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的《亥下歌》原文、創作背景及賞析

項羽《垓下歌》,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這句話出自項羽《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項羽作為反秦義軍的領袖,可謂卓絕超群,氣蓋一世。秦亡以後,長達五年的時間內項羽與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項羽看著即將永別的美人,看著心愛的駿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壯的《垓下歌》。

項羽《垓下歌》,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這句話出自項羽《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

原文: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這首詩時,項羽被包圍在垓下(位於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間開闊的平原地區),糧盡援絕,他自知敗局已定;作詩之後,他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自刎於烏江(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

項羽作為反秦義軍的領袖,可謂卓絕超群,氣蓋一世。《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

秦亡以後,長達五年的時間內項羽與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但由於坑殺20萬秦國降卒,迸咸陽後又再燒殺搶掠,項羽早已失去民心,就只他分封諸侯的作法,就完全背離了黎民百姓渴望安定統一的願望。項羽終於在垓下陷入劉邦的重重包圍之中,損兵折將,糧草吃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一個黑沉沉的夜裡,項羽忽然聽到從四面劉邦的軍營中傳來一陣陣楚國的歌聲,項羽大吃一驚,誤認為漢軍已經把楚國的全佔領了,他慌張地從床上爬起來,飲酒消愁。項羽身邊有一個美人,名叫虞姬,十分寵愛,多年來一直跟隨左右,與他形影不離;還有一匹毛色青白相間的駿馬,項羽經常騎著它行軍打仗。他從江東率四十萬大軍,所向無敵,威震天下;如今,兵敗如山倒,到最後只剩二十八騎相隨。項羽看著即將永別的美人,看著心愛的駿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壯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在我國古代,“氣”即源於人的先天稟賦,又能賴於後天的培養;人的品德、能力、風度等等均取決於“氣”。所謂“氣蓋世”,是說他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任何一個人。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由於天時不利,他所騎的那匹名馬-騅-不能向前行進了,這使他陷入了失敗的絕境而無法自拔,只好徒喚“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你可怎麼辦呢?

本文標題: 西楚霸王項羽的《亥下歌》原文、創作背景及賞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66624049953
相关資料
“最毒婦人心”這句話最早是用來形容誰的?背後有什麼典故嗎?
形容女子心腸狠毒。馬氏伸手接書,全無半毫顧戀之心。
標籤: 子牙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句後是誰說的?這句話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你知道嗎?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有“骨氣”,那麼,到底什麼是骨氣呢?它最早本來是指一個人的體貌氣質,後來則多形容一個人剛強不屈的人格和操守,《禮記》中便有過“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寫出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
標籤: 陶淵明 折腰
戰國時期詩人屈原所作長詩:《天問》內容整體賞析
《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天問》是屈原思想學說的集粹,所問都是上古傳說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屈原的《天問》則以惝恍迷離的文句,用疑問的語氣說出來以成此钜制,這就是屈原所以為詩人而不是“諸子”的緣由。《天問》以新奇的藝
標籤: 天問 屈原 文化 讀書
文盲皇帝劉邦,他有哪兩首詩流傳至今?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劉邦一生作詩2首,從勝利而歸到臨終感慨,兩首詩碾壓了乾隆的百餘首詩,這可能就是“詩以稀為貴”。
標籤: 劉邦 漢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