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劉方平所作,彰顯採蓮女與眾不同的美好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劉方平所作的《采蓮曲》吧。《采蓮曲》劉方平落日晴江裏,荊歌豔楚腰。《采蓮曲》,樂府清商曲名,源於“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江南曲》。

劉方平,生卒年、字型大小、生平事蹟均不詳,是唐朝天寶年間詩人,擅長山水畫、咏物寫景詩,藝術性較高。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劉方平所作的《采蓮曲》吧。

生活沒有意外,總是處於平淡之中,靜心體悟身邊瑣事,自在將會無處不在。那些好高騖遠的,最終也將落下平地,恰如東坡所雲:此心安處是吾鄉。

歲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而生活則是踏實的兩岸,風來波往,絡繹不絕,能够置身其間歌唱一曲,動聽不動聽,美妙不美妙,又有什麼了不起呢?只要曾經參與,生命就有價值。

人生就是一個尋找的過程,趟過歲月長河,不斷穿越,不停跋涉,所有的困苦都成為一種洗禮。那些安然,那些寧靜,都是風波平息之後的落寞。

《采蓮曲》

【唐】劉方平

落日晴江裏,

荊歌豔楚腰。

採蓮從小慣,

十五即乘潮。

《采蓮曲》,樂府清商曲名,源於“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江南曲》。南朝梁武帝《江南弄七曲,《采蓮曲》為其一。

首句“落日晴江裏”,詩人詳細交代了時辰:落日黃昏裡;地點:江水兩岸畔;周邊景象:落日餘暉照亮大江,無情歲月萬古風流。在這裡,沒有絲毫贅述,簡潔才是魂靈。所有的,只是想要碰撞著的心與心的共鳴。

入目的,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畫,這是詩人細心繪製而成,給人視覺上造成强烈的衝擊感:此時西天,餘暉塗滿,一輪落日,緩緩沉沒,似乎瞬息之間,就會滑入清澈的江水裏。清風吹過,江面上好像鋪滿五彩的錦緞,上下浮動,光彩奪目。

古詩的美好,就在於短短數個漢字,就清晰地為人展示出黯淡裏的絢麗。明明只是平常事物,往往只有尋常景象,卻硬生生堆砌出熾熱的情感。當然,所謂的“熾熱”,不是行為上,而是來自心靈內的平和與寧靜。

次句“荊歌豔楚腰”,荊歌,荊楚之地所吟唱的山歌小調,也有可能指《楚狂接輿歌》:“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彰顯著時光的流逝,以及不可挽留的無奈。至於楚腰,見《管子七臣七主》:“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女子為了討好楚王,連飯都不好好吃,後來泛指纖腰女子。

有景有色,此處詩人為我們展現的並非自然之美景,而是人間美色。在嘹亮的山歌聲中,一個個腰肢纖細的女孩子,仿佛從圖畫中慢慢地出現在眼前。這群生動活潑、散發著生活氣息的女孩子,就像清泉出深山,純真而潔淨。

開端的景色很是鮮豔,奪人耳目,完全就是濃墨重彩的節奏。事實上,這是重要的背景,之所以現在出現於詩人筆下的,則是為了突出女孩子的自然淳樸,清新脫俗。這兩個迥然不同的畫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凸顯了詩人對美的本真追求。

末尾“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這兩句其實是一個說明,可以說是延續了第二句而來的。前面詩人展示的細腰女孩子們,她們是美麗的,是與那些為了討好楚王而甘願節食餓死的宮中女子截然不同的,是來自於淳樸與豔麗的本質上區別。

這些腰肢纖細的女孩子,從小就開始跟隨大人們從事採蓮工作,早就習慣了這種繁重的農家生活,等到自身年滿十五歲的時候,她們就已經能够單獨撐著小船,冒著風浪和小夥伴們一起結伴去采蓮。

老話說:“勞動創造美!”採蓮女孩子們的超拔美,更多的是源於從小的勞動生活。所以,這種美麗是發自內心,不是依靠矯揉造作打扮而來的,更不是像楚王宮中那些節食女子,為了得到他人的寵倖而寧願傷害自身的病態美。

有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詩人有意為之,正是需要通過這兩種鮮明的對照,以此來格外突顯採蓮女與眾不同的美好,既以此表達對勞動創造美的肯定,又相應讚頌了源自於生活中的純真情感。

縱觀本詩,“詩既妍雅,調亦入古”(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富於民歌色彩,確實言辭洗練,樸素自然,“愈俚愈妙,六朝小樂府之遺”(喬億《大曆詩略》)。這一切,離不開詩人善於汲取民間文學的特質。

資料標籤: 採蓮曲 採蓮女 詩歌
本文標題: 《采蓮曲》劉方平所作,彰顯採蓮女與眾不同的美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30530735171
相关資料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韋應物所作的《懷琅琊深標二釋子》吧。《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白雲埋大壑,陰崖滴夜泉。其筆下所描述的,無論是奇妙的景物,抑或是居住環境,都緊緊圍繞著深、標兩位落筆,正是通過這些細膩逼真的刻畫,才彰顯出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
標籤: 韋應物 琅琊 讀書 文化 詩歌
《解悶十二首(其一)》杜甫所作,注滿了明媚和愉快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杜甫所作的《解悶十二首》其一吧。《解悶十二首》其一杜甫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杜甫給人的形象似乎總是愁眉苦臉的,其實誤解於其流傳甚廣的名篇佳作之中,如“三別”、“三吏”之“詩史”當然是沉重大於歡悅之情,然而其生
標籤: 杜甫 讀書 文化 詩歌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所作,把自己的體悟隱藏在所寫山水勝景裏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郎士元所作的《柏林寺南望》吧。《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郎士元,族內排行四,生年不詳,大約卒於780年的任上。所以,他把自己的體悟隱藏在所寫山水勝景裏,通過乘舟達彼岸,緣山度松徑,看山三境界,
標籤: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文化 讀書
《畫松》唐朝詩僧景雲所作,借由松樹傳遞作者的真實意圖
景雲,唐朝時期詩僧,擅長詩文與書法,留存至今的詩文有三首,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景雲所作的《畫松》吧。《畫松》景雲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
標籤: 畫松 松樹 文化 讀書 詩歌 天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