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九日龍山飲》:作者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

九日龍山飲李白〔唐代〕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在重陽節之際,詩人登上了當塗附近的名勝之地龍山,與好友痛飲菊花酒,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歷來文人多愛誦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九日龍山飲》,一起來看看吧!

九日龍山飲

李白〔唐代〕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在咏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遊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複雜感情。


在重陽節之際,詩人登上了當塗附近的名勝之地龍山,與好友痛飲菊花酒,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首句點明時間地點,既寫詩人的宴飲,也扣晋桓溫同賓僚的宴飲,這樣寫就使以後的用典不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順理成章。次句“黃花笑逐臣”,著重寫宴飲時菊花的神態。“笑”,十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菊花盛開時的美豔的容顏。“逐臣”,追隨詩人。這是說菊花開得到處都是,無論詩人到了哪裡,都能看到噴吐异香的黃花,同樣,詩人無論到了哪裡,都有朵朵怒綻的黃花向他微笑。在登龍山之際,聯想起這裡曾經上演過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暫時忘卻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風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達了對名士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三、四句“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後一句寫實,重在“舞”字。飲美酒賞黃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體現出飲酒賞花的樂趣,表現出詩人放曠的性格、浪漫的氣質。“陶然共忘機”,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實描繪。可見,後兩句詩是前兩句詩的深化。詩的最後一句“舞愛月留人”,巧妙地將月亮擬人化,以“月留人”收尾,顯得生動別致,表面上是說月亮挽留詩人,而實際上是詩人留戀這脫俗忘塵的自然之境,不願割捨而去。

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歷來文人多愛誦之。李白在這裡以孟嘉自比,臨風醉酒落帽,對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語,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這就使本詩不僅僅是一篇吟賞前輩風流之作,同時也有其現實遭際的感慨在。

本文標題: 李白《九日龍山飲》:作者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3959816704
相关資料
蘇軾《漁父·漁父醒》: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蘇軾的《漁父·漁父醒》,一起來看看吧!漁父·漁父醒蘇軾〔宋代〕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
標籤: 蘇軾 文化
李白《九日》:作者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九日李白〔唐代〕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詩。“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
標籤: 李白 九日 讀書 文化 詩歌
蘇軾遭遇颱風寫下一首詩,心態無比豁達
元豐二年已被調任為地方官的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差點冤死於獄中,而僥倖出獄後的蘇軾也從此過上了漂泊無定的生活。蘇軾在乘船回朝的時候,要途經水路,卻不巧遇上了颱風。這一年蘇軾已經65歲了,但他的心卻一點都沒有老,颱風讓他的心也跟著飄蕩了起來,
標籤: 蘇軾 宋朝
陸遊《對酒》:全詩抒情明快優雅,節奏自由流暢
對酒陸遊〔宋代〕閑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流鶯”兩句為第二層,補足上文,錶自然景物使人“對酒”想飲之意,並下層作過渡。春光愈好,即愈動人酒興,寫景是圍繞“對酒”這一主題。全詩抒情明快優雅,節奏自由流暢。陸遊的醉酒是一種酣暢淋漓的解脫,解脫之
標籤: 陸遊 對酒 文化 讀書 酒徒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