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襲人簡介,襲人在書中的結局如何?

賈府中人與她略親厚的稱襲人靚女。花家見二人感情深厚,便放下了贖人的心思。為補償襲人的損失,又將蔣玉菡所回贈大紅汗巾系到了襲人腰上。結局後四十回高鶚續書,在賈寶玉出家後,襲人有實無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嫁給了蔣玉菡。相對於金陵十二釵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他女兒的命運,她亦算是有始有終。

花襲人,原名花珍珠。寶玉的大丫鬟,比寶玉大上個兩歲,與薛寶釵、香菱、晴雯同齡,又與林黛玉同一天的生日。原是外邊尋常人家之女,小時候花家迫于生計而把她賣了死契給了賈府作丫鬟,與平兒、鴛鴦、琥珀、素雲、紫鵑、彩霞、金釧兒、玉釧兒、麝月、翠墨、翠縷、可人,茜雪等人一起長大,無話不談。後又與香菱交好。珍珠起先侍奉賈母、史湘雲幾年,後被賈母喜襲人心地純良,又賜給了賈寶玉,寶玉知她本姓花,想起“花氣襲人知晝暖”,便改名襲人。賈府中人與她略親厚的稱襲人靚女。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襲人素來有些癡處,她服侍誰,心裡便唯有誰。然而她行為處事並不以討好寶玉為上,反倒常常規勸寶玉讀書上進。唯寶玉性情乖僻,不聽人言。襲人心內著實憂鬱,故此常冷笑諷刺寶玉藉以表達自己的心酸無奈。寶玉與她有情,倒也並不計較。哥哥花自芳要贖她回家時,襲人便拿當初賣她之事哭訴,不願意離開賈府。寶玉也親自到花家看望襲人。花家見二人感情深厚,便放下了贖人的心思。襲人和黛玉也是唯二寶玉說要剃了頭當和尚去的人。

她對人和氣,處事穩重,心地純良,恪盡職守。故曹雪芹在章回中贊其為“賢襲人”、“花解語”等。唯有賈寶玉的乳母李嬤嬤對賈寶玉眾丫鬟不待見,有次襲人躺在床上沒有起身迎接她,便大罵襲人是狐媚子,要拉出去配了小子。賈母覺得她少言少語,故戲稱襲人是“沒嘴的葫蘆”。襲人也有女兒情真、天真小性的一面。群芳開夜宴,她和眾姐妹們一塊玩樂,喜得“連臊也忘了”。春燕之母芳官乾娘來吵,襲人喚麝月道:“我不會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過去震嚇她兩句。”

等到春燕挨打,襲人生氣道:“三日兩頭兒,打了幹的打親的,還是賣弄你女孩兒多?還是認真不知王法?”堅決站在丫頭們一邊,反抗邪婆子。她雖只是區區一介丫鬟,卻也是賈府之中少數有大局觀、明事理之人,故被曹雪芹稱作“賢襲人”。寶玉挨打後,她向王夫人進言好好管教寶玉。因林黛玉薛寶釵與賈寶玉都是表親,男女日夜一處起坐不便,為防眾人口舌詆毀,將賈寶玉挪出大觀園才好。這話說到王夫人心坎裏,給了她和賈府中趙姨娘等人一樣的待遇。不僅賞了她兩碗菜、加一倍的工錢,又意在日後為寶玉收房。

她的結局在前八十回中有所暗示,賈寶玉曾以襲人的松花汗巾贈於蔣玉菡。為補償襲人的損失,又將蔣玉菡所回贈大紅汗巾系到了襲人腰上。

結局

後四十回高鶚續書,在賈寶玉出家後,襲人有實無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嫁給了蔣玉菡。

脂批則提到,襲人出嫁是在寶玉還在的時候,臨走時勸說寶玉“好歹留下麝月”。她與丈夫蔣玉菡在賈家落難後一起資助了寶玉寶釵夫妻(花襲人有始有終)。相對於金陵十二釵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他女兒的命運,她亦算是有始有終。

花名簽:桃花【“武陵別景”桃紅又是一年春】

本文標題: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襲人簡介,襲人在書中的結局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17350319320
相关資料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林紅玉簡介,書中是如何描寫林紅玉的?
林紅玉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賈府的丫鬟,原名林紅玉,名字中的“玉”字,犯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名諱。角色經歷小紅原本是紅樓夢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十六、七歲,原名林紅玉,管家林之孝之女,因諱寶玉、黛玉之名而改名小紅。判定小紅和賈芸是奸
標籤: 林紅玉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鴛鴦簡介,鴛鴦的品性是怎樣的?
因高鶚續本與曹雪芹原意相差甚遠,故通行本120回《紅樓夢》的後40回情節,不足以當作判斷鴛鴦品性的參攷。金鴛鴦,紅樓人物,鴛鴦在《紅樓夢》一書中,是賈母的大丫頭。她借助賈母晚年在生活上對她的需要,暫時頂住了賈赦的淫威,使他的謀算不能得逞。但
標籤: 賈母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鴛鴦 讀書 文學 文化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紫鵑簡介,紫鵑的名字有什麼寓意?
紫鵑的名字就有著深層的寓意。紫鵑二字,甚美而甚悲,囙此紫鵑是大觀園中最可親可愛的女孩。紫鵑是甚美的,所以曹雪芹賦予她“慧紫鵑”的稱號,這是紫鵑名字的一個涵義。紫鵑,即子鵑,也是杜鵑,杜宇。黛玉淚盡而亡,紫鵑啼血哀鳴,所以紫鵑也是甚悲的。
標籤: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紫鵑 文化 讀書 大觀園 杜鵑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一金釧簡介,金釧在書中是怎麼死的?
金釧,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王夫人房中的丫鬟。出來時逃過劫難,向金釧伸伸舌頭,一副小兒女一起長大,天天玩在一處的樣子。借影關係金釧之名正與寶釵相對,小紅之名正與黛玉相對。
標籤: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金釧 讀書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