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而習慣上,只是將宋、齊、梁、陳四個短命政權稱為南朝。其實,杜牧“四百八十寺”只是泛指,南朝一百多年間修建的佛寺具體數位只怕誰也說不清楚的。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梁武帝蕭衍無疑是最為奇葩的一個。這其中,建築最為宏偉的就是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稱的同泰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一些學者認為杜牧這首詩名為詠春,實則是借往昔繁華抒古今興亡之歎。的確,唐代詩人素來有借古諷今的傳統,在《全唐詩》中咏史的詩句隨處可見,而杜牧更是其中傑出者。據《新唐書》記載,時人稱杜牧“有王佐才”,“剛直有奇節……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尤切至。”與胸懷天下的士子一樣,杜牧强烈的使命感在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這首《江南春》就是他的代表作。晚唐之前的詠史詩多用古體與律詩,但杜牧獨出機杼喜用絕句。所以如此,正是他的過人之處:在專制體制下,沒有不是的天子,臣民對皇帝指手劃脚說三道四,根本就做不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往往會適得其反引火焚身,甚至帶來殺身之禍。最高明的辦法,無過於“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但許多文人無法掌握這個尺度,一不小心就容易管不住自己的臭嘴。

杜牧的絕句就很含蓄婉轉,高手過招點到為止。如《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倘若杜牧是個導演,那他一定是極高明的導演。鏡頭下,只是幾個由遠及近的畫面,就將一件歷史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一字旁白,心有靈犀的觀眾也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江南春》也是這樣的一首絕句,水村、山郭、酒旗,畫面感如此强烈,會令讀者誤以為這是潑墨山水的印象江南。一般講來,廣義上的南朝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偏安江左的政權,因為他們的都城都設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囙此也稱為“六朝”。而習慣上,只是將宋、齊、梁、陳四個短命政權稱為南朝。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大約為一百七十年。短短的一百多年間,就走馬燈一樣更換了四個王朝,這樣混亂不堪的歷史時期,人們惶惶不可終日,統治者居然還有閒情逸致修築“四百八十寺”?

其實,杜牧“四百八十寺”只是泛指,南朝一百多年間修建的佛寺具體數位只怕誰也說不清楚的。就拿建康一地來說,到唐初時,就至少有寺院五百餘所,歷史上,建康城的寺院大多建在城南,直到今天,南京地方仍有“出了南門盡是事(寺)”的俗諺留傳。據專家統計,劉宋時,有寺院1913所;蕭齊時,2015所;蕭梁時達到巔峰,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陳朝時,尚餘寺廟1232所。

蕭梁政權時怎麼有那麼多的寺院,那麼多的僧尼呢?

這一切,還得從歷史中尋找答案。要說清楚這個事情必須得先解釋幾個名詞:一、檀越,檀越是寺院僧眾對施捨給他們財物的人的尊稱。當然,大和尚嘴裡說著眾生平等,實則是有選擇性的。對尋常信眾的稱呼是施主,只有對有身份有地位的施捨人才會使用尊稱。在家中修行的佛教徒現在稱為居士,特定的稱謂是優婆塞(指男性佛徒,女性居士為優婆夷)。歷史上,崇佛的帝王都是寺院最大的檀越,他們或者崽賣爺田,或者搜括民脂民膏用於供佛,各地香火旺了,百姓家卻斷了炊烟。

歷史上,南北朝是佛教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比較瘋狂,甚至出現了帝王出家、皇后削髮為尼這些令人抓狂的事情,與其說是統治者崇佛,不如說是佞佛。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如此,而其中又以鼓吹救苦救難佛教傳播,先後四次“捨身入寺”的梁武帝最為瘋狂。

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梁武帝蕭衍無疑是最為奇葩的一個。與其他“百事不會、只會做皇帝”的同類大异其趣的是,梁武帝是個幹啥像啥、牙口倍棒、吃嘛嘛香的主兒,蕭衍是南朝梁代的創造者,與南齊皇室是近親。年輕時,被竟陵王蕭子良如入西邸,成了文學士人的八友之一;蕭衍不但才華橫溢,精於音律,寫得一手好書法,居然還是一名能征慣戰的武將,在對北魏的戰爭中脫穎而出,因軍功升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來,蕭衍趁齊氏內亂的良機,逼迫齊和帝禪讓,一屁股坐上了皇帝寶座,改朝換代為梁。這一坐就是半個世紀,直到屁股上生了痔瘡被叛將侯景攆下來。

歷史上,梁武帝是最虔誠的佛徒皇帝。吊詭的是,從造讖語、定國號、選定郊禪吉日,都是道家人物陶弘景大力支持促成的。做了皇帝的蕭衍投桃報李,對陶弘景“恩禮愈篤,書問不絕”,送上雄黃、朱砂、黃金等酬勞。來而不往非禮也,陶弘景也將自己煉的丹、鑄的寶刀進獻與梁武帝。

然而,服了仙丹後的蕭衍突然心性大變,親率道俗兩萬餘人,在重雲殿重閣親作《舍道事佛文》,向天下臣民宣示“寧在正法之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慨。

從此,梁武帝的人生就象開了外掛,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他不但自己皈依三寶,要求王公大臣、平民百姓也信仰佛教,他敕命官民稱:唯佛一道,是為正道……老子、周公、孔子等聖賢,無一不是如來的弟子。

既然拜了釋迦牟尼為師,梁武帝自然要佈施。眾所周知的是,和尚比特除了手中乞食的缽和身上的僧衣,就一無所有了。他們最大的收益,就是善男信女的施捨。現在,有了皇帝這個最不差錢的施主,怎麼能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很快,蕭衍就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寺廟。今天為死去的父親建一座,明天為死去的母親修一座,後天再為遠來會念經的和尚建一所大廟,巧立名目不一而足,建康城中寺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大受敬寺、大智度寺、光宅寺、開善寺……

這其中,建築最為宏偉的就是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稱的同泰寺。梁武帝修建這座寺廟下了血本,寺內樓閣殿臺完全依照皇宮的式樣,九層塔高聳入雲,寺內古樹森森,寶象莊嚴肅穆。在同泰寺,梁武帝不但鑄造了十尊銀質佛像,還鑄造了兩尊與平常人等身的佛像,一尊金像、一尊為銀像。為了方便他燒香拜佛,梁武帝特意將宮城北門正對寺廟南門,自己則時而佛子、時而皇帝,如此迴圈不已樂此不疲。

梁武帝信奉佛教,絕不是說說而已,他不但身體力行的守持佛教的戒律,而且向天下僧尼特意頒發《斷酒肉文》,對於管不住嘴飲酒吃肉的僧尼,責令他們還俗,以保證僧眾隊伍的純潔性。

梁武帝不但自己誦經講經,還為佛經作注,請來高僧大德譯講佛經,開設法會,而且親自撰寫懺文。身為天子,卻甘為“三寶之奴”,在其六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八十四的時候,先後四次捨身同泰寺,群臣無奈只好花費巨額資金為其贖身。

梁武帝不但自己崇佛,還派人將佛教傳入日本、朝鮮,時間一久,就連遠隔千山萬水的南亞一些國家都知道中國出了一個崇佛天子。事情最終傳到了通曉大小乘佛法的菩提達摩耳中,他親自泛海來到中國,梁武帝得知消息,立即派人將他迎往建康。梁武帝見到達摩,問道,自己一生敬奉佛教,不停的造寺、佈施、供養,這有什麼功德?蕭衍本來是想聽外來和尚恭維自己幾句的,哪知道達摩卻不以為意道:並不一定有什麼功德!

達摩的話惹得蕭衍十分不快,見話不投機,當即將達摩禮送出境。於是,達摩無奈之下只好“一葦渡江”來到北方,跑到少林寺面壁思過去了。

建了數不清的寺院,剃度了無數僧尼,梁武帝想著求得“果報”,哪知道最終的果報居然是“侯景之亂”,蕭衍被困台城,最終身死名滅,徒增笑耳。

梁朝如此,宋、齊、陳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甚至受梁武帝影響,陳武帝、文帝都曾經捨身修行,就連陳後主也曾經學著蕭衍有模有樣的捨身修行,大赦天下。南朝的統治者大建寺院,大張旗鼓的崇佛本來是為了偏安政權的長治久安,結果事與願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沒有麻痹了百姓,卻癲狂了自身。

杜牧作《江南春》的時候,正是唐宣宗大中年間,在經歷了唐武宗大肆毀寺滅佛之後,唐宣宗開始著手恢復佛教。史料記載“自元年(847)正月,洎今年(大中五年)五月,斤斧之聲不絕天下,而工未以訖……”。

杜牧作此詩,正是借咏江南春景之意,行詩諫之實。“烟雨”二字為全詩詩眼處,景可以空瀠飄渺淡遠,歷史卻是觸手可及,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借古諷今,杜牧此詩真所謂用心良苦。

本文標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70983164012
相关資料
王維積極出仕到佛系歸隱,看破多少紅塵往事
但是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還有一比特可以與這二人一較高下,他就是詩佛王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但王維卻好像總是被人們所忽視,這或許跟他的佛系精神有關吧。其妻子去世後,王維也終身未再續弦,一個人獨處三十餘年。回顧王維
標籤: 王維 唐朝 歷史
“陸機才多豈自保”是什麼意思?“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麼?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麼?說到陸機才多豈自保這一句詩詞,應該還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聽起來非常的熟悉,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句話的下一句又是什麼呢?
標籤: 陸機 行路難
李煜的一首千古絕唱,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但隨著前面5比特兄長的去世,命運把他推到了南唐國主的位子上。黃魯直和沈雄說,這是李煜最好的詞;譚獻說,這是神品,足以與李白詩篇比肩;王世禎說,這是千古至情之詞。而這首《虞美人》為李煜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也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於是在西元978年
標籤: 李煜 宋朝 虞美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講了什麼?為什麼鄭風中有那麼多的愛情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首詩是《詩經鄭風》中的優秀愛情詩作。其中,風就是各種地區的民歌,這裡面有大量的愛情詩,是詩經中最美好的部分。是鄭風和衛風,這兩個地方盛產愛情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好,我們現在說說為什麼鄭風中有那麼多的愛情詩?
標籤: 愛情詩 愛情 戀愛 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