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穀《鷓鴣》:作者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鷓鴣》,一起來看看吧!鷓鴣,產於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鄭穀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首聯咏其形,以下各聯咏其聲。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並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

鄭穀(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咏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鷓鴣》,一起來看看吧!

鷓鴣

鄭穀〔唐代〕

暖戲烟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鷓鴣,產於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它的叫聲民間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穀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

“暖戲烟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首聯是說,鷓鴣在溫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戲,只見它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麼整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像。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晋崔豹《古今注》)。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裡,詩人並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起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首聯咏其形,以下各聯咏其聲。然而詩人並不簡單的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淒切的情韻。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頷聯是說,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征,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于水側,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已足以使人產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的傷感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淒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反復吟詠,似又像遊子征人涉足淒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兩句之妙,在於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並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頸聯是說,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濕衣袖。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頸聯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遊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淒苦之調,詩人選擇遊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的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遊子斷腸歌了。在這裡,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尾聯是說,寬闊的湘江上鷓鴣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遭遇的人們的情懷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凉的苦意。

最後一聯,詩人筆墨更為渾成。“行不得也哥哥”聲聲在浩瀚的江面上迴響,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遊子一唱一和在呼應?這是頗富想像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淒唳,景象也越發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於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遊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篇終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相思之愁。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咏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詩家要稱他“鄭鷓鴣”了。

本文標題: 鄭穀《鷓鴣》:作者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1923773121
相关資料
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受到了蘇軾中秋同調詞的影響
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范成大的《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一起來看看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范成大〔宋代〕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其實他是“十二年間十處見中秋”,在《吳船錄》中他確是“細數”過中秋的十處地點。
標籤: 蘇軾 范成大 中秋節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水調歌頭 黃鶴
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此詞為心態婉約詞的成功嘗試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蘇軾的《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一起來看看吧!全詞通過描寫秋夜秋風秋月秋冷秋思來渲染詞人的秋“愁”,這是繼柳永之後,作心態婉約詞的成功嘗試。
標籤: 蘇軾 蝶戀花 婉約詞 文化 讀書
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詞中愁重表明思鄉之强烈
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清照的《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一起來看看吧!菩薩蠻·風柔日薄
標籤: 李清照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菩薩蠻 文化 讀書 故鄉
陳與義《咏牡丹》: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
咏牡丹陳與義〔宋代〕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變得老態龍鍾,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强烈地表達出了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
標籤: 陳與義 牡丹 咏牡丹 故鄉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