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不語真君子”是酒後不讓說話嗎?後面一句是什麼?

“酒中不語真君子”是一句俗話,意思是能在酒後依然保持從容安靜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就像古人總結的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說的就是君子在酒桌上的不凡表現,這也足以能看出中國“酒桌文化”的諸多講究了。那麼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是說君子酒後不能說話嗎?

“酒中不語真君子”是酒後不讓說話嗎?後面一句是什麼?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酒中不語真君子”是一句俗話,意思是能在酒後依然保持從容安靜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指一個人的酒品很好,醉酒後也不會胡亂說話。當然喝醉了自然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事情,這點可能還要看酒量好不好,有些人喝醉後就解放天性或許也是無意之舉。其實“酒中不語真君子”後面還有一句,也十分重要,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這兩句話背後的故事,看看古人講的話究竟有沒有道理。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很多場合中國人是講究禮教和禮儀的。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到現在我們依然發揚、推崇著。

禮儀,從大的方面來說,關係到國與國之間的邦交。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非常熱情好客,對於外國來者一直很尊敬。盛唐時期是中國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個朝代,盛唐時期的人文、科技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吸引了周邊很多小國家派學者前來大唐學習和交流。

對於外國人學習和傳播中國文化唐朝人從不拒絕。

聖人孔子在《論語》中也有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老的春秋時期,孔子就有這樣對待遠方來客的禮教總結,可見中國人重禮儀、熱情好客的程度。

禮儀,從小的方面來說,也體現在鄰里之間的交往。

比如鄰居之間見面要相互打招呼,現在社會儀式簡單了,小田猜測在古代古人們見面打招呼時也一定是要拱手作揖的吧?還有人情份子也講究禮尚往來,就是現在中國人也是非常重視這個禮儀的。當然,作為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也是最常見的禮儀之事。

可見,不管是國與國,還是家與家,中國人都是講究禮教、禮儀的。本期文章中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由來已久的“酒桌文化”,或者說是“酒桌禮儀”。

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差不多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史。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好喝酒,不管是普通老百姓款待好朋友,還是國家的重要儀式,都離不開酒。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他們鬥酒詩篇,借著濃濃的醉意,揮毫成章,給後世留下了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歌。

也正因如此,從古至今中國人對酒的喜愛就特別濃烈,相應的“酒局”自然也就少不了。不過古人常說“酒後吐真言”,因為酒精的麻痹作用,言行多少會有些失態,在酒局上就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人。

正因為酒可以麻痹一個人的神經,所以古人往往可以在醉酒後看清一個人的品行。

老人們常說“酒品如人品”,看一個人酒桌上的言語表現就基本能看出來這個人的人品。我們常說的“聖賢、君子”在酒桌上就是很講究禮儀、禮教的。就像古人總結的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說的就是君子在酒桌上的不凡表現,這也足以能看出中國“酒桌文化”的諸多講究了。

那麼這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是說君子酒後不能說話嗎?

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喝酒的人不亂說話、不瞎說話,而且言談舉止穩重大方,酒後不失禮節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這裡的“不語”並不是“不能說話”而是“不亂說話、不瞎說話”的意思。

酒局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誰還沒有親戚、朋友、同學啊,隔三差五地就會小聚一下。

我們不求成為“聖賢”和“君子”,但酒桌上我們對自己的言行也要有所注意。酒不是個好東西,它麻醉人的神經系統,容易讓我們醜態頻出。

有些人酒後亂說話、愛吹牛、做些出格的事或者是拼命勸別人酒,我想大家身邊這樣的人應該也不少,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是禮儀、禮教的表現,而且還會得罪他人,朋友做不成不說,如果是生意上的夥伴,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說到這裡,小田倒是想起來一件事。前些天,網上瘋傳過一段視頻。說的是一姑爺和老丈人倆人喝多酒了,爺倆拿著酒瓶子又是摟又是抱,看樣子還拜把子了。

你說這點酒喝的,可真亂啊!

這樣的行為已經亂了輩分禮儀之說。雖說爺倆關係很好,但酒醒後爺倆看著瘋傳的視頻,應該也覺得很尷尬、很哭笑不得吧!

所以說,酒桌上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所注意,喝酒傷身,如果你降不住它,小田建議大家還是少喝為妙。

對人、對已都有好處!

還是那句話,我們不求能成為“聖賢、君子”,但起碼我們要注意一些酒桌上禮儀,別亂了分寸,那樣丟人可就丟大了啊!

說完這半句俗語,我們再來看看與之對應的下半句。這句俗語總結得更加精彩,卻少有人知,老祖宗的話確實字字有理啊!

這下半句便是“財上分明大丈夫”。

何為“大丈夫”?簡單來說,大丈夫就是那種能够頂天立地、一言九鼎、做事光明磊落、行得正的純爺們。這裡的“財”就是金錢的意思。那麼這句俗語的大意就可以理解為“財物來源正大光明並正確理清財物的人才是大丈夫”。

我們先來說一說“財物來源正大光明”:古人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君子、大丈夫而言,對於金錢的來路是嚴格、分明的。

有些人通過行竊、欺詐等卑鄙手段得到了金錢,雖然手裡富裕了,但這般偷雞摸狗的行為並非是大丈夫所為。

真正的大丈夫“取財之道”光明磊落。大丈夫絕不會如此卑鄙,他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去賺取錢財。所得的報酬是自己的血汗錢,沒有一點違法的收入。

我們再來說說“正確理清財物”:對於這個觀點,其中包含兩點。

一是大丈夫對於財物的去向,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便是這個理了。大丈夫通常會將金錢花在正道上,不管對家庭還是事業來說,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相反,將金錢用在歪道上,比如用在賭博和花天酒地上,這種行為可不是大丈夫所為啊!

二是大丈夫講究誠信。欠了別人的錢財,大丈夫總是會想方設法儘快還人家,而這份恩情大丈夫也會銘記於心。即便是到日子沒有還上錢,大丈夫也會提前找到朋友說明原因,他們可不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或者躲躲藏藏,現在流行著這麼一句話“欠債的是爺”,這句話雖然聽著有些可笑,但細想下,確實有道理。

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應該是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缺少了大丈夫應有的誠信、責任與擔當。

社會需要正能量,而這種正能量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傳承和發揚。我們應該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大丈夫”一些,少一些“小人”的奸詐與欺騙,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健康發展。

資料標籤: 君子 古代禮儀 文化
本文標題: “酒中不語真君子”是酒後不讓說話嗎?後面一句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70668656847
相关資料
駱賓王最著名的兩篇作品,一首使他名垂千古,另一首令他萬劫不復
囙此,說《咏鹅》讓駱賓王名垂千古是毫不誇張的。於是,他們以武則天廢帝事件為契機,打著擁護唐中宗復位的旂號舉兵叛亂。李敬業兵敗身死,駱賓王作為討武檄文的作者,自然也難逃萬劫不復的命運。
標籤: 駱賓王 武則天 唐朝 歷史 咏鹅 李敬業
孟浩然因一句詩得罪皇上,在江邊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孟浩然赴洛陽、漫遊吳越,此時的孟浩然,已經對官場仕途不抱希望了,因為兩年前,他得罪了皇上。孟浩然出現在皇帝面前,行了個禮,玄宗也沒廢話,直接對他說:“你既然這麼牛,那做首詩吧”。孟浩然這首詩不太一樣,他是以泊舟暮宿來抒發羈
標籤: 孟浩然 讀書 詩歌 江清
諸葛亮的至理名言!為什麼有些人看了會覺得“被罵了”?
諸葛亮的至理名言!蜀國在諸葛亮的日夜操勞下,是日益壯大。總記得諸葛亮這句名言被傳為佳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讀完這句名言,可以說很多人從表面上就能讀出其中的意思,意思是說,不善於學習者,不知道進步者,即便是活著,也是跟行屍走肉一樣
標籤: 諸葛亮 三國 蜀國
朱元璋的打油詩,前兩句是來搞笑的後兩句才是精華!
西元1352年,25歲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起義軍,迎來了命運的轉捩點。而朱元璋那首著名的“打油詩”,就是在他登基稱帝時吟出來的。囙此,朱元璋這首聽到雞叫後作的《金雞報曉》詩,前2句咋一聽能會讓人爆笑:“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從中
標籤: 朱元璋 打油詩 明朝 搞笑 歷史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