所患即瘳。僧垣以為諸藏俱病,不可並治。乃處方進藥,帝遂得言。乃詔僧垣赴行在所。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僧垣知帝診候危殆,必不全濟。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僧垣認為
標籤: 歷史 梁高祖 雲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