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點絳唇·花信來時》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原文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分飛後,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③“天與”二句:謂上天賦予了多情之心,卻不肯給予長相守的機會。

原文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後,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譯文

應花期而來的風喲,你雖來了,但人已離散去,全不像那花兒依舊。

人到春來瘦,等候著心上人,倚門盼歸,折斷了門前楊柳。

上天賦予了人多情的心,卻不肯給予長相守的機會。自你我分別後,伴隨我的,只是相思的淚、澆愁的酒,沾濕了我的雙羅袖。

注釋

①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咏美人春遊》

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

②花信:花開的風信、消息。古人將春天分為二十四番花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風,各種名花按花信順序開放。

③“天與”二句:謂上天賦予了多情之心,卻不肯給予長相守的機會。

④分飛:離別。▲

賞析

作者:佚名

這又是一篇思婦之詞。先說花開有信而人歸無期,相比之下,產生了怨恨之情。繼而說“又成春瘦”,因傷春而瘦,非只今年、去年、前年,乃至更早,就已是逢春必瘦了,可見傷春之長久而且深沉。其實,致瘦之因,傷春是表面的話,傷離才是真情。每年春天,柳梢青青,而“留”人不住,“柳”徒增恨,順手折之,以錶盼望遊子歸來之心意,不料三折兩折,竟把門前的柳枝都折盡了。

過片,從尤人進而怨天,“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這是怨恨老天爺自相矛盾,既使人多情,又不使人相守,多情與相守不能兼得,因而引出離別相思之苦。這裡所表達的怨情是更深一層的了。

最後說到排遣愁苦的做法。借酒澆愁的話並未明說,只說“淚痕和酒,沾了雙羅袖”,這裡面已經包含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意思,淚和酒已然混為一體,以羅袖扭之,故而沾濕。當然,這樣寫來,既是強調,也是誇張,而所表述的情意卻是真摯的。▲

本文標題: 晏幾道《點絳唇·花信來時》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73615783648
相关資料
崔塗的《孤雁》全詩,詩意及賞析
幾陣齊飛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這孤雁,不知獨自飛向何方。這是一首咏孤雁的詩,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後的倉皇。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衝突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
標籤: 孤雁
崔塗的《除夜有懷》全詩,詩意及賞析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裏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這首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頷聯寫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托“獨”字。末聯點出時逢除夕
標籤: 崔塗 文化 讀書 除夕
王冕《歸來》的詩作賞析
2.詩人長久外出,歸來眾人都感覺陌生,但名字卻耳熟能詳;老朋友們漸漸老去,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年;梅花還是先前的梅花,雨聲還是原來的雨聲,讓人高興的是溪邊的老翁還是那麼瞭解我,高興地和我對飲一杯。
標籤: 王冕 歸來 文化 讀書 梅花
王冕《楚漢兩城》的詩作賞析
《楚漢兩城》王冕楚漢英雄今寂寞,兩城相倚舊封疆、荒臺落日酣紅葉,古墓秋風老白楊。注釋①楚漢兩城:項羽和劉邦歷久對峙之地,現今河南滎澤縣西南的廣武山。翻譯戰敗的楚王、戰勝的漢王都被雨吹風打去,寂寞無聲,只留下兩座空城相互倚靠。
標籤: 王冕 楚漢 白楊 落日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