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的人物形象是什麼樣的版本的變遷一共有哪些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鹿鼎記》的結尾非常妙,搞不清楚韋小寶是哪一族人,漢、滿、蒙、回、藏都可能,這寓意著韋小寶是中華民族的後代,是中國人的代表。韋小寶和阿Q形象的相通相連,是學術界討論過的。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人物形象

韋小寶

韋小寶是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在他的心目中,適應環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標。

韋小寶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賭錢騙人,酒不厭迷眼,偷、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他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

韋小寶出身在妓院,他從小就學會了用妓院的標準去看待一切環境,看待一切人事,比如他糊裡糊塗地就從揚州妓院來到了北京皇宮裡面,他不知道這是皇宮,他放眼一看,“啊,好大一座院子”,一開始讓人看來捧腹大笑,以為他沒有知識,但這背後有著金庸深刻的諷刺。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樣一個不學有術、見風使舵、溜鬚拍馬的韋小寶路路通。很多人認為這是讚揚韋小寶,如果認真分析,這不是讚揚,這恰恰是對中國社會的諷刺,此中蘊涵了對中國社會體制和國民性的深刻批判。

《鹿鼎記》的結尾非常妙,搞不清楚韋小寶是哪一族人,漢、滿、蒙、回、藏都可能,這寓意著韋小寶是中華民族的後代,是中國人的代表。

韋小寶和阿Q形象的相通相連,是學術界討論過的。金庸後來也多次講到韋小寶和阿Q形象的關係,他說過:“寫作這部書時,經常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

康熙帝

康熙是《鹿鼎記》的又一個主人公,有人甚至說他是“真正的主人公”。康熙和韋小寶這兩個形象可以對比來看。在《鹿鼎記》中,康熙作為滿族皇帝的形象,比以前小說中的异族皇帝的形象又有了進展,塑造得非常成功。這個康熙是精明強幹、寬厚仁慈,基本上是當成一個正面的英雄來寫的。康熙和韋小寶之間的關係寫得非常複雜,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也不是簡單的敵我關係,也不是簡單的兄弟關係,都有。兩個人誰都不知道彼此真實的身份的時候,兩個赤裸裸的生命在一起的時候,產生了真摯的友誼。兩個小孩,你不知道我是混進來的假太監,我不知道你是皇帝,兩個人就打架、摔跤,毫無顧忌,打傷就打傷,打疼就打疼,產生了真實的友誼。那個時候,他們一個叫小桂子,一個叫小玄子。這個友誼持續了他們的終生,他們後來不論產生了多麼緊張的敵對關係,韋小寶犯下滔天大罪,以致康熙要殺他的時候,都想起他們少年時候的友誼。有一次眼看康熙就要大怒了,韋小寶趕快跪下,他跪下並沒有說“臣罪該萬死”之類的話,他說的非常巧妙,他說:“小桂子投降,請小玄子饒命!”(第四十三回)這一句話就打動了康熙的心,一下子又回到那個少年的時代,他怎麼忍心殺掉少年時代的朋友呢。而對康熙這樣一個皇帝來說,他沒有朋友,當皇帝的人是沒有朋友的,越精明強幹的人,就越沒有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小時候和他一起無拘無束地摔跤的小桂子,人的真性情就在這一刹那流露出來了,於是他就饒恕了韋小寶。

小桂子和小玄子,其實又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一個人,韋小寶和康熙其實是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兩面。雖然康熙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君主,其實他心裡很羡慕韋小寶,因為他不自由,韋小寶比他自由得多,他很羡慕韋小寶能够隨便地說粗話髒話,韋小寶張口就“他媽的”,康熙作為一個皇帝不能說“他媽的”,他很盼著韋小寶來,韋小寶一來,他們就可以大聲地說“他媽的”。康熙遇到韋小寶時,是一種人性的解放。所以他幾次不殺韋小寶,也有自己的動機。他願意把韋小寶放出去,看看韋小寶到底能做什麼事,因為他相信自己比韋小寶强。小時候兩個人打架,韋小寶是打不過他的,他學了正宗的武功。他認為韋小寶能做到的事,他玄燁也能做到。他看著韋小寶走出皇宮,等於是看著另一個自己走出去,意思是“假如我能够這樣的話,我比他還强”。所以韋小寶實際是康熙的另一面。反過來,康熙也是韋小寶的另一面。

其他人物

陳近南:天地會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

蘇荃、方怡、雙兒、阿珂、沐劍屏、建寧公主、曾柔:韋小寶的七個老婆。

鼇拜、明珠索額圖、多隆、施琅:清朝大臣。

胡德第、風際中、無根道人、吳六奇:天地會頭目。

洪安通、胖頭陀、瘦頭陀、毛東珠、陸高軒:神龍教頭目。

鄭克塽、馮錫範:臺灣明鄭政權人物。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鹿鼎記》小說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主人公韋小寶除了和天地會、神龍教、王屋派等江湖團體有交往之外,還和康熙年間的各種大事都有交集,有的還甚至是參與者。他也與康熙年間的重要的歷史人物,如康熙帝、鼇拜、索額圖、吳三桂、陳圓圓等打過交道,甚至諸如順治帝、李自成等有著生死之謎的人物有交集。韋小寶從進入清朝官場,摸爬滾打數年,已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官場哲學。他市井無賴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有的時候處理事情完全靠自己耍無賴達成,其中也暗合了官場的生存之道,有的情况下是會給嚴肅的官場帶來一種新鮮的感覺。縱觀整部《鹿鼎記》,尤其是韋小寶與多隆、索額圖、康親王、施琅等人的交往過程確實有種“官場現形記”的味道。

《鹿鼎記》中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傾注著金庸對中國國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為韋小寶形象的補充,概括了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面。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認為,《鹿鼎記》在思想深度上,也許還趕不上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但因為它是長篇小說,篇幅廣大,在廣度上是有過之的。從文化價值上看,韋小寶是中國20世紀僅次於阿Q的最光輝的文學形象,他的價值是可以跟阿Q相比的。韋小寶這個形象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在小說的後半部分,金庸又一次把歷史與藝術銜接起來。他寫到中國歷史上幾個真實的大學者,有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這幾個人居然要擁戴韋小寶做皇帝。這個情節可以跟《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要策反乾隆一比。紅花會之所以策反乾隆,是因為他們認為乾隆是漢人,漢族人不能做他們的皇帝,乾隆應該為漢人效勞,和漢人團結在一起,推翻滿清統治。《鹿鼎記》與這部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顧炎武這些人之所以擁戴韋小寶做皇帝,也是因為他們覺得韋小寶是個漢人(他們連韋小寶是不是漢人還沒有搞清楚),他們覺得只要是漢人,就比滿人統治得好。《鹿鼎記》中,韋小寶和康熙相比,誰做皇帝更好,這是明擺著的。金庸在這裡狠狠地諷刺了中國漢族的大知識份子,這些人如此有學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卻做出這樣的决定,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來。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但其本質是真實的。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一大群知識份子擁戴一個流氓人物做皇帝。《鹿鼎記》借韋小寶的言行淡化了傳統武俠小說對民族問題的界定,完善與發展了中華傳統的“民族大同”觀念。

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是集大成的。第一,非常現實,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即使在康乾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歷史學家所說的太平盛世,在魯迅先生看來,不過是“做穩了奴隸”而已。金庸就用他的《鹿鼎記》寫出了一個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場腐敗,一樣的到處殺人,到處充滿了不公正、不公平。第二,這部小說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主人公韋小寶走遍大江南北,從揚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龍島,走到雲南,走到吳三桂那裡,甚至還走到了俄羅斯,策動了俄羅斯歷史上一場重大的政變,還參加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韋小寶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韋小寶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據韋小寶的性格,《尼布楚條約》和雅克薩之戰只有他這樣的人能够取得成功。當時非常蠻橫無理的俄羅斯強盜只有韋小寶這種同樣蠻橫無理的人才能够對付,用無賴的手法對付無賴,這也是很辯證的。這部小說既有現實主義,又有浪漫主義,而且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名家點評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嚴家炎:《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裡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別的。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

版本變遷

國內版本

金庸《鹿鼎記》於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原版《鹿鼎記》也就是《明報》連載時的內容。在1981年以前,原版《鹿鼎記》在港臺都未曾正式發行成册。

臺灣出的翻版《鹿鼎記》,是截止2010年所看到的最早版本,是由南琪出版社於1977年出版,書名改成《神武門》,共出了三十二集,每集三章,每章皆有四個字的章目,此章目疑為出版社自訂的,因後來出版的修訂版《鹿鼎記》中,僅有回目而無章目。而作者則用“司馬翎”之名而非金庸,書中人名只將“小桂子”改成“小柱子”,“韋小寶”改成“任大同”,“韋春花”改成“任春花”,其餘人名未變。但《神武門》三十二集只是前半部《鹿鼎記》,而後半部《鹿鼎記》則以《小白龍》為書名,為《神武門》之續集。1979年5月,南琪出版社出版了《小白龍》六册,為完整版的原版《鹿鼎記》,將早先的《神武門》和《小白龍》合稱為《小白龍》,六册中之上、中、下三册為原來的《神武門》,續上、續中、續下三册則是早先的《小白龍》,六册之《小白龍》和早先的《神武門》、《小白龍》相較,保留了原來的分章,而將四個字的章目删除了,第幾章的字樣也删除了,只保留分章的數位,全書共分為九十三章。修訂版《鹿鼎記》在臺灣由遠景出版社取得版權,於1981年9月初版發行,其後遠景將版權轉讓給遠流出版社,遠景、遠流二版內容相同。

金庸修訂舊作,自1970年3月開始,到1980年中結束,用十年的時間來修改其十五部武俠小說。相較於修改得較多的作品,如原書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改寫過的《雪山飛狐》,《鹿鼎記》算是改動得最少的。

原版中韋小寶不但會武功,而且金庸初期曾試圖將韋小寶塑造成一比特武功高强的武林奇才,此一企圖顯然仍未脫以往所寫的小說的思考架構--一個平凡人由於機緣巧合而逐步的成為一比特武林高手。後來由於將韋小寶的個性寫成了不適於習武,只好順其個性來發展情節,而成了不會武功的韋小寶,於是金庸在後來修訂出書時,就將韋小寶先前所會的武功全廢了,只保留半吊子“救命六招”救命,四不像“神行百變”逃命。修訂版《鹿鼎記》還有些細節改動,如原版中其實出現了兩件護體寶衣,一件是韋小寶抄家抄到的,一件是順治傳給康熙的,當康熙揭穿小寶寶衣是盜的時,也亮出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並在後面說雖說有寶衣護體(五臺山),但若刺客刺的是頭,沒有韋小寶保護自己也必死無疑。而在修訂版中改為了一件,也就是只有韋小寶從鼇拜府抄家盜得的寶衣,後被康熙恩威並濟賜予韋小寶。

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臺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世紀新修版中,由於讀者強烈反對金庸修改結局(韋小寶結局悲慘),所以總體上內容沒有太多修改,更正了一些修訂版中的敘述、官階、年齡等錯誤。

國外譯本

英國漢學家閔福德翻譯的《鹿鼎記》,共三卷,牛津大學出版社分別於1997年、1999年和2002年推出,第一卷曾作為1998年全球最暢銷書之一收入《泰晤士文學副刊·國際文學》年鑒中。

本文標題: 鹿鼎記的人物形象是什麼樣的版本的變遷一共有哪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24252447712
相关資料
倚天屠龍記中範遙為什麼要殺韓千葉和黛綺絲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倚天屠龍記》裏,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紫衫龍王黛綺絲在叛出明教之後和丈夫韓千葉隱居靈蛇島,江湖上將他們夫婦二人稱為金花婆婆、銀葉先生,但是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金花婆婆其實就是昔日的紫衫龍王韓千葉。然而範遙“襄王有意”,黛綺絲“神女無心”。如此看
標籤: 黛綺絲 明教 明教四大法王 韓千葉 倚天屠龍記 教主
黛綺絲所犯的最大錯誤為什麼不是失真於韓千葉
黛綺絲對中原明教的報復,才是她所犯的最大錯誤,直接導致她孤立無援,以至於她和小昭最終只能被帶回波斯。
標籤: 黛綺絲 明教 韓千葉 波斯
倚天屠龍記中紫衫龍王為什麼會喜歡韓千葉而不喜歡範遙呢
在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有四大護教法王,位居首位的紫衫龍王是波斯和中原人士的混血兒,姿容豔麗,素有武林第一美女之稱。這就讓人感覺有些奇怪,紫衫龍王為啥會愛上貌不驚人的韓千葉,卻將一表人才的範遙拒之門外呢?
標籤: 紫衫龍王 韓千葉 倚天屠龍記 金庸小說
九難師太的歷史原型是誰?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鹿鼎記》中韋小寶有比特“美貌尼姑師父”,道號九難,江湖人稱“獨臂神尼”。這個人物最初出現在《碧血劍》中,原本叫阿九,與男主人公袁承志有過一段有始無終的淒美愛情。九難的原型大家可能都知道,她就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
標籤: 長平公主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李自成 周世顯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