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雪》:全詩無一點安排痕迹,也不假纖巧雕琢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白居易的《夜雪》,一起來看看吧!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迹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西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白居易的《夜雪》,一起來看看吧!

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訝衾枕冷,複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在大自然眾多的景物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冰清玉潔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這首詩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詠雪詩中寫夜雪的不多,因為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裏,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富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况出發,跳出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窠臼,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再現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為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足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見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說明是“夜雪”。“複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積得深,積雪的强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面烘托,句句寫人,卻處處見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轉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傳達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着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獨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佈局井然,層層推進,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結尾句以有聲襯托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也表露無遺。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迹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

本文標題: 白居易《夜雪》:全詩無一點安排痕迹,也不假纖巧雕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6943232147
相关資料
王維《觀獵》:這首詩以一個“獵”字而貫串全篇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咏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人嘗論王維詩詩中有畫,品《觀獵》果不虛言。王維這首《觀獵》,以一個“獵”字貫串全篇,生動
標籤: 王維 觀獵 文化 讀書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唐代〕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
標籤: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讀書 文化 劉長 詩歌
盧鉞《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資訊,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盧鉞,出生年月不詳。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盧鉞的《雪梅》,一起來看看吧!雪梅盧鉞〔宋代〕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雪因梅,透露出春的資訊,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
標籤: 品格 讀書
柳宗元《江雪》:“寒江雪”三字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標籤: 柳宗元 江雪 寒江雪 文化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