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嗟篇》是哪位詩人的作品?該如何賞析呢?

籲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就算要承受野火燒燎的痛苦,能與株荄生死相連,我也心甘情願。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囙此又稱陳思王。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原文】

籲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

長去本根逝,夙夜無休閒。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淵。

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

宕宕當何依,忽亡而複存。

飄飄周八澤,連翩曆五山。

流轉無恒處,誰知吾苦艱。

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

糜滅豈不痛,願與株荄連。

【譯文】

可歎我這流轉的飛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艱難。永遠地離開了根莖隨風飛去,朝朝與暮暮不得安閒。由東至西橫過了多少曲路,從南向北越過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風,把我吹入藍天上的雲間。我以為來到了天路便是盡頭,誰知又墮入無盡的深淵。暴風再一次將我卷起,仍舊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卻忽然朝北,正想往東,卻被吹到了西邊。飄飄蕩蕩的我不知所歸,一時間霍然消失,一時間又霍然出現。我曾經飛遍了八大湖澤,也曾經走遍了五嶽的山顛。嘗盡了人生流離無定的痛楚,有誰能體會我內心的苦艱?我願做那林中的小草,隨著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縷縷塵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燒燎的痛苦,能與株荄生死相連,我也心甘情願。

【注釋】

“籲嗟”兩句:以秋天的蓬草離去本根,隨風飄蕩,比喻曹植的屢次遷徙封邑。

夙夜:從早晨到夜晚。

陌:田間東西的通道。阡:田間南北的通道。

卒:與“猝”相通,突然。

回風:龍捲風。

飆:從上而下的狂風。

中田:即田中。

八澤:指八藪,八個地名。

五山:指五嶽。

中林草:指林中草。株荄:指草的根株。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囙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估。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資料標籤: 籲嗟篇 文學 讀書 文化
本文標題: 《籲嗟篇》是哪位詩人的作品?該如何賞析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36176765626
相关資料
《鞠歌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價值連城的美玉屢次遭到讒言和毀棄。懷抱美玉而痛哭於荊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卻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管仲經過小妾的解釋而最終獲得了齊桓公的重用。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命令玉工加工,果然得到了美玉,世稱“和氏璧”。李白存世詩文千餘
標籤: 歷史 楚國 和氏璧 東漢 漢朝 西漢
《從軍行·其二》的原文是什麼?該怎麼翻譯呢?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譯文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標籤: 從軍行
《古從軍行》是哪位詩人的作品?該如何賞析呢?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拼命奔波。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此詩作於天寶初年。詩人所歌咏的雖為歷史,但是詩的內容卻表達了他對唐玄宗
標籤: 古從軍行 歷史 漢朝 唐朝 文化
《燕歌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我感慨於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詩前有作者原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古代遊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
標籤: 燕歌行 唐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