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七夕》:這首詩的章法構思之妙實足令人折服

河南府福昌縣昌穀鄉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賀的《七夕》,一起來看看吧!七夕曝衣,是當時的習俗。特別是章法構思之妙實足令人折服,全詩從夜半寫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會映襯自身的孤處,天上人間,融處生哀,充分顯示出作者過人的功力。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穀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比特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賀的《七夕》,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

李賀〔唐代〕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一寫天上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一寫人間孤男,夜半悵然懷愁。銀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後重又分手的地方,囙此稱“別浦”。今夜別浦雲水迷茫,星漢閃爍,牛女在鵲橋上還能依相偎珍惜這美好的一瞬,互訴別後一年來的相思深情。雖然匆匆一面,仍不免執手相看淚眼而黯然離去,但他們畢竟是喜得重逢,歡情如舊,悲中有樂。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後就天各一方,重會無日。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濃時;而詩人則只能悵臥羅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頭的愁雲越壓越重,何况今後能否再見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牽今夜腸應直”(李賀《秋來》)。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遠遠超過了牛女。首聯透過對比,賓主分明地對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層的刻劃,可謂出手不凡。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一夜容易,但在離人的心裡卻又是那般漫長。新月終於悄悄地掛在天邊,喜鵲牽線的時限也已到來。鵲群無可奈何地辭別了銀月照映下的人間穿線乞巧的少女,鼓翅飛離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歲月之中。天色漸明,拂曉的輕寒,秋花映入詩人的曝衣樓。七夕曝衣,是當時的習俗。“花入曝衣樓”這一淒清的情景,定會勾起詩人對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緬懷,曝衣樓或許就是他們定情的場所。本來,詩人長夜不寐,一縷情思時時縈繞著那遠去的戀人;如今七夕剛過,只有秋花輝映於曝衣樓上,當年伊人的倩影卻已渺如黃鶴,杳不可見。這一頷聯借用環境的陪襯和觸景生情的手法,表現出時間的推移和詩人難以為懷的悲愴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間望玉鉤。”天已經大亮了,詩人還癡癡地凝望著碧空的半彎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鏡,眼下卻只剩下半輪,真成了破鏡。牛郎織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間的破鏡卻難能重圓。望著望著,他多麼想借助天上的玉鉤把兩顆破碎的心鉤連到一起,有情人總該重歸於好。頸聯又著想天外,運用浪漫主義的妙筆,給這一幕愛情悲劇渲染上幾絲美麗的光彩,雖然這畢竟屬於幻想。

“錢塘蘇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終於破滅了,詩人又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他日思夜想的戀人,可能是像南齊錢塘蘇小小那樣的名妓。年前一別,刻骨銘心,不覺又到了秋風瑟瑟的季節。別時容易見時難,詩人的遭際竟然比牛女還要不幸。面對茫茫的前景,一陣陣難以言說的隱痛又襲上詩人心頭。這一貌似平談的結尾,蘊蓄著無限纏綿的情思,表現出悵恨不盡的意味。

全詩以構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細以及語言的工整穩貼見勝,與李賀歌詩常見的驚才絕豔、穠麗詭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詞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語,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別是章法構思之妙實足令人折服,全詩從夜半寫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會映襯自身的孤處,天上人間,融處生哀,充分顯示出作者過人的功力。黎簡《李長吉集評》說:“昌穀於章法每不大理會,然亦有井然者,須細心尋繹始見。”此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本文標題: 李賀《七夕》:這首詩的章法構思之妙實足令人折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51635258577
相关資料
楊樸《七夕》: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北宋布衣詩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楊樸的《七夕》,一起來看看吧!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
標籤: 七夕節 楊樸 讀書 文化 詩歌
李商隱《辛未七夕》:用“巧絲”來諧“巧思”,新增了此詩的情趣
聯系李商隱後來的行踪,這兩句詩的意涵就更明白了。這便可證明李商隱對令狐綯的舉薦雖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對其職位並不滿意。他可能當時已在另尋出路,開始向“蜘蛛乞巧絲”了。另外,詩人利用諧音雙關的手法,用“巧絲”來諧“巧思”,也新增了此詩的情趣。
標籤: 李商隱 辛未七夕 文化 七夕節 詩歌
白居易《七夕》: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白居易的《七夕》,一起來看看吧!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
標籤: 白居易 七夕節 白居易的詩 神話 讀書 文化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表達了詞人鬱積於內的離愁別恨
今有《李清照集》輯本。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一起來看看吧!行香子·七夕李清照〔宋代〕草際鳴蛩。全詞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並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會少離多,抒發了對自
標籤: 李清照 七夕節 行香子 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