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代〕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起來看看吧!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隨君一作:隨風)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够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代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囙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像,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内容,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本文標題: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4208074474
相关資料
江淹《遊黃檗山》:作者繼承了元嘉詩人“極貌寫物”的傳統
這首詩作於江淹被貶為建安吳興令期間。這首《遊黃蘖山》亦屬此類。江淹這首詩的風格,是繼承了元嘉詩人顏延之、謝靈運“極貌寫物”的傳統,而且在寫景時,又並有鮑照那種“不避險仄”的作風。於是就有了江淹“才盡”的故事。
標籤: 江淹 文化 讀書
韋應物《西塞山》:此詩僅二十字便堪稱一首優秀的山水詩
劉禹錫著名的《西塞山懷古》,即在此地發思古之幽情,咏千古興亡之事。開頭兩句,把西塞山描繪得十分雄偉。此詩僅四句二十字,但把西塞山的雄姿、地勢特點和山下的江水寫得很有氣勢,很有特色,堪稱一首優秀的山水詩。
標籤: 韋應物 西塞山 詩歌 長江
李之儀《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以人物的主觀情感作為經絡
李之儀北宋詞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之儀的《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一起來看看吧!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李之儀〔宋代〕五雲深處蓬山杳。首句寫雲寫山,這原是常見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雲是“五雲”,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
標籤: 李之儀 菩薩蠻 春風
崔顥《行經華陰》:打破了律詩起、承、轉、合的傳統格式
崔顥(hào),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和婦女生活,詩風較輕浮,反映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側面,後期以邊塞詩為主,詩風雄渾奔放,反映邊塞的慷慨豪邁、戎旅之苦。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崔
標籤: 行經華陰 崔顥 華陰 律詩對仗 文化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