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臣《賀聖朝·留別》: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

賀聖朝·留別葉清臣〔宋代〕滿斟綠醑留君住。作者用筆,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確實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長。上片,由舉杯挽留寫到離別情懷,由外部行動而至內心感情,多為順筆。

葉清臣(1000—1049),北宋名臣。字道卿,長洲(今蘇州)人,一作烏程(今浙江吳興)人。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佑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葉清臣的《賀聖朝·留別》,一起來看看吧!

賀聖朝·留別

葉清臣〔宋代〕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別友人之作。全詞以別易會難為主旨,上片寫留飲,下片寫惜別。

開篇寫作者滿斟綠色的美酒,勸友人暫留,且不要匆匆歸去。繼而,詞中又寫作者縱酒高歌,勸友人鈞,切切絮絮傾訴離情。這裡,用春色、離愁、風雨,構成了一幅離別圖:陽春佳月,風雨淒淒,離愁萬緒,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雖然還是以詞家習慣運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來描寫離愁,但設想奇特,不落俗套,給人以新穎巧妙的感覺。詞人設想“春色”總體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風雨”。這樣,此時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與“風雨”的集合體。而此處的“風雨”,只是表像,實質上是明寫風雨暗寫愁。

這裡寫“風雨”,用的就是這種以景寫情的筆法。所謂三分春色實際上都是愁。詞人用全部的春色來寫與摯友分手時的離愁別緒,其友情之深,離別之難,不言而喻。作者用筆,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確實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長。蘇軾著名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有句雲:“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大約即是從此處脫胎。

上片,由舉杯挽留寫到離別情懷,由外部行動而至內心感情,多為順筆。下片則轉折頗多。過片“花開”兩句,緊承上片的離愁別緒,並進一步預寫別後的相思。“花開”句,用韓偓《謫仙怨》“花開花謝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寫“花開花謝”而不說“相思”,實際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離愁別緒之中。“都來幾許”,是說這種相思總的算來會有多少,由摯友不得長聚而引起的時序更迭、流年暗換的慨歎與迷惘,亦暗寓其中。這兩句深化了上片的離愁。但作者馬上又衝破了感傷纏綿的氛圍,用“且高歌休訴”句一變而為高亢曠達。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現出作者開朗豁達的胸懷。可是一想到別易會難,明年此際不知能否重逢,心裡不免又泛起悵惘之情,使全詞再見波折。這首詞先寫離愁,繼而排解寬慰,終寫悵惘之情,曲折細緻,語短情長。

本文標題: 葉清臣《賀聖朝·留別》: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3939814528
相关資料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
春日醉起言志李白〔唐代〕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是“擬陶之作”,但又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
標籤: 李白 陶淵明 文化 讀書 詩歌
米芾《水調歌頭·中秋》:全篇用筆空靈回蕩,而自有清景無限
水調歌頭·中秋米芾〔宋代〕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米芾寫中秋賞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開月亮,上片先寫自己晚來的秋意感受。在反復渲染中秋節令的秋意,從反面為出月鋪墊,以“自有”二字轉折,使一輪明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用筆頗為奇妙。
標籤: 米芾 中秋節 水調歌頭·中秋 水調歌頭 書法 文化
李白《九日龍山飲》:作者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
九日龍山飲李白〔唐代〕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在重陽節之際,詩人登上了當塗附近的名勝之地龍山,與好友痛飲菊花酒,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歷來文人多愛誦之。
標籤: 李白 九日龍山飲 讀書 詩歌
蘇軾《漁父·漁父醒》: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蘇軾的《漁父·漁父醒》,一起來看看吧!漁父·漁父醒蘇軾〔宋代〕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
標籤: 蘇軾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