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在暹羅稱王后,為什麼沒有與其他的兄弟們聯系?

李俊遠赴他國實則明哲保身,聰明之舉,當他知道這些梁山兄弟的遭遇之後,為何沒有接濟這些倖存的其他兄弟呢?李俊海外稱王肯定也是一個艱苦奮鬥、長久征戰的過程,時日已久,梁山的兄弟早已所剩無幾,倖存的兄弟為躲避朝廷的追殺,隱姓埋名,了無音訊。

很多人都不瞭解李俊,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記載,梁山南征方臘,一百零八比特好漢僅存三十八人。其中有一比特人稱“混江龍”的李俊,征方臘結束後對宋江稱病,沒有隨大軍回朝受賞,而是帶著童威、童猛等兄弟迅速撤離,遠赴其他地區,最後在暹羅稱王。

李俊自小便聰慧過人,水泊梁山時,李俊作為水軍統領之首,有著極高的天賦,人稱“混江龍”。朝廷假借驅虎吞狼之計,想要趁機剿滅梁山,李俊對此心知肚明。在清代陳忱所作的《水滸後傳》中曾記載,那些不願接受朝廷册封的梁山好漢都遭到了北宋官府的欺淩壓迫。李俊遠赴他國實則明哲保身,聰明之舉,當他知道這些梁山兄弟的遭遇之後,為何沒有接濟這些倖存的其他兄弟呢?

混江龍李俊,膽大過人,足智多謀,在上梁山之前李俊是當地販賣私鹽的頭目,在古代,鹽商是一個高暴力的產業,李俊能在眾多鹽商中混的如魚得水,心計與能力都是一流的。李俊海外稱王肯定也是一個艱苦奮鬥、長久征戰的過程,時日已久,梁山的兄弟早已所剩無幾,倖存的兄弟為躲避朝廷的追殺,隱姓埋名,了無音訊。在宋江的迫害與朝廷的追殺之下,殘留的兄弟早已沒有往日的壯志豪情,人各有志,榮華富貴不是他們嚮往的生活。告老還鄉,重操舊業,有的隱居山林、遊納百川、捕網打魚。有著一身武藝的他們,故土難離,只想在家鄉安穩度日,不願在外漂泊流亡。人走茶凉,雖說是往日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但梁山也是存在派系關係的,兄弟感情自然也會慢慢變淡,李俊在暹羅四處征戰,早已無心顧及其他。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雖說李俊已是一國之主,即使作為兄弟也會心存芥蒂。李俊當時作為揭陽嶺一霸,兩次營救宋江,李俊十分崇拜宋江,是宋江的心腹之一。以李俊為首的梁家軍跟隨宋江南征北戰,隨著時間的流逝,李俊心裡面早已經不大認可宋江,但是依然能够在宋江手底下效力多年,這也體現出他的大度。方臘之戰結束後,李俊施計帶著一幫真心兄弟離開宋江,離開大陸,離開朝廷,和原來的生活徹底斷了聯系,在他看來,過去就像一場夢,隨風逝去,不想再提及也自然沒了聯系的必要。

“混江龍”李俊在梁山鬥爭中,作為為數不多能够全身而退的梁山好漢,他聰明機智,重情重義,在宋江手下一直隱忍不發,當他到了海外有了用武之地,稱王稱霸也絕非偶然。

資料標籤: 宋江
本文標題: 李俊在暹羅稱王后,為什麼沒有與其他的兄弟們聯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117050313907
相关資料
宋江曾想讓位給盧俊義,為何被他斷然拒絕了?
盧俊義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盧俊義在小說中出現的比較晚,他本生長在一個地主家庭,對朝廷也是百般擁護,在他眼裡,梁山好漢的一切行徑不過是草寇作為。但是往往天不遂人員,優秀的盧員外偏偏就被吳用盯上了,自然而然的就淪為了宋江手下的一枚棋子。盧俊義
標籤: 宋江 歷史 晁蓋 水滸傳
宋江不會武功,為什麼能輕易的當上梁山之主?
宋江不會武功,但是敢笑黃巢不丈夫,乍一看他手無縛雞之力,但偏偏是他輕而易舉的坐上了梁山之主。這樣的結果在梁山眾人看來,似乎是理所當然,他們也任由宋江折騰,連讀者們似乎都有這樣一種想法,排名怎麼樣都是老天的訓示。前幾名是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人,這
標籤: 宋江 歷史 水滸傳
對朝廷忠心耿耿的朱仝為什麼會上梁山?
放走晁蓋、宋江和雷橫是朱仝義的表現,而不上梁山是朱仝對國家的忠的體現,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朱仝對梁山的兩任寨主都有大恩,上梁山是最受歡迎的,朱仝沒有因為義氣而放弃信仰,他放走晁蓋、宋江不是為了讓他們做強盜,而是保全以求招安,上梁山為土匪是朱仝
標籤: 朱仝 歷史 雷橫 宋江 水滸傳
《西遊記》捲簾大將打碎的琉璃盞到底是什麼東西?
與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不同,沙僧打破琉璃盞在很多人眼裡看來只是一件小事,為什麼卻要經受如此大的懲罰,莫非是玉帝不公?事實上,這要看打破琉璃盞人間會發生什麼事。在《西遊記》中,靈山脚下一隻貂鼠,因為偷吃了琉璃盞中的清油,一躍成為了黃風嶺的山大王。
標籤: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