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梅花》宋代李綱所作,借咏梅抒己情

《家園梅花》李綱傍雨移梅趁小寒,探春幾度獨憑欄。此詩原題《葉夢授送家園梅花且以絕句十五章見示次其韻》,正如其中所說,組詩共有十五首,步友人贈詩之韻而作。詩人不過是借咏梅抒己情,別具懷抱。詩人明面上歌咏梅花,實際卻抒發自己胸臆,把一腔幽怨借機吐露。

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兩宋之際抗金英雄,創作了不少愛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下李綱所作的《家園梅花》。

人間草木,皆有情思。那麼這些情思從何而來呢?當然只有來自多情人兒的心胸之中。世間不乏美,只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眼睛不過是心靈的窗戶,如果心靈僵化教條,又怎麼可能由此產生出來美的神韻?所以唯有打開心靈,情感才會豐富多彩,才能去由衷發現和讚美。

李綱(1083年—1140年),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進士,宋高宗時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工詩文,亦能詞,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詞》等。

《家園梅花》

【宋】李綱

傍雨移梅趁小寒,

探春幾度獨憑欄。

不知冷淡緣何事,

偏得幽人帶笑看。

此詩原題《葉夢授送家園梅花且以絕句十五章見示次其韻》,正如其中所說,組詩共有十五首,步友人贈詩之韻而作。詩人不過是借咏梅抒己情,別具懷抱。

首句“傍雨移梅趁小寒”,小寒時節,一陣小雨過後,趕緊趁著土壤濕潤,商量著把梅花移栽一下。對植物學不精通,不知這裡移栽合不合乎生長規律,或許在文學想像的世界裏,是可以有某些小小的忽略。我不懂,不亂說。

從此到彼的過程,似乎僅僅只是尋常事情,日常生活畫面,沒有什麼值得探究的地方。然而,世上最怕的就是轉折。沒有人能够預料得到明天會到來什麼,生或死,幸或悲,都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可是,文字的背後總是喜歡隱藏著諸多的陰影部分,而這些陰影實質上就是詩人不願意明確道出的內涵。詩人李綱仕途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顛簸坎坷無比,皆因他是堅決的主戰派,想要把抗金事業進行到底,阻礙重重,時常遭到貶謫。

次句“探春幾度獨憑欄”,梅花輕綻時分,洩露幾多春天的訊息,此時此刻,人獨自憑欄,幾番上下,滋味百般。其實,詩人登臨的豈止是現實中的高樓,更多的應是人生無處不在的困境,時時包圍著人,窒息著呼吸。

此處一個“獨”字,就把詩人當下的處境展現。我們知道李綱是支持抗金的“主戰派”,但是卻時常被朝廷裏的“投降派”所阻撓,再加上膽怯無能的皇帝,等待的往往是無望與去職。熱望在消失,激情在退卻,最終漸漸湮滅無聲。

所以詩人才說“幾度獨憑欄”,沒有同伴,沒有戰友,只有自己獨自在戰鬥。曾經的同袍和手下宗澤和韓世忠,也相繼受到牽連,或早逝,或貶謫,終究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除了遺留滿腔悲憤,一無所有。

末兩句“不知冷淡緣何事,偏得幽人帶笑看”,幽人,原指隱居之人,這裡應該另有所指。站在梅花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寒梅内容耐寒,所以看上去性子非常冷淡,但是偏偏得到那些隱士的喜愛,天天前去欣賞。

從詩人自身來講,他明明知道這一切的根源,卻故意假裝糊塗。他說,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無數次遭到別人的冷淡對待,最終只能一個人獨自登樓,還要苦苦忍受他人帶著惡意的譏笑和嘲諷。

詩人遭際艱辛與梅花性愛冷淡的内容相似,只不過兩者結局迥然有所不同。梅花因其性格冷淡而得人喜愛,而詩人自身卻被“幽人”所代表的惡勢力嘲諷,甚至遭受他們的人身攻擊,不得不敗走無奈只好選擇退避。

本詩語言質樸,意蘊深遠。詩人明面上歌咏梅花,實際卻抒發自己胸臆,把一腔幽怨借機吐露。此種欲說還休的神情,其實滿帶憂憤和悲慟。在委婉曲折的背後,更多的卻是面對人生的諸般無奈。故而,詩人借梅之高潔,自咏而已。

資料標籤: 李綱 梅花 讀書 詩歌
本文標題: 《家園梅花》宋代李綱所作,借咏梅抒己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7028695676305
相关資料
《宴城東莊》唐代崔敏童所作,表達詩人難以逃脫命運擺佈的無奈
崔敏童,生卒年、字型大小、生平介不詳,是唐代駙馬都尉崔惠童的弟弟,《全唐詩》中存詩作僅一首。《宴城東莊》崔敏童一年始有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崔敏童,博州人,仕曆無考。毫無用處,虛無縹緲。貧,一作頻,頻頻或頻繁。其看似曠達,實則拘謹,在有限
標籤: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韋應物所作的《答崔都水》吧。《答崔都水》韋應物深夜竹亭雪,孤燈案上書。詩的題目《答崔都水》,顧名思義即對友人來書的回答。崔都水,詩人的詩友,姓崔。詩人用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生動的景象,以此凸顯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標籤: 韋應物 讀書 詩歌
《西施石》唐代樓穎所作,是對於女性遭受不公平悲慘命運的哀歎
《西施石》樓穎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美人西施號稱“沉魚”,大抵是因其從事過浣紗勞作。不知是詩人來到昔日西施浣紗的地方,還是在想像中給出的往日畫面。沒有其他人,只有西施能够享受這般待遇。本詩姑且當作某種情感上的同情心,是對於女性遭受
標籤: 西施 文化 詩歌 浣紗
歷史上有哪些描寫夏季月光的詩作?詩人眼中的月光有多皎潔?
歷史上有很多描寫夏季月光的詩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夏夜的月光,應是凉凉的,將白晝驕陽的暑熱驅逐乾淨。天上的月亮,人間的月光,讓夏夜愈發安然,清悠。翻開一首首詩詞,被月光浸染的夏夜,依然美不勝收,讓人羡慕而嚮往。現代都市裏的
標籤: 讀書 文化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