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送何遁山人歸蜀梅堯臣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隱士或與世無爭的高人。根據題目中的“歸蜀”一詞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這兩聯是從何遁山人遠在蜀地的孩子的角度進行想像。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隱士或與世無爭的高人。根據題目中的“歸蜀”一詞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作為送別詩,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想像手法的使用。送別詩用想像的手法——想像所送之人與自己分別之後的情况——當屬常見,但這首詩卻與別詩另有不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全詩四聯八句均為想像之語,沒有一句實寫兩人分別時的情形。此詩全用想像,讀來卻無重複累贅之感,何也?詩人想像的角度不同使然。

根據詩人想像的角度,這首詩可分為兩層:前兩聯為一層,後兩聯為一層。

我們先看前兩聯。這兩聯是從何遁山人遠在蜀地的孩子(“童稚”)的角度進行想像。

首聯“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乃詩人想像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親歸來。首句“春風入樹綠”是寫景,描寫春風吹過,蜀地的枯樹驟然變綠的情形。此句寫景,作用有二:一,為全詩奠定明朗、欣悅的感情基調;二,引出下麵一句“童稚望柴扉”。“童稚望柴扉”是說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親歸來的方向望去。這個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親歸來,正是因為春風重歸蜀地的景象讓他想起在外未歸的父親。

頷聯“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緊承首聯,想像何遁山人倚門遠望的孩子忽然聽到遠處的山壑中傳來杜鵑的叫聲,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的父親翻過前山回來了。此聯,詩人不寫孩子望到父親歸來時的反應,只說孩子看到父親回來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極大地想像空間。孩子看到父親時的歡喜雀躍自不待說,除此之外,他還會做些什麼?是趕緊回家將喜訊告訴母親以及其他家人?還是直接興沖沖地跑過去迎接父親?還是先告訴家人,然後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親?這是詩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讀者通過想像去填充。要指出的是,首聯和頷聯雖然只寫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過孩子,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對山人歸來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歸來的極度喜悅。

因為頷聯已寫到“蜀客歸”,於是,詩歌後兩聯自然轉而從何遁山人的角度展開想像,想像其回家之後的情形。

頸聯“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想像何遁山人初到家鄉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時來,秋社時去,故有“社燕”之稱。何遁山人剛剛返鄉,燕子也剛剛南歸,兩者相見真如老友相逢,其場面當何等親切、喜悅!“征衣”,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馬來,立即脫下征衣,洗掉征塵,其對漂泊生活當是何等厭惡,到家之後的心情當是何等輕鬆、愉快!此聯一“逢”一“洗”,寫盡了山人回鄉後的喜悅。

尾聯“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想像何遁山人的隱居生活:終日在水邊釣魚,完全擺脫了世俗的瑣事雜務,恬淡閒適。此聯想像何遁山人的隱居生活,一方面表達了對朋友的良好祝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嚮往。

除想像手法的使用,作為送別詩,這首詩與其它送別詩還有一個極大的不同:全詩絲毫沒有送人時的惆悵感傷,甚至沒有對朋友的留戀,有的是為朋友歸鄉而高興,有的是對其以後生活的良好祝願,有的是對朋友歸鄉的羡慕。

本文標題: 《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62347952690
相关資料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省》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省①杜甫兵戈不見老萊衣②,歎息人間萬事非。韓十四去江東探親要經過此地。可是韓十四與父母分手年久,江東一帶又不太平,“訪庭闈”恐怕也還有一番周折。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之乘地。
標籤: 詩歌 讀書
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潤州二首如何賞析?詩的原文內容是什麼?
潤州二首杜牧,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潤州系東晉、南朝時的重鎮,也是當時士人們嬉遊的繁華都會。詩忽而往古,忽而現在,忽而為一己哀愁,忽而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於一爐;揮灑自如,放縱不羈,在時空上和感情的表達上跳躍性極大
標籤: 杜牧 文化 讀書 詩歌 杜牧的詩
《送鄒明府遊靈武》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送鄒明府遊靈武⑴賈島曾宰西畿縣⑵,三年馬不肥⑶。“債多平劍與”,《嘉靖寧夏新志》等寧夏地方誌作“債多憑劍與”,此從《全唐詩》本。此詩前兩聯刻畫作者友人鄒明府的形象。此詩所刻畫的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
標籤: 送鄒明府遊靈武 鄒明
《葛溪驛》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葛溪驛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從構思上看,對句極富杜甫《宿府》中“獨宿江城蠟炬殘”的意境。詩中抒寫了作者的旅愁鄉思。詩人選擇缺月、孤燈、風露、鳴蟬、疏桐等衰殘的景象構成淒涼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襯
標籤: 葛溪驛 文化 讀書 詩歌