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密檄洛州文】作者祖君彥,原文注釋

為李密[1]檄洛州文自元氣肇辟,厥初生人,樹之帝王,以為司牧,是以羲農軒頊[2]之後,堯舜禹湯之君,靡不祗畏上元,愛育黔首,幹幹終日[3],翼翼小心,馭朽索而同危,履春冰而是懼。謙德軫於責躬,憂勞切於罪己。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於匡床。遂令君子結舌,賢人緘口。有一於此,未或不亡。此則厭德之象已彰,代終之兆先見。

為李密[1]檄洛州文

自元氣肇辟,厥初生人,樹之帝王,以為司牧,是以羲農軒頊[2]之後,堯舜禹湯之君,靡不祗畏上元,愛育黔首,幹幹終日[3],翼翼小心,馭朽索而同危,履春冰而是懼。故一物失所,若納隍[4]而愧之;一夫有罪,遂下車而泣之[5]。謙德軫於責躬,憂勞切於罪己。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蟠木距於流沙[6],瀚海窮於丹穴[7],莫不鼓腹擊壤[8],鑿井耕田,致之升平,驅之仁壽。是以愛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國多年,祚延長世。未有暴虐臨人,克終天比特者也。

隋氏往因週末,預奉綴衣[9],狐媚而圖聖寶,胠篋以取神器。及纘承負扆[10],狼虎其心,始曀明兩[11]之暉,終幹少陽[12]之比特。先皇大漸,侍疾禁中,遂為梟獍,便行鴆毒。禍深於莒僕[13],釁酷於商臣[14],天地難容,人神嗟憤!州籲[15]安忍,閼伯日尋[16],劍閣[17]所以懷凶,晉陽[18]所以興亂,甸人為罄[19],淫刑斯逞。夫九族既睦[20],唐帝闡其欽明;百世本枝,文王錶其光大。况複隳壞磐石,剿絕維城,唇亡齒寒,寧止虞虢[21]?欲其長久,其可得乎!其罪一也。

禽獸之行,在於聚麀,人倫之體,別於內外。而蘭陵公主[22]逼幸告終,誰謂敤首[23]之賢,翻見齊襄[24]之耻。逮於先皇嬪禦,並進銀環[25];諸王子女,鹹貯金屋[26]。牝雞鳴於詰旦,雄雉恣其群飛,衵衣戲陳侯之朝[27],穹廬同冒頓之寢[28]。爵賞之出,女謁[29]遂成,公卿宣淫,無複綱紀。其罪二也。

平章百姓,一日萬機,未曉求衣,昃晷不食。大禹不貴於尺璧[30],光武[31]不隔於支體,以是憂勤,深慮幽枉。而荒湎於酒,俾晝作夜,式號且呼,甘嗜聲伎,常居窟室,每借糟丘。朝謁罕見其身,群臣希睹其面,斷决自此不行,敷奏於是停擁。中山千日之飲[32],酩酊無名;襄陽三雅之杯[33],留連詎比?又廣召良家,充選宮掖,潜為九市[34],親駕四驢,自比商人[35],見要逆旅。殷辛之譴為小,漢靈之罪更輕,內外驚心,遐邇失望。其罪三也。

上棟下宇[36],著在《易》爻;茅茨采椽[37],陳諸史籍。聖人本意,惟避風雨,詎待朱玉之華,寧須綈錦之麗!故璿室崇構[38],商辛以之滅亡;阿房崛起,二世是以傾覆。而不遵古典,不念前章,廣立池臺,多營宮觀,金鋪玉戶,青瑣丹墀,蔽虧日月[39],隔閡寒暑[40]。窮生人之筋力,罄天下之資財,使鬼尚難為之,勞人固其不可。其罪四也。

公田所徹,不過十畝[41];人力所供,才止三日[42]。是以輕徭薄賦,不奪農時,寧積於人,無藏於府[43]。而科稅繁猥,不知紀極;猛火屢燒,漏卮[44]難滿。頭會箕斂[45],逆折十年之租[46];杼軸其空[47],日損千金之費。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於匡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烟火斷滅。西蜀王孫[48]之室,翻同原憲之貧[49];東海糜竺[50]之家,俄成鄧通[51]之鬼。其罪五也。

古先哲王,蔔征巡狩,唐虞五載[52],周則一紀[53]。本欲親問疾苦,觀省風謠,乃複廣積薪芻,多備饔餼。年年曆覽,處處登臨,從臣疲弊,供頓辛苦。飄風凍雨,聊竊比於先驅[54];車轍馬跡,遂周行於天下[55]。秦皇之心未已,周穆之意難窮[56]。宴西母而歌雲[57],浮東海而觀日[58]。家苦納秸[59]之勤,人阻來蘇[60]之望。且夫天下有道,守在海外[61],夷不亂華[62],在德非險[63]。長城之役,戰國所為,乃是狙詐之風,非關稽古之法。而追跡秦代,板築更興,襲其基墟,延袤萬裏,屍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滿於山川,號哭動於天地。其罪六也。

遼水之東,朝鮮之地,《禹貢》以為荒服[64],周王弃而不臣,示以羈縻,達其聲教,苟欲愛人,非求拓土。又强弩末矢,理無穿於魯縞[65];沖風餘力,詎能動於鴻毛[66]?石田[67]得而無堪,雞肋[68]啖而何用?而恃眾怙力,强兵黷武,惟在併吞,不思長策。夫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69],遂令億兆夷人,只輪莫返[70]。夫差喪國,實為黃池之盟[71];苻堅滅身,良由壽春之役[72]。欲捕鳴蟬於前,不知挾彈在後。複矢相顧,髽[73]而成行,義夫切齒,壯士扼腕。其罪七也。

直言啟沃[74],王臣匪躬[75],惟木從繩,若金須礪。唐堯建鼓,思聞獻替之言;夏禹懸鞀,時聽箴規之美。而愎諫違蔔,蠹賢嫉能,直士正人,皆由屠害。左僕射、齊國公高穎[76],上柱國、宋國公賀若弼[77],或文昌上相,或細柳[78]功臣,暫吐良藥之言,翻加屬鏤之賜[79]。龍逢無罪,便遭夏癸之誅;王子何辜?濫被商辛之戮[80]。遂令君子結舌,賢人緘口。指白日而比盛,射蒼天而敢欺,不悟國之將亡,不知死之將至。其罪八也。

設官分職,貴在銓衡;察獄問刑,無聞販鬻。而錢神起論,銅臭為公,梁冀受黃金之蛇[81],孟佗薦蒲萄之酒[82]。遂使彝倫攸篸,政以賄成,君子在野,小人在位[83]。積薪居上,同汲黯之言[84];囊錢不如,傷趙壹之賦[85]。其罪九也。

宣尼有言,無信不立,用命賞祖,義豈食言?自昏主嗣比特,每歲行幸,南北巡狩,東西征伐。至如浩亹陪蹕,東都守固,閿鄉野戰,雁門解圍。自外征夫,不可勝紀。既立功勳,須酬官爵。而志懷翻覆,言行浮詭,危急則勳賞懸授,克定則絲綸不行,异商鞅之頒金[86],同項王之刓印[87]。芳餌之下,必有懸魚[88],惜其重賞,求人死力,走丸逆坡,匹此非難。凡百驍雄,誰不仇怨。至於匹夫蕞爾,宿諾不虧,既在乘輿,二三其德[89]。其罪十也。

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况四維不張,三靈總瘁,無小無大,愚夫愚婦,共識殷亡,鹹知夏滅。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决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是以窮奇[90]灾於上國,猰?[91]暴於中原。三河縱封豕之貪,四海被長蛇之毒[92],百姓殲亡,殆無遺類,十分為計,才一而已。蒼生懍懍,鹹憂杞國之崩[93];赤子嗷嗷,但愁曆陽之陷[94]。且國祚將改,必有常期,六百殷亡之年,三十姬終之世[95]。故讖籙雲:“隋氏三十六年而滅。”此則厭德之象已彰,代終之兆先見。皇天無親,惟德是輔[96]。况乃攙搶竟天,申繻謂之除舊[97];歲星入井,甘公以為義興[98]。兼朱雀門燒,正陽日蝕[99],狐鳴[100]鬼哭,川竭山崩[101]。並是宗廟為墟之妖,荊棘旅庭[102]之事。夏氏則灾釁非多,殷人則咎征更少。牽牛入漢,方知大亂之期[103];王良策馬,始驗兵車之會[104]。

今者順人將革,先天不違,大誓孟津[105],陳命景亳[106],三千列國,八百諸侯,不謀而同辭,不召而自至。轟轟隱隱,如霆如雷,彪虎嘯而穀風生,應龍驤而景雲起。我魏公[107]聰明神武,齊聖廣淵,總七德而在躬,包九功而挺出。周太保、魏公之孫,上柱國、蒲山公之子。家傳盛德,武王承季曆之基[108];地啟元勳,世祖嗣元皇之業。篤生白水,日角之相便彰[109];載誕丹陵,大寶之文斯著[110]。加以姓符圖緯,名協歌謠,六合所以歸心,三靈所以改蔔[111]。文王厄於羑裏[112],赤雀方來[113];高祖隱於碭山,彤雲自起[114]。兵誅不道,《赤伏》至自長安[115];鋒銳難當,黃星出於梁、宋[116]。九五龍飛[117]之始,天上人豹變[118]之初,曆試諸難,大敵彌勇。上柱國、司徒、東郡公翟讓[119]功宣締構,翼亮經綸,伊尹之佐成湯,蕭何之輔高帝。上柱國、總管、齊國公孟讓[120],柱國、曆城公孟暢,柱國、絳郡公裴行儼[121],大將軍、左長史邴元真等,並運籌千里,勇冠三軍,擊劍則截蛟[122]斷鼇[123],彎弧則吟猿落雁[124]。韓、彭、絳、灌[125],成沛公[126]之基;寇、賈、吳、馮[127],奉蕭王[128]之業。複有蒙輪[129]挾輈[130]之士,拔距投石之夫,驥馬追風,吳戈照日。魏公屬當期運,伏茲億兆。躬擐甲胄,跋涉山川,櫛風沐雨,豈辭勞倦,遂起西伯[131]之師,將問南巢[132]之罪。百萬成旅,四七[133]為名,呼吸則河、渭絕流,叱吒則嵩、華自拔。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擊陣,何陣不摧!譬猶瀉滄海而灌殘熒,舉昆侖而壓小卵。鼓行而進,百道俱前,以今月二十一日届於東都。而昏朝文武、留守段達等,昆吾惡稔[134],飛廉奸佞[135],久迷天數,敢拒義兵,驅率醜徒,眾有十萬,回洛倉北,遂來舉斧。於是熊羆角逐,貔虎爭先,因其倒戈之心[136],乘我破竹之勢,曾未旋踵,瓦解冰銷,坑卒則長平未多[137],積甲則熊耳為小[138]。達等助桀為虐,嬰城自固,梯沖亂舞,徒設九拒[139]之謀;鼓角將鳴,空憑百樓之險[140]。燕巢衛幕[141],魚遊宋池[142],殄滅之期,匪朝伊暮。然興洛、虎牢,國家儲積,我已先據,為日久矣。既得回洛,又取黎陽,天下之倉,盡非隋有。四方起義,足食足兵,無前無敵。裴光祿仁基,雄才上將,受脤專征,遐邇攸憑,安危是托,乃識機知變,遷殷事夏。袁謙擒自藍水,張須陀獲在滎陽,竇慶戰沒於淮南,郭詢授首於河北,隋之亡候,聊可知也。清河公房彥藻,近秉戎律,略地東南,師之所臨,風行電擊。安陸、汝南,隨機蕩定;淮安、濟陽,俄然送款。徐圓朗已平魯郡,孟海公又破濟陽,海內英雄,鹹來回應。封民贍取平原之境,郝孝德據黎陽之倉,李士雄虎視於長平,王德仁鷹揚於上黨。滑公李景、考功郎中房山基發自臨渝,劉興祖起於白朔,崔白駒在潁川起,方獻伯以譙郡來,各擁數萬之兵,俱期牧野之會。滄溟之右,函穀以東,牛酒獻於軍前,壺漿盈於道路。諸君等並衣冠世胄,杞梓[143]良才,神鼎靈繹[144]之秋,裂地封侯之始,豹變鵲起,今也其時,鼉鳴[145]鱉應[146],見機而作,宜各鳩率子弟,共建功名。耿弇之赴光武[147],蕭何之奉高帝[148],豈止金章紫綬,華蓋朱輪,富貴以重當年,忠貞以傳奕葉,豈不盛哉!

若隋代官人,同吠堯之犬[149],尚荷王莽之恩[150],仍懷蒯聵之祿。審配[151]死於袁氏,不如張郃[152]歸曹;範增[153]困於項王,未若陳平[154]從漢。魏公推以赤心,當加好爵,擇木而處,令不自疑。脫猛虎猶豫[155],舟中敵國[156],夙沙之人共縛其主[157],彭寵[158]之僕自殺其君,高官上賞,即以相授。如暗於成事,守迷不反,昆山縱火,玉石俱焚[159],爾等噬臍[160],悔將何及!黃河帶地,明餘旦旦之言;皎日麗天,知我勤勤之意。佈告海內,鹹使聞知。

作品注釋

[1]李密(582-618),字法主。曾祖及祖父為北朝顯貴,父為隋柱國、蒲山郡公。密襲父爵,為侍從官。大業初年,稱病自免官,閉戶讀書。楊玄感反,李密往投為謀主。後玄感敗,李密逃亡。時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已活動於河南東部鄭州、商丘一帶。616年(大業十二年),李密投瓦崗軍。瓦崗軍首領翟讓派李密遊說河南地區武裝勢力歸附瓦崗軍,頗有成效。李密又獻策,勸翟讓迎擊前來鎮壓瓦崗軍的隋將張須陀軍,瓦崗軍大敗隋軍,聲威漸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讓便命他統率一部分瓦崗軍。李密又建議襲取興洛(洛口)倉,開倉賑濟貧民,由是起事隊伍迅速壯大。617年(大業十三年)初,李密獲准建立由他直接領導的“蒲山公營”。這時李密在瓦崗軍中已很有威信,翟讓乃推李密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軍元帥府。這時瓦崗軍佔領了洛口、回洛倉,逼近東都。十一月,李密與翟讓的衝突鬥爭終於表面化,並發生火拼。李密藉口置酒招待翟讓等飲宴,席間殺了翟讓及其親信,取得了瓦崗軍的領導大權。但此後瓦崗軍在與洛陽隋軍相峙的戰鬥中屢屢失利,力量大减。618年(大業十四年)三月江都兵變,宇文化及等殺煬帝,並率眾十餘萬西歸。洛陽的越王侗招撫李密,使李密討化及。兩軍在黎陽附近激戰,化及敗走,李密軍也損失嚴重。這時王世充在洛陽又發動政變,挾制朝政,乘勢襲擊瓦崗軍。李密大敗西走,無處可歸,只得率餘眾降唐李淵。十四年底,李密叛唐,襲據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又南入熊耳山,最終為唐兵所殺,年僅三十七歲。

[2]伏羲神農軒轅顓頊

[3]《易·幹》:“君子終日幹幹,夕惕若厲,無咎。”

[4]《孟子·萬章下》稱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納之溝中。”漢張衡《東京賦》:“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納之於隍。”謂推入城池中。

[5]漢·劉向《說苑·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6]相傳高辛氏東至蟠木,西至流沙。

[7]瀚海即沙漠,在北方;丹穴多金玉,在南方。

[8]《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謐《帝王世紀》:“捍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

[9]《尚書·立政》記載的官名有“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綴衣”,掌管周王的衣冠服飾,其職掌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尚衣”。楊堅父親楊忠是西魏、北周開國功臣,封隋國公。楊忠死後,楊堅襲父爵,女兒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見,楊堅不僅是關隴集團上層强有力的軍事統帥,還是皇親國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周靜帝宇文闡即位,楊堅便以入宮輔政為由,總攬軍政大權,號稱'假黃鉞左大丞相',都督內外軍事。西元五年二月,楊堅逼宇文闡讓出帝位,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

[10]扆,屏風。古時帝王背著屏風,南面而見諸侯,負扆意即稱帝。

[11]《易·離》“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後以明兩指賢能帝王,頌揚其明照四方。

[12]易四象之一,此指太子之比特。

[13]《左傳·文公十八年》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僕因國人以弑紀公。

[14]《史記·楚世家》商臣以宮衛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

[15]《史記·衛世家》桓公二年,弟州籲驕奢,桓公絀之,州籲出礶。十三年,鄭伯弟段攻其兄,不勝,亡,而州籲求與之友。十六年,州籲收聚衛亡人以襲殺桓公,州籲自立為衛君。

[16]《左傳·昭西元年》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17]指隋文煬帝四子蜀王楊秀。楊廣曾誣陷他,並征至京師,加以拘禁。

[18]指隋文煬帝第五子並州總德管漢王楊諒。煬帝奪嫡,囚蜀王,諒不自安,反,被殺於晉陽。

[19]《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不於市朝者,隱之也。”○正義曰:“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者,甸人,掌郊野之官。又雲磬,盡也。磬謂縣縊殺於甸人之官,令其性命磬盡也。

[20]《史記·帝本紀》帝堯者……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21]《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2]《北史·列女傳》隋蘭陵公主字阿五,文帝第五女也。……後遂適述,晋王因不悅。及述用事,彌惡之。文帝崩,述徙嶺錶。煬帝令主與述離絕,將改嫁之。公主以死自誓,不復朝謁,錶求免主號,與述同徙。帝大怒曰:'天下豈無男子,欲與述同徙邪?'主曰:'先帝以妾適柳家,今其有罪,妾當從坐。’帝不悅。主憂憤卒,時年三十二。臨終上錶:生不得從夫死,乞葬柳氏。帝覽錶愈怒,竟不哭,葬主于洪瀆川,資送甚薄。朝野傷之。

[23]敤首一作敤手,又作婐首。傳為舜之妹,助舜免瞽與象之毒手。傳為繪畫始祖。

[24]《史記·齊太公世家》(齊襄公)四年,魯桓公與夫人(文薑)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複通焉。

[25]《毛詩正義·靜女》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當禦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禦,著於右手。

[26]漢·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27]《左傳》宣公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

[28]《漢書·匈奴傳》“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冒頓,匈奴單于,鳴鏑射父者也。

[29]《韓非子·詭使》“名號誠信,所以通威也。而主掩障,近習女謁並行,百官主爵遷人,用事者過矣。”《易通卦驗》“虹不時見,女謁亂公。”女謁,通過寵嬖女子請托。

[30]《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1]東漢創建者劉秀。

[32]《搜神記》“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亦千日醉。”

[33]曹丕《典論》“劉錶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昇,仲雅容六昇,季雅容五昇。”

[34]《竹書紀年》“紂廣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鄲及沙丘,皆離宮別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女裸相逐其間。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下文殷辛即紂。

[35]《後漢書·孝靈帝紀》是歲帝作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京師轉相放效。

[36]《易·系辭傳下》“上棟下宇”

[37]《韓非子》“堯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38]《晏子春秋》“夏之衰也,其王桀,背棄德行,為璿室、玉門;殷之衰也,其王紂,作為頃宮、靈台。”

[39]《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峍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

[40]西晋左思《吳都賦》“寒暑隔閡於邃宇,虹霓回帶於雲館。”

[41]《孟子·滕文公上》“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方裏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

[42]《漢書·食貨志》載董仲舒曰:“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過三日。”

[43]《管子·權修》“府不積貨,藏於民也。”

[44]有破洞的酒器,喻欲壑難填。

[45]《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外內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漢書音義》“家家人頭數出穀,以箕斂之。”

[46]預先繳納十年賦稅。

[47]《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言罷織也。

[48]卓王孫,卓文君之父,司馬相如岳丈。亦家產巨萬。

[49]《莊子·讓王》“原憲(孔子弟子)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瓮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50]劉備的大舅子,當時五大富豪之一。

[51]《史記·佞幸列傳》“上使善相者相通,曰'當貧餓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謂貧乎?'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居無何,人有告鄧通盜出徼外鑄錢。下吏驗問,頗有之,遂竟案,盡沒入鄧通家,尚負責數巨萬。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52]《尚書·舜典》“五載一巡狩,群後四朝。”

[53]《周禮·大行人》“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

[54]《九歌·大司命》“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

[55]《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56]《列子·周穆王》“穆王不恤國是,不樂臣妾,肆意遠遊。”

[57]《穆天子傳》卷二“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複能來。’”

[58]《述异紀》“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觀日出處。”

[59]《尚書·禹貢》“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裏納秸服,四百裏粟,五百里米。”

[60]《尚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徯予後,後來其蘇。'”“攸徂之民,室家相慶:'徯予後,後來其蘇。'”意思是“所征伐到的地方的百姓,家家相互告慰:'等我們的王(湯)吧,王來了可就翻身了。'”

[61]賈誼《新書》“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諸侯有道,守在四鄰。”

[62]《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63]《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

[64]《國語·周語》“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65]《史記·韓長孺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66]《史記·韓長孺列傳》“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67]《左傳·哀公十一年》吳將伐齊,…子胥…諫曰:“…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

[68]《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備因險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馬彪《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修曰:'夫雞肋,弃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69]《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xx也。”

[70]西晋·潘嶽《西征賦》“曾只輪之不返,緤三師以濟河。”

[71]《史記·吳太伯世家》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踐伐吳。……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72]《晋書·苻堅載記》(堅弟)融等攻陷壽春,……融乃馳使白堅曰:“賊少易俘,但懼其越逸,宜速進眾軍,掎禽賊帥。”堅大悅,恐石等遁也,舍大軍於項城,以輕騎八千兼道赴之,……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以下是淝水之戰,堅大敗。前秦因之衰敗為慕容垂所滅。)

[73]髽,直瓜切,婦人喪髻。

[74]《尚書·說命上》“啟乃心,沃朕心。”

[75]《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國之事也。”

[76]高穎,隋開國功臣。自稱系渤海條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可能與北齊皇族同宗,乃漢化了的鮮卑族。因反對文帝立楊廣,故意違背楊廣命令殺陳後張麗華等事結怨於廣。以“誹謗朝政”與另一功臣賀若弼同時被殺。

[77]賀若弼(544~607)字輔伯。河南洛陽人。父敦,北周名將。賀若弼少時驍勇,善騎射;能文,博涉書記,仕周,為小內史。579年(大象元年)協助韋孝寬攻取陳淮南之地,以功封襄邑縣公,拜夀州刺史。楊堅輔政時,他被免官。隋朝建立,若弼以平陳功,加比特上柱國,進爵宋國公,為右領軍大將軍。但他自以功高,因未能進位宰相而大為不滿。十二年,被免官為民,雖即複官,卻不再受重用。大業三年(607),他從隋煬帝楊廣至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因與高熲等議論煬帝宴享太侈,為人告發,遂以誹謗朝政罪與高熲等同時被處死。

[78]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整肅為帝所稱讚。

[79]《史記·伍子胥列傳》吳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

[80]《莊子·內篇·人間世》“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夏癸、商辛即桀、紂。

[81]《後漢書·李杜列傳》“益州刺史種皓舉劾永昌太守劉君世以金蛇遺梁冀,事發覺,以蛇輸司農。冀從喬借觀之,喬不肯與。”梁冀,東漢末年外戚權臣,立沖質桓三帝。杜喬,剛直之士。

[82]《太平禦覽》卷972引《續漢書》“(東漢末年)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鬥遺(權閹)張讓,即以為凉州剌史。”

[83]《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84]《史記·汲鄭列傳》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85]趙壹,生當東漢末年。著《刺世疾邪賦》,中有“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

[86]《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複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其後民莫敢議令。”

[87]《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項羽)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後因以“刓印”喻吝於爵賞。

[88]漢·黃石公《三略》“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89]《尚書·鹹有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90]《山海經·北山經》“又西二百六十裏,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91]《淮南子·本經訓》注:“音軋愈。獸名。狀龍首,或曰似狸,善走而食人。”

[92]《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93]《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

[94]《淮南子·俶真訓》:“夫曆陽之都,一夕反而為湖,勇力聖知與罷怯不肖者同命。”

[95]《左傳·宣公三年》:“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成王定鼎於郟鄏,蔔世三十,蔔年七百,天所命也。”

[96]《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97]《爾雅·釋天》∶“彗星為攙搶。”《左傳·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佈新也。'”

[98]東漢·荀悅《前漢紀·高祖皇帝紀》“齊客有甘公者說耳曰:'漢王入秦。五星從歲星於東井。其占曰當以義取天下。漢入秦可謂能義矣。'”

[99]《春秋·隱公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杜預注:“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縮,故有雖交會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唯正陽之月,君子忌之。”

[100]《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101]《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102]左思《魏都賦》:“奸回內贔,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不植而生謂之旅生。

[103]《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唐·張守義〈正義〉:“不明,不通,天下牛疫死;移入漢中,天下乃亂。”當有所本。

[104]《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

[105]《尚書·泰誓》:“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106]《竹書紀年·帝癸》:“商會諸侯於景亳。”《左傳·昭公四年》:“商湯有景亳之命。”

[107]指李密。

[108]《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薑生少子季曆,季曆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曆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曆。”

[109]東晉·袁宏《後漢紀·光武皇帝紀》“以蔡陽白水鄉為舂陵侯封邑……縣界大熟,因名曰秀。為人隆准,日角,大口,美鬚眉,長七尺三寸。”

[110]《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母曰慶都。……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孕十四月而生堯於丹陵。”

[111]西晋·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波振四海,塵飛五嶽。九服徘徊,三靈改蔔。”○唐·李善《昭明文選注》:“《周書》曰:乃辨九服之國。《春秋元命苞》曰:造起天地。鑄演人君,通三靈之貺,交錯同端。”

[112]《史記·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裏演《周易》。”

[113]《尚書中候·我應》:“赤雀銜丹書,入酆鄗,止於昌戶。”

[114]《漢書·高帝紀》:“高祖隱於芒、碭山澤間,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115]《後漢書·光武帝紀》:“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强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116]《宋書·符瑞志》:“初,桓帝之世,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遼東殷馗曰:'後五十年,當有真人起於譙、沛之間,其鋒不可當。'……其後曹操起於譙,是為魏武帝。”

[117]《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118]《易·革》“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119]大業七年,翟讓與徐世積(即李積)、單雄信於瓦崗起義。大業十二年,李密投瓦崗軍,李密獻策,瓦崗軍大敗隋軍。翟讓自覺不如李密,乃推李密為瓦崗軍首領,上尊號為魏公。李密則任翟讓為司徒。後翟讓有不服之意。大業十三年,李密殺翟讓及其親信。

[120]孟讓,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齊郡(今山東省濟南市)人。613年(大業九年)起義,曾一度與王薄聯合,佔有長白山(今山東省鄒平縣南,比特淄博市西,北別於東北長白山)。因隋將張須陀進逼,遂轉戰於江淮地區。次年占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部眾達十餘萬人。以都梁山為根據地,後分兵南攻,被隋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東北)丞王世充擊敗,北走歸附瓦崗軍,任總管,封齊郡公。617年(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破東都外廊、燒豐都,並與裴仁基攻克回洛倉(今河南省洛陽市北),後因入都城掠奪居民財產,隋軍乘機攻擊,失敗北逃,後不詳。

[121]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後李密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但不被李密所納。後李密戰敗,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於裴行儼,待其父子甚厚。裴行儼每有征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王世充憚其威名,頗加防範。裴仁基知其意,於是决定先下手為強,密謀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殺。

[122]《呂氏春秋·知分》:“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幹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複上船。”

[123]《淮南子·覽冥訓》:“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

[124]《戰國策·楚策四》:“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

[125]韓指韓信,彭指彭越,絳指絳侯周勃,灌指灌嬰。

[126]沛公,漢高祖。

[127]寇指寇恂,賈指賈複,吳指吳漢,馮指馮异。

[128]蕭王,光武帝。

[129]《左傳·襄公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

[130]《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杜預注:“輈,車轅也。”

[131]西伯,姬昌,周文王。

[132]《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133]○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漢光武用二十八將以定天下,後人贊之曰:“授鉞四七”。

[134]《左傳·昭十八年》:“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正義曰:毛氏世有埰地,為畿內之國。於時天子微弱,故自殺自代,不能禁之。萇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昆吾,夏伯也。稔,熟也。侈惡積熟,以乙卯日與桀同誅。)而毛得以濟侈於王都,不亡何待!”

[135]《史記·秦本紀》:“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

[136]《史記·周本紀》:“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

[137]《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138]《水經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此自別山,不與《禹貢》導洛自熊耳同也。昔漢光武破赤眉樊崇,積甲仗與熊耳平,即是山也。”

[139]《墨子·公輸篇》“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140]《三國志·公孫瓚傳》“瓚曰:'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穀,足知天下之事矣。'”

[141]《孔子家語·正論》:“衛孫文子得罪於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鐘焉。延陵季子適晋過戚,聞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於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

[142]《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

[143]《國語·楚語上》:“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則賢。其大夫皆卿才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實遺之。”《晋書·陸機陸雲傳評》:“觀夫陸機、陸雲,實荊衡之杞梓。”

[144]《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群飛,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李善注:“繹猶緒也,言神靈歇其舊緒,不福佑之。”

[145]《宋書·五行志》曰:“吳孫亮初,警察有白鼉鳴童謠。按南郡城可長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警察,亦見襲。融刮金印龜,服之而死。鼉有鱗介,甲兵之象也。”《白鼉鳴》:“白鼉鳴,龜背平。南郡城中可長生,守死不去義無成。”

[146]劉宋·範曄《後漢書·張衡列傳》:“當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隱,奄受區夏,遂定帝位,皆謀臣之由也。”

[147]劉宋·範曄《後漢書·耿弇列傳》:“弇道聞光武在盧奴,乃馳北上謁,光武留署門下吏。”

[148]班固《漢書·蕭何曹參傳》:“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149]《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150]班固《漢書·王莽傳》:“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

[151]審配,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强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囙此受譖見疑。袁紹病死,審配等矯詔立袁尚為嗣,導致兄弟相爭,被曹操各個擊破。曹操圍鄴,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152]張郃,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

[153]範增,項羽謀士。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後項羽尊之為亞父。他屢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聽。後項羽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範增忿而離去,途中病死。

[154]陳平,劉邦要臣。足智多謀,銳意進取,屢以奇計輔佐劉邦定天下,漢初被封為曲逆侯。漢文帝時,曾昇為右丞相,後改任左丞相。

[155]《史記·淮陰侯列傳》:“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

[156]《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157]《呂氏春秋·離俗覽》:“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神農。”

[158]彭寵,光武時反,自立為燕王。其僕子密斬之,送首光武,封不義侯。

[159]《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160]《左傳·莊公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其及圖之乎!'”

本文標題: 【為李密檄洛州文】作者祖君彥,原文注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27133877890
相关資料
【隋書·令狐熙傳】原文翻譯,令狐熙,字長熙,敦煌人也
令狐熙,字長熙,敦煌人也,代為西州豪右。熙乃曉諭之,令自歸首,至者一萬戶。熙悉遣之,為建城邑,開設學校,華夷感敬,稱為大化。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們,並為當地修建城邑,開設學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對社會風氣極為稱讚。
標籤: 令狐 隋書 歷史 西漢 唐朝
【隋書·劉昉】原文翻譯,劉昉,博陵望都人也
性輕狡,有奸數。劉昉說未曾為將,鄭譯又以母親年老為託辭,高祖不高興。劉昉自認為是佐命元勳,中途被疏遠,心裡很不安。後遇京城鬧饑荒,皇上下令禁酒,劉昉卻派妾租房子,當壚賣酒。治書侍御史梁毗上奏高祖,彈劾劉昉,有詔不處理他。當時柱國梁士彥、宇文
標籤: 望都 隋書 歷史 劉昿 唐朝
【呂氏春秋】關於做人的八句話,對今人依然有啟發意義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對於如何看人交友,其中有八句話,對今人
標籤: 雞湯
趙綽文言文原文翻譯,趙綽,河東人也,性質直剛毅
父艱去職,哀毀骨立,世稱其孝。然胄斷獄以情,而綽守法,俱為稱職。譯文趙綽是河東人,品性正直剛毅。楊堅接受北周皇帝禪位,建立隋朝,授與趙綽大理丞,趙綽按法律辦事,公正適當,考察成績連接排名第一,提升做大理正。第二天,皇上向趙綽道歉,慰問鼓勵他
標籤: 趙綽 大理 摩訶 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