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簡介該作品是在什麼的背景下創作的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情節梗概《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羡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决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情節梗概

《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羡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為了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小桂子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正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顧命大臣鼇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鼇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鼇拜擒殺。韋小寶智殺奸相鼇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13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臥底。

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后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臺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后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臺山尋訪。韋小寶因緣際會在莊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雙兒,此後兩人一同前往五臺山清凉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韋小寶返回北京,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讚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8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禪師”。“高僧”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刹、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决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决定將其妹建寧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寧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賜婚使變成了駙馬爺。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寧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將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只得將吳應熊挾持與建寧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刹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圖一頓馬屁騙過洪安通,卻被關押起來,幸好雙兒相救,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後當即領人對韋小寶進行了追殺。

韋小寶和雙兒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刹國軍營,韋小寶害怕潜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俐齒將正在這裡巡視的羅刹國公主蘇菲亞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刹國。蘇菲亞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刹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亞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亞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藉故帶著羅刹使臣回到北京,清朝與羅刹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刹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藥將一干人迷倒,並將六比特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荃、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豔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决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潜逃出京。

韋小寶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跟雙兒等七個老婆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羅刹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臺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刹用兵、收復失地的决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刹語言,又與羅刹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册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刹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攜雙兒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畧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刹軍隊擊敗,迫使羅刹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韋小寶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凱旋而歸,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弃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囙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鬥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强。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折》,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异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异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本文標題: 鹿鼎記簡介該作品是在什麼的背景下創作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24245122654
相关資料
鹿鼎記的人物形象是什麼樣的版本的變遷一共有哪些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鹿鼎記》的結尾非常妙,搞不清楚韋小寶是哪一族人,漢、滿、蒙、回、藏都可能,這寓意著韋小寶是中華民族
標籤: 鹿鼎記 韋小寶 金庸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倚天屠龍記中範遙為什麼要殺韓千葉和黛綺絲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倚天屠龍記》裏,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紫衫龍王黛綺絲在叛出明教之後和丈夫韓千葉隱居靈蛇島,江湖上將他們夫婦二人稱為金花婆婆、銀葉先生,但是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金花婆婆其實就是昔日的紫衫龍王韓千葉。然而範遙“襄王有意”,黛綺絲“神女無心”。如此看
標籤: 黛綺絲 明教 明教四大法王 韓千葉 倚天屠龍記 教主
黛綺絲所犯的最大錯誤為什麼不是失真於韓千葉
黛綺絲對中原明教的報復,才是她所犯的最大錯誤,直接導致她孤立無援,以至於她和小昭最終只能被帶回波斯。
標籤: 黛綺絲 明教 韓千葉 波斯
倚天屠龍記中紫衫龍王為什麼會喜歡韓千葉而不喜歡範遙呢
在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有四大護教法王,位居首位的紫衫龍王是波斯和中原人士的混血兒,姿容豔麗,素有武林第一美女之稱。這就讓人感覺有些奇怪,紫衫龍王為啥會愛上貌不驚人的韓千葉,卻將一表人才的範遙拒之門外呢?
標籤: 紫衫龍王 韓千葉 倚天屠龍記 金庸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